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曼事件重創信評公司聲譽 學者:積習難改 金融危機還會發生
鉅亨網編輯劉祥航 綜合外電 2013-09-16 14:00
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至今滿5周年
距雷曼兄弟 (Lehman Bros.) 破產引爆金融危機,正好已滿 5 周年,不過華爾街因為這個事件顏面大損的,不是只有這家投資銀行,還包括了一向是金招牌的 3 大信評公司。
《USA Today》報導,3 大信評機構-標普 (Standard & Poor"s)、穆迪 (Moody"s Investors Service) 與惠譽 (Fitch Ratings) 近 5 年來,不斷努力修復受損的聲譽。這 3 家公司在雷曼破產事件中,不但未能發揮事先預警的作用,警告投資人避開這些次級房貸,而且還靠著這個災難獲益,讓人更難諒解。標普也還因在這次事件中扮演的角色,遭美國司法部控告。
多年過去,一些學術界金融專家質疑,信評公司並未因此教訓而有所改變。不過信評公司大聲喊冤,表示他們已經從中吸取教訓,做出許多有意義的改變,以善盡職責。
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金融學教授 John Griffin 認為,信評公司了解,正是他們背書,讓這些衍生商品得以熱賣,但他們並不在乎,他們只關注能不能得利。
對投資銀行來說,個別的抵押貸款根本就難以銷售,因此他們組合成一籃子的商品,就可以像債券一樣買賣。為了銷售這類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 (mortgage-backed securities, MBS) ,投資銀行設法獲得誘人的評級,吸引投資人買進。
高評級對投資銀行能否成功銷售,具有關鍵的角色。例如,許多貨幣市場基金只被允許投資最高評級的商品。
根據金融危機調查委員會於 2011 年 1 月提出的報告,他們結論指出,要不是評級機構的失敗,金融危機將不會出現。3 大信評公司扮演了重要角色,如果沒有他們的背書,MBS 就無法銷售,最終成為危機的核心。
雖然有了這次教訓,但分析師認為,信評公司的多項缺陷依舊存在,這些問題有可能讓金融危機再次爆發。
首先,他們太過依賴最近的分析。DoubleLine Capital 投資組合經理人 Bonnie Baha 認為,信評公司的經典錯誤之一,就是認為金融的歷史會重覆。(接下頁)
[NT:PAGE=$]
Baha 說,在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時,雷曼擁有的債券仍為投資等級商品。原因是信評公司錯誤地認為,聯邦政府曾介入 Bear Stearns,促成 Bear Stearns 賣給摩根大通,保障了債券持有人的權益,因此對雷曼兄弟,政府也會出手相救。
在評價結構債商品時,信評公司也犯了類似的錯誤。Baha 說,信評公司當時根據最新的房市走勢,而以房價最差跌 10% 來做出分析。但房價跌勢更大於此,表示他們採用的模型過於保守。而今天,評級公司仍採用最近的走勢做為參考,而不是人為判斷房價的變化。
她說:「最近的歷史,對房價未來價格的判斷上,並不是一個特別好的指標。」
其次,信評公司可能為獲利而不去批判。Griffin 則認為,信評機構由發債公司資助,這樣的模式讓信評可能為了取得業務,反而去改變評級的標準。結構債商品特別容易受到影響,因為一旦經濟轉壞,這些商品可能就會失敗。
他說,投資銀行創造了這類商品,資助信評公司,並專注在短期的利潤。結果是,雖然有 75% 左右的債務證券取得 AAA 的最佳評級,但最終,有超過 70% 的 CDO 商品違約。
此外,投資人也可能過於依賴評級。Baha 認為,部分投資人未不認真做功課,只將債券評等做為投資指引。雖然這是投資人的錯,但問題在,投資人通常沒有別的選擇。Griffin 指出,一些產品包裏得太複雜,以至於除了信評公司之外,很少有人可以取得更細節的資料。同時,有 86% 的 CDO 獲 2 家以上公司的評級,讓這些高評級看來更為可信。
在此,信評公司做了部分改革,而 「Dodd-Frank 華爾街改革」與消費者保護法案,也增加了新的監管措施。標普也透過聲明指出,自金融危機後,過去 5 年己經花費約 4 億美元,增強評級的完整性與獨立性。
但 Griffin 認為,關鍵在於信評公司的運作模式,幾乎沒有改變。他說:「信評公司對發生的事有任何內疚嗎?看起來沒有。」因此,像 MBS 這類的問題,「絕對有可能再次發生。」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