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后理財可搭高收益“末班車”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10-12 08:48
從歷史慣例來看,月末、季末考核時點一過,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就會出現一波下探行情。但今年這個慣例被打破了,目前銀行仍有不少高收益率理財產品處在銷售階段,現在購買,市民可搭高收益率“末班車”。按照各家銀行的規定,市民用於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在產品發售期內只計活期利息,甚至不計利息。這樣來看,如果投資者在節前購入國慶專屬產品,大部分要被迫到節后開始起息。在節后購買這類理財產品,可以減少資金被銀行低息占用的時間,提高自己的實際收益水平,使資金得到高效利用。
“十一”前夕,銀行理財產品量價齊升。節后銀行理財產品不僅收益率普遍跳水,且品種也較節前有所減少。以某銀行為例,該銀行9月24日發售的一款3個月理財產品,收益率達到5.2%,同樣的5萬元起購金額門檻,同樣的期限,10月9日發行的產品預期收益率卻降到4.8%,降幅近一成。不過,半年及以上的中長期理財產品,如今收益率依然能維持在5%以上,半年的產品大多都在5.2%以上,有的甚至可以達到5.5%。一位國有銀行理財經理建議,市民投資理財,目前可選擇中長期產品,風險相對較低,但收益率超過定存。
購買理財產品尤其是結構性理財產品,除了要明確投資標的的價格波動趨勢,看懂理財產品自身的觸發條件設計也非常重要。掛鉤黃金的結構性理財產品通常分為三類:第一類就是觸髮型,第二類是期末看跌型,第三類則是區間累積型。從這三種類型看來,並不是黃金價格下跌了,看空黃金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就會獲得最高收益。今年五六月份金價“跌跌不休”,一度跌破1200美元/盎司。受此影響,多家商業銀行紛紛推出多款看跌黃金類銀行理財產品。但是此后金價回暖反彈,令實際金價高於銀行之前設定的收益邊界,投資者博取高收益的愿望成為“泡影”。
據金融界金融產品研究中心統計,本周,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整體呈下降趨勢。其中多數短期和12個月以上的理財產品周均收益率有所提高,而中期理財產品的周均收益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從收益率分布來看,各期限預期收益率最高產品屬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其中,7天、14天和1個月,這三種期限預期收益率最高的產品分別被平安銀行、包商銀行和龍江銀行發行的產品所占據。江蘇銀行的一款人民幣理財產品占據了6月同期限產品預期收益率第一的位置,而杭州銀行的一款12個月以上的非保本浮動收益產品以高達5.8%的預期收益率居同期限產品首位。(記者殷鵬)
- AI投資趨勢專家觀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