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賄貪污濫權罪成 重囚一世 薄熙來雙拳緊握發抖
鉅亨網新聞中心
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重慶市委書記薄熙來受賄、貪污、濫用職權案,昨(22)日在山東一審宣判,三罪並罰,被重判無期徒刑。宣判後,薄熙來隨即被戴上手銬,雙拳緊握發抖。薄是改革開放後被判刑的第三個政治局委員、也是判刑最重者,他10天內可提上訴。
《星島日報》報導,薄熙來案昨晨10點在濟南中級人民法院宣判,116人到場旁聽,包括薄的長子薄望知等3名親屬。64歲的薄熙來昨天身穿白襯衣黑西褲、腳踩白底黑布鞋出庭,還新理了頭髮,由兩名高大法警看守,一同站立聆聽宣判。審判長王旭光宣讀判決時,薄熙來站在被告席前,輕鬆自若,微笑以對。
判決認定薄熙來犯受賄罪,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犯貪污罪,判處有期徒刑15年,沒收個人財產100萬元(人民幣,下同);犯濫用職權罪,判處有期徒刑7年;數罪並罰,執行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沒收個人全部財產。
昨晨10點50分,宣判完畢,審判長王旭光宣布閉庭,將薄熙來帶出法庭。法警隨即給薄戴上手銬。此時,薄臉部變得緊繃,雙手拳頭緊握,手部明顯發抖,眼神及表情帶有激動。接著,兩旁的法警每人一手按住薄熙來的肩膀,另一手則抓住其手肘,讓他上半身難以動彈,然後帶離法庭。
8月22日,案件開庭連審5天,薄熙來當庭翻供,否認控罪。昨天的判決書反駁了薄熙來的辯解,認為包括薄妻谷開來、前重慶副市長王立軍等多名證人的供詞可信,不存在辦案人員施壓取供。
判決書指薄熙來擔任大連市長、市委書記、遼寧省長、商務部長期間,接受商人徐明、唐肖林共計2044萬多元財物,構成受賄罪。2000年,薄熙來擔任大連市委書記期間,在大連市政府一項改造工程中貪污五百萬元,構成貪污罪。
薄熙來「違反組織程序」,免去王立軍重慶公安局長職務,阻礙英商海伍德被殺案的復查,同時縱容發布王立軍接受「休假式治療」等虛假信息。判決書稱,上述行為是導致王立軍叛逃的重要原因,造成特別惡劣的社會影響,致使國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損失,構成濫用職權罪。
判決書又稱,谷開來在法國購買的別墅屬受賄所得,應繼續追繳,予以沒收。但原先指控薄熙來認可谷開來、其子薄瓜瓜收受徐明支付的機票費用共134萬元,因證據不足,不予認定。
薄熙來可以在今天起10天內提出上訴,外界預料他很可能上訴,但二審減刑機會極小。薄熙來是已故中共元老薄一波之子,曾被視為政治明星,有力躋身十八大政治局常委。
香港《文匯報》報導,薄案一審昨日宣判,受賄、貪污、濫用職權三罪併罰,薄被判無期。多位知名法律專家表示,法庭對薄審判合法得當,量刑適中,判決的根據是法院認定證據所反映的犯罪事實,不因不認罪就從重處罰。綜合薄案一審,無論是庭審還是判決,專家們均給出85分以上高分,並稱此案將成為昭顯中國法治進步的典型案例,為今後高官及受社會廣泛關注的案件審理起到示範作用。 (接下頁)
[NT:PAGE=$]
著名刑辯律師、李莊案一審辯護律師陳有西昨日表示,法庭對薄審判結果合法得當。
陳有西說,從各項單獨指控來看,薄受賄罪認定金額達2000萬,據內地刑法可判無期徒刑或死緩,法庭判決無期是得當的;貪污罪部分,法庭認定金額為500萬,按律當判無期,單此項法庭給出有期徒刑15年量刑偏輕;濫用職權罪的量刑來看,內地刑法對濫用職權的最高刑期是10年,7年的量刑也是得當的。他指,儘管貪污罪單項指控量刑偏輕,但整體量刑算是合法得當。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洪道德則用五句話向本報概括了薄案審判:事實清楚、證據充分、適用法律正確,量刑適當,審判程序合法。
針對一審庭審薄對檢方指控罪名均予以否認,法院判決書認定其辯護理由不被採納。陳有西指出,證人、證言和法院調查結果顯示,法院均認定了大量充分的證據鏈反映薄犯罪事實;法院是否採信主要來自對證據的認定,而不是強詞奪理的單方面口供。
薄熙來一個月前庭審時當庭翻供、拒不認罪,這是否造成了重判?洪道德指,目前中國沒有哪條法規和刑事政策規定「不認罪就會從重處罰」,薄被判無期與其庭審表現沒有關係,法院不會只相信口供,主要還是由其犯罪事實和數額認定。與其他案件相比,薄案判決沒有失之過寬也沒有從重。
此前,另兩名原政治局委員陳希同、陳良宇分別被判16年和18年。陳有西指出,昨日判決是中國對中共前政治局委員作出的最嚴厲的一次判決。但陳有西和洪道德均指出,薄與二陳相比犯罪事實嚴重,所以被判無期,三人判刑主要區別在於犯罪金額和情節。
對於薄會否上訴,陳有西認為,依薄在庭審表現推測薄極有可能會上訴,中國目前執行「二審終審」規定,薄案二審將在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審理,二審結果將會成為薄最終判決結果。不過目前二審判決規定只存在「維持原判或減刑」的可能,不會再被加刑,所以就法院認定的三項罪名,薄最高仍只會被判無期。不過陳有西也指出,該案檢方在偵查階段存在瑕疵;洪道德認為,判決書尚存在「未說清楚贓款贓物追繳和追回的準確數字」問題。
薄熙來案22日由山東省濟南中院作出一審判決,薄熙來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海外主流媒體對此高度關注,紛紛做出評論。日本時事社、美聯社和彭博通訊社等指,薄被判重刑反映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的反腐決心,並提升了政權凝聚力;英國《金融時報》分析說,薄案程序上是公開、公正的司法審判,同時亦顯示出司法體制存在一些問題;美國《華爾街日報》則十分關注判決對平衡政府權力的影響。
英國《金融時報》引述中國刑辯律師陳有西指,薄案從公開審判及執行刑訴法的角度都是成功。在某些領域,中國的刑訴法得到不折不扣的執行。然而他亦認為,薄案給中國社會帶來的危險還沒過去,地方一把手濫權行為仍十分普遍,判決對這種行為沒有太大威懾作用。
日本放送協會(NHK)稱,薄熙來在中國民間及中共黨內擁有「根深蒂固的支持層」,但昨日的判決對薄熙來這個曾進入中共領導層的人來說,可謂「例外的重刑」,反映習近平政權「嚴厲反腐的意向」。日本時事社認為,習近平藉由重判薄熙來強調「反腐」,目的是在11月中共18屆三中全會上,深化經濟改革和反腐,提升政權凝聚力。
美聯社引述芝加哥大學政治學教授楊大利指,薄熙來成為習近平執政後,因貪腐落馬的最高級別官員,顯示中央反腐決心,重刑相當於為薄熙來的政治生涯宣判死刑。美國CNBC評論稱,習近平去年11月接任中共總書記後,推行中國現代史上最艱難的反腐行動,不少高官近期紛紛落馬,行動初衷好。
《華爾街日報》報導,薄案宣判後,網上多數言論都支持中國政府及其反腐措施。有網名為丁丁的微博博主寫道:這是黨中央表示要嚴打老虎的一個劃時代的符號。
《華爾街日報》評論指,薄熙來雖身陷囹圄,但針對薄熙來發起的「重慶模式」,中共內部仍有爭論。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在未進行政治變革的情況下,中國經濟改革能否成功。支持改革者認為,要解決地方腐敗、貧富差距擴大、經濟增速放緩等問題,必須通過更高程度的媒體監督、司法獨立以及民主來限制和平衡政府權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