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電視的困惑:如何在視聽升級上領先?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9-18 12:44
智能電視市場最近眼花繚亂,新進入者攜所謂新模式躍躍欲試,既得利益者也絲毫不敢怠慢,合縱連橫的戲碼伴隨一場接一場的新品發布,絲毫不亞於早晨集貿市場的喧囂叫賣。
一場曙光初現的變革面前,誰也不想錯失機會,至少要表明自己的態度。甚至為了傳播效應,大家在互相打聽彼此的時間安排,為了搶“先”,打破自己的既定程序也在所不惜。
但熱鬧歸熱鬧,驚喜卻很有限。不管是樂視的超級電視,還是小米電視,抑或創維與阿里巴巴、愛奇藝與TCL這樣的跨界組合,外界記住最多的恐怕是他們一波接一波的價格拼殺。2999或者1999元,人們也許會想到拍賣場,或者電視購物頻道的那些誇張的男高音。
一場新模式、新變革,最終變成價格上的你來我往,多少讓人難以釋懷。換句話,攪局者還無法讓人信服,以互聯網企業給出的售價,要麼咬緊牙關承擔每台電視機虧損千元以上的燒錢法則,要麼在硬件配置上偷龍轉鳳。至於那些剛剛牽手的“男女朋友”們,也還看不到明顯的“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回到智能電視本身,人們相信它是未來,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智能手機的示範效應。蘋果開創的iOS作業系統和應用商店宣告了功能機時代的覆滅,百年品牌諾基亞在幾年的時間內王朝坍塌,連年虧損之后最終只得委身微軟麾下。
智能手機帶來的是風頭正勁的移動互聯網時代。青島海信傳媒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高雄勇認為,智能電視即將引爆的是家庭互聯網,其市場規模不敢比移動互聯網大,卻至少不輸於PC互聯網。
但喬布斯之后,蘋果傳言多時的“i電視”只見雷聲不見雨點,留下拷貝者將智能手機的軟硬一體化模式向電視機複製,並人人皆將用戶體驗掛在嘴邊。問題正在於,從用戶體驗的角度來看,智能電視離“傻瓜式使用”的智能還相差甚遠。別的不,就拿人機交互而言,還是依賴於換湯不換藥的遙控器,多幾個鍵或少幾個鍵,並沒有給消費者帶來堪稱質變的體驗。
當然,軟硬件結合的方向並沒有錯,目前的幾家試水者也都是基於自身的資源做出相應的選擇。互聯網企業需要補齊硬件的短板,依仗的是成熟的代工體系和上游業鏈配套能力。硬件企業也需要向互聯網學習,除了所謂的互聯網基因,作業系統、內容和應用都是可以現成拿來互補的對象。
硬件企業中,也有海信這樣的“野心家”。劉洪新表示,面對互聯網企業高調進入大屏業,以及傳統家電企業捆綁單一內容供應商的“借船出海”戰略,海信將堅持按照“完整業鏈的既定戰略”推進,也就是要自己“造船出海”。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喬布斯之后,還有沒有能將軟硬件無縫結合的案例。尤其是在用戶體驗這個感性詞彙面前,各種模式的探路者在智能電視面前都還有長長的路要走。
就智能電視而言,除了疊加內容和應用的維度之外(很難突破,消費者對此難有準化的感知),用戶更能直接感受的是顯示技術帶來的視聽升級。這也是目前各家彩電廠商在跟風互聯網電視熱點的同時,還熱衷推銷全高清、4K、曲面顯示等新名詞的原因。
目前,TCL、海信、創維、康佳等都將4K品作為今年的重中之重。9月13日,LG電子還在北京推出了中國市場上首個曲面OLED電視。兩天之后,三星也推出了類似的曲面OLED品,價格上更是針對性地比LG低5000元/台。
不過,對於中國本土彩電企業來,在OLED和曲面電視這樣的新顯示器件面前,上游供應鏈的受制於人,令其只能維持跟蹤者的角色。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