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美股

中概股頻出狀況海外投資者態度打折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0-18 08:51


李靜穎

隨國慶前瀾起科技登陸納斯達克,58同城和去哪兒向SEC遞交上市申請,觸控科技、盛大文學、3G門戶、新浪微博等企業醞釀赴美上市的計劃,一時間中概股似乎又火起來了,赴美上市窗口是否打開的討論也開始熱鬧起來。


然而,這一切對於早在去年年初就在為自己投資的企業張羅赴美上市進程的投資界“老兵”徐雷(化名)看來,都只是表面上的熱鬧。他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在美國從來沒有所謂的上市窗口開還是關之,北美的投資人只會討論現在IPO的環境如何,市場環境的變化並不能對中國企業的赴美上市造成關鍵性的影響。”他直言,眼下的情形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好,想要重現兩年前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熱潮的可能性已不復存在。

投資人變精明

徐雷坦言,這幾年他頻繁地去美國出差,每次美國之行的重要安排就是與北美的投資人交流對中國企業的看法。徐雷直白地告訴記者,海外投資人目前對於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態度已經打了個折,口味也變得愈加挑剔,想要再借時勢而為已很難。

徐雷所提到的時勢是指從2010年下半年到2011年上半年中國企業曾掀起的一股赴美上市小高潮,當時包括麥考林、噹噹網、奇虎360、世紀互聯、人人網、網秦、世紀佳緣、淘米網等企業先后登陸納斯達克和紐交所,那段時間中概股風光無限。

“那時候大家蜂擁而上,還有相當部分的企業為了規避美國監管機構的審查通過借的方式上市,但在此一番熱鬧之后不斷爆出的中概股負面新聞給海外的投資人上了一堂堂生動的案例課。”徐雷。

風光背后付出的代價即是中概股遭遇滑鐵盧以及在此之后中概股在美國資本市場遭受的集體冷遇。“這也就是為什麼去年全年僅有唯品會和歡聚時代兩家中概股成功赴美上市,而今年截止到目前也僅有三家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立足。”徐雷。

顯然,通過之前慘痛的教訓,美國投資人已變得聰明起來。與此同時,他們對於中國市場的理解也隨中概股規模的逐漸擴大變得越來越具象。

“在美國的投資力量主要是機構投資者,而不是個人,最初這些機構投資者對中國企業並不是非常了解,只是因為看好中國市場和中國概念,認為其有很大的增長潛力。時至今日,100多家中概股企業在北美資本市場裏早已不算是一個小群體了,隨這些機構對中國市場和企業的了解越來越全面,中國企業想要邁入這一門檻必須要經歷被精挑細選的過程。”徐雷,“光靠講一個漂亮的中國故事已不足以打動投資人,他們也開始錙銖必較起來,路演時會問得特別細,甚至不放過任何一個數據。”

他向記者解釋,北美投資人一般在給擬上市企業定估值時不會按企業現下的利潤來計算,而是看企業所在的行業市場空間有多大,市場是否飽和,企業是否因為收入的增加,利潤會有同等的增加,一旦達不成這些硬性指標的話上市估值就會打折。

不要刻意沖利潤

按照徐雷的法,對於中國企業而言,現下如果能保持年收入規模6000萬美元~1億美元,並保持年增長50%以上,同時若還能有利潤的話在叩開美國資本市場大門時就會更有優勢。反之,達不到要求的中國企業若在微利或虧損狀態下上市,如果其商業模式和業績服力不足,想得到北美投資者的認可還是會有一定的難度。

“可以這麼來,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門檻已被拔高了一大截,投資人對於中概股的要求已變得苛刻。”徐雷這種親身的感受不僅只針對那些憧憬海外資本市場的擬上市中國企業,還包括一部分已上市的中概股。唯一有所不同的是,前者可以有權利選擇其他的市場,而后者一旦無法適應,只有離場的份。今年以來,從美國資本市場退市的中概股數量遠超上市企業,諾康生物、思源集團、分傳媒、品食品、飛鶴國際、七天酒店等多家中國企業先后完成私有化交易,去年全年中概股退市的企業高達30多家。

企業價值被低估是大部分退市中概股對外統一的解釋,對此,徐雷並不認同。他認為,中概股退市的主要原因其實還是在於企業本身,是其后續的盈利能力及成長空間得不到北美投資人的認可,一旦企業不被他們認可的話,一定是會被資本市場淘汰的。“從全球範圍來看,北美資本市場成熟度高,投資人活躍,而一旦企業從成熟資本市場退下來要想再去其他市場的話也會很難。”

唯一令人安慰的是,在一片低迷的背后還是透出了一絲曙光。在徐雷看來,過去一年北美經濟復甦,美股屢創歷史新高,美國資本市場的魅力恢復在一定程度上是個好的徵兆。他認為,這種好的勢頭還會持續一段時間,這對帶動投資者對中概股的信心回升會有極大的好處。

但他也察覺到,有部分中國企業刻意在赴美IPO之前沖利潤,為的就是確保企業在上市前的現金流轉正。“這種過度透支業績的行為很容易在企業上市后被暴露,只要上市后業績大幅變臉就很容易再度引發海外市場對中概股的收緊。”徐雷強調,“對於企業而言,眼下要用持續的業績增長來話。但現在太多的人還不明白這個道理,還在一味盯市場面來行事,但中概股的紅利時代早已過去。”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