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行明星光環褪色 不良率連續四季度“雙升”
鉅亨網新聞中心
綜合媒體報導,全球首富比爾·蓋茨曾說“你們傳統銀行,如果不改變的話,就會是21世紀將滅絕的恐龍。”原招行行長馬蔚華時常提起這句話,作為曾經股份制銀行的老大哥招商銀行曾經備受矚目,但市場是殘酷的,當自身改變速度較慢、后起之秀出現時,昔日再輝煌的公司也會逐漸被市場遺忘,招行目前的情形便是如此:處在一個發展的瓶頸期,大家都期待它能有些變化,但遲遲未現。
招商銀行減持潮來襲
近日,招商銀行迎來減持潮。資料顯示,摩根大通於9月10日減持招商銀行2297.2651萬股H股,每股平均15.06港元,套現約3.46億港元,持H股由8.29%降至7.79%。而此番減持距離摩根大通上一次減持招商銀行僅3個月。
港交所資料顯示,招商銀行主要股東摩根大通曾於2013年6月18日,場內減持公司好倉121.4895萬股,套現1687.489155萬港幣。
而近期鄧普頓基金也曾披露,於9月6日減持招商銀行470萬股H股,每股平均14.348港元,持H股多倉比例由11% 降至10.9%。
當年曾給予招行最高估值的市場,如今卻變臉般有些冷落它。從最近幾年的股價看,招行的總體表現弱於銀行業平均水平,如果跟后起之秀民生和興業等相比,差距更為明顯。
股份制銀行“三國殺” 招行領先優勢縮小
當前股份制銀行的競爭走到近身廝殺的路口。其中招行、興業、民生三家銀行競爭最為激烈。翻開今年上半年的戰績,股份行的版圖已暗生變數。
曾經優秀的招商銀行現在仍然優秀嗎?近日,招行發布了2013年中報,從中報來看,招行的成績單並不亮麗。
資產規模上,招行、興業和民生分別為3.81萬億元、3.58萬億元和3.41萬億元。股份行的龍頭依然是招行,但其遙遙領先的時代不復存在,興業緊隨其后,民生暫列榜眼。
近五年中,招行與民生、興業保持著六七千億元左右的資產規模差距。去年年底開始,這一差距縮小為兩千億元。截至今年6月末,招行僅比興業多2300億元,比民生多4000億元。
資產總額處於“3萬億元陣營”的招行一方面規模再怎么增長也不是“10萬億元陣營”國有四大行的對手。另一方面近年穩健有余,在其他追趕者進步太快的背景下,不進則退的招行顯得不夠進取。[NT:PAGE=$]
招行穩健有余 追趕者迅速跟上
穩健有余或許能夠給招行帶來相對不錯的資產質量,但是相比,加速發展中的幾家銀行,不良貸款可以通過快速增長的收入和利潤得到處理。當年作為市場化改革創新標桿的招行在資本市場上也正在被加速發展的興業、民生、浦發等銀行追趕,明星銀行的光環已經不再。
受經濟放緩和利率市場化的影響,銀行的業績增速明顯放緩。招行上半年公司凈利潤263億元,同比增長12%,主要由於息差收入增速較低。
從今年上半年的盈利情況看,招行被趕超的趨勢更加明顯。今年上半年,民生銀行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達229.45億元,與排名第一的招行僅相差33.26億元,興業則憑借216.38億元的凈利潤位居股份行第三。
值得注意的是,招行上半年凈利潤增速僅12.39%,遠低於民生的20.43%,更難及興業的26.52%。按此發展趨勢,今年年底,招行的股份制銀行的龍頭交椅很可能被民生或興業搶占。
招行不良連續四季度“雙升”
在宏觀經濟整體弱勢的背景下,市場對銀行信貸質量的憂慮升溫,招商銀行也不例外,自2012年三季度起,招行已連續四個季度“雙升”。
截至上半年末,該行不良貸款余額為149.25億元,比年初增加32.31億元;不良貸款率為0.71%,比年初提高0.1個百分點。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8304.72%,比年初下降47.07個百分點。
具體來看,上半年,招行企業貸款的不良增量主要集中在制造業、批發和零售業,占客戶貸款不良總增量的七成以上;而從地區來看,招行不良貸款增量的62.92%集中在長江三角洲及海西地區。
下半年,隨著國內經濟增速的持續減緩,銀行業資產質量將會面臨更大的挑戰,預計下半年招行不良貸款可能還會增長。
資本充足率方面,招行集團已經連續三年低於監管紅線。中報顯示,截至2013年6月末,按照“舊辦法”計算,招行資本充足率為11.39%,比年初下降0.75個百分點;核心資本充足率8.12%,比年初下降0.37個百分點,這一指標已是招行連續三年低於8.5%。[NT:PAGE=$]
而在新辦法(《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試行)》)下,招行資本充足率為10.72%,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為8%,分別比上年末下降0.69個和0.34個百分點。
目前,銀監會對系統重要性銀行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的要求分別為11.5%、8.5%,非系統重要性銀行分別為10.5%、8.5%。
就在中報發布前一日,招行歷時兩年的A+H配股方案終於獲批,擬融資共不超過350億元人民幣,用於補充資本金。
招行前路漫漫
在利率市場化的挑戰面前,銀行業依靠傳統存貸差作為高盈利的模式也正面臨著嚴峻考驗。根據世界上許多國家的經驗,利率市場化無一例外地終結銀行業的暴利時代,行業隨之重新洗牌。
今年6月,一手打造出中國最成功零售銀行的招行行長馬蔚華退休,他在花甲之年欲以強化“危機意識”的方式推動招行再次轉型,但現實告訴我們:當商業向縱深創新時,僅靠一個行長的力量是不夠的。
今年上半年招行的平淡的背后是管理層的進取心不足。如果管理層不能跟隨環境變化而持續創新,不僅很快將會被其他競爭者超越,甚至有可能成為21世紀將滅絕的恐龍。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