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種主力吸籌態勢 散戶如何應對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9-27 08:55
在這里我們介紹幾種主要的K線組合形態,這些K線形態暴露了主力的吸籌動作,在莊家分析中極具參考價值。
A、主力吸籌的慢牛走勢
主力吸籌改變了一只股票的供求關係,這使得一只股票的下跌動能被完全抵消,股價呈現緩慢上揚的格局。但為什么一定是慢牛呢?大家知道:要想坐莊於一只股票,需要大量的籌碼,如果主力吸籌過猛的話,會引發這只股票迅速上漲,從而暴露主力的意圖,引起市場公眾的追漲,這是主力吸籌時所忌諱的。所以,主力的吸籌永遠是溫和而隱蔽的。
B、牛長熊短式吸籌
有時候一只股票的股價被緩慢推高后,忽然這只股票迅速下跌,但隨后股價自低位重新開始緩慢上升。從盤面上看,會發現一種鋸齒樣的K線組合,這種K線我們叫它“牛長熊短”,這是主力打壓吸籌的痕跡。
C、主力吸籌的“挖坑”形態
談到主力的打壓吸籌,很多看盤高手都讀得懂一種被稱之為“挖坑”的K線形態。所謂“挖坑”是一個非常形象化的說法,它是指股價經歷了一段時間的橫盤震盪之后,股價突然向下破位,將橫盤箱體打穿,但隨后股價又被向上拉起,回到原先的橫盤箱體內部,其走勢在盤面上畫出了一個“坑”。
關於“挖坑”可以形成這樣一個結論:當K線圖上出現了“挖坑”形態之后,如果股價在恢復到“坑沿”的相對高位后強勢橫盤不跌,我們就可以認為這個“坑”是主力挖出來的,其目的是震倉吸籌。
D、股價的次低位窄幅橫盤
什么叫“次低位”呢?“次低位”是比近一段時間最低股價高20%至30%左右的價位。這個位置在中線上看是比較低的位置,但是從短線上看它又是相對的高位,所以,“次低位”指的是中線。
我們還是站在主力的立場上去思考問題:能在最低價位上吸籌自然是件好事,但是散戶未必配合主力,主力想買散戶就一定肯賣。因此主力通常會采用拉長時間的方法。如果大盤環境和個股題材允許主力去等,主力一般都愿意稍微費點時間,以降低吸籌成本。但是主力的情況也是多樣的,未必允許所有的莊家都采用“低位溫和吸籌”的規則。比如說主力的資金來自於較短期的信用貸款,資金面上留給主力的坐莊時間不多;或者是一只股票即將發生一個重大利好,而這個重大利好很難長時間保密,這個時候主力就不得不突擊吸籌;除此之外,某些機構對大盤的分析是很有水準的,當他們知道在一、兩個月之內可能會迅速展開一個大行情時,他們會當機立斷,迅速入場搶貨。
- 貿易戰再起 新興市場債券還能投資嗎?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