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市場化勢不可擋 分拆中石油或是反壟斷有效途經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0-18 09:00


  在中石油腐敗“窩案”曝光之后,市場對石油體制改革投入了更多的目光。近期,分拆中石油呼聲四起,坊間分拆方案四處流傳,盡管最終塵埃落定尚需時日,但我們由此看到這一壟斷領域即將面臨市場化的趨勢已經不可阻擋。

  多年來,政企不分、壟斷得利、與民爭利,已成為有識之士對石油央企形成的共識。但這些石油央企總是以屬於自然壟斷行業或特殊行業為借口,在保障石油安全的政策下,繼續維護行業已有的特殊利益。


  我們深知,消滅市場壟斷最好的辦法莫過於消滅壟斷者。“拆分中石油”就成為徹底清除石油市場的壟斷最有效的途徑。由於某個行業或企業形成壟斷,對政治生態和消費市場形成不利局面時,就必須進行分拆。這在國外是有其先例的。

  20世紀之交,美國出現了諸多著名的托拉斯,除標準石油公司外,還有美國鋼鐵公司、美國煙草公司等。1890年,美國參議員謝爾曼促成國會通過了旨在反對威脅市場自由競爭的法案,即《謝爾曼法》。1892年,標準石油公司被俄亥俄州法院下令解散,洛克菲勒將公司重心轉移到新澤西州。1906年,美國聯邦政府起訴標準石油公司。1911年,美國最高法院判定標準石油公司存在壟斷,最終標準石油公司被下令解散,分解成30多家分公司。美國100多年前治理公司壟斷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目前,許多國家已立法反壟斷,由政府承擔防止壟斷的出現以及在壟斷不可避免時對其加以約制的責任。

  我們呼吁,政府作為市場競爭機制的提供者,要維護的是公共利益,要扮演的是超然的裁判者角色。因此,要阻止中石油對國內能源的高度壟斷,以及產生的高官腐敗,政府決策層要做的事就是“分拆中石油”,使之形成多家石油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格局。

  眾所周知,盡管各界人士口誅筆伐,疾呼破除石油壟斷體制,開放石油全產業鏈的諸多領域市場,積極引入民資進入。然而,一個殘酷的現實就是:民資進入石油領域並非易事,長期以來形成的石油寡頭壟斷局面短期內很難得到有效整頓。由於“成功的壟斷者從消費者身上獲得轉移的福利就像成功的竊賊取得的贓物一樣誘人”,已經獲得壟斷地位的石油央企為獲取或維持其超額利潤,往往以種種方式提高市場進入障礙,排擠競爭對手,這種有效的尋租行為也將導致行政壟斷強化。

  唯有拆分中石油,民營資本進入石油領域才能得以實現。石油市場化的核心是引進競爭,建立有效的市場結構。石油市場的健康運行應當避免“壟斷者攫取壟斷利潤就像兇強的暴徒劫掠財物一樣輕而易舉”。打破行政壟斷,讓市場競爭機制充分發揮作用,讓石油企業真正走向市場,重塑石油市場競爭活力,是我國石油行業正確的發展道路。

  另一方面,拆分中石油也是深化國企改革的必然要求。當初國企改革的初衷是通過市場化改革,成為真正的市場主體。目前從經營形勢來看,這一任務已在相當程度上完成。但是制度層面上的市場改革還遠沒實現。比如國有企業與政府之間還存在著權力邊界劃分不清晰的問題:國企一方面承擔著相當一部分政府、社會職能,對企業發展帶來沉重壓力;另一方面國企也有意無意地享受著政府用公權為自己帶來的優勢。

  此外,現代企業制度中的核心——政企分開的任務尚未完成,國企的行政級別至今尚未取消,也使得國企具有運動員和裁判員的雙重身份,也讓改革的動力喪失。由此對於國企改革也提出了要求,取消所有帶有歧視性的法律法規,逐步改變那些看不見的門檻,讓國企和其他所有制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

  今年全國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這么一句話指出,要深入推進重點領域的改革,體制方面的改革。一方面,讓中石油等不再獨步企業,而是形成多元結構;另一方面,讓多種資本進入壟斷領域,對中石油等國有資本形成沖擊,從而真正讓國企高管們產生競爭意識、危機意識,使國企發生脫胎換骨的變化。

  深化改革,釋放改革紅利,就要著手清除阻礙自由競爭的所有障礙。拆分中石油,善莫大焉!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