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中國M2:一個提前進入百萬億俱樂部經濟體的故事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6-28 16:45


文:楊曉峰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M2達104.21萬億元,已穩居百萬億元級別上。


近年來,我國M2存量呈現拾級而上的態勢。2000年時,M2約為13萬億元,至2008年還未達到50萬億元,但近五年來我國M2的增長出現“狂飆突進”的一幕:自2009年起,每年跨越一個十萬億級台階,2012年已達97.42萬億元。目前我國M2與GDP之比接近190%。

隨著M2的高歌猛進,我們的日常生活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錢不值錢”幾乎已在街頭巷尾取代“今天吃什麼”的日常話題。

兩因素主導M2增長

我國M2在2000年末餘額為13.25萬億元,到2012年末達到97.42萬億元,增加了84.17萬億元,相當於2000年末的7倍多。相應的,我國央行資產負債總額2012年末達到29.45萬億元,相當於2000年末3.94萬億元的近7.5倍。

可以說,進入2000年後(特別是2009年以來),我國貨幣總量迅猛增長,其增長規模和速度在世界主要國家中首屈一指。影響貨幣總量擴大的主要因素包括:

第一是人民幣貸款。貸款作為銀行主要業務,儘管需要存款支持,但發放貸款時,由於急於規模擴張等需要,實際上在貸款收回之前,就增加了貨幣投放。2000年末人民幣貸款餘額為9.94萬億元,2012年末達到62.81萬億元,增加了52.87萬億元,相當於2000年末的6倍。

[NT:PAGE=$]

其次是金融機構外幣占款(最主要的是央行外幣占款,對應的是國家外匯儲備)。2000年末金融機構外幣占款餘額為1.43萬億元,到2012年末即達25.85萬億元,增加了24.42萬億元,相當於2000年末的18倍多。

第三是其他間接融資因素,如商業銀行購買企業或政府債券、信託貸款等。此外,央行以人民幣購買黃金(黃金占款)也會增加人民幣投放。當然如果以外匯儲備購買黃金,變成黃金儲備,則不會增加人民幣投放。因此,這部分增加人民幣投放的規模並不是很大。

可見,前兩項因素合計影響M2增加77.29萬億元,與M2增加額相差僅6.88萬億元,M2增加基本可以歸結到這兩因素的影響。

貨幣供應量猛增

2008年金融危機後,各種政策不斷推出,國內經濟開始反彈,投資、消費需求增加,貿易持續保持“雙順差”。然而,在經濟持續向好情況下,貨幣供應量卻出現超額增加,並伴隨著通貨膨脹,如此M2增長,自然成了社會關注的焦點。

就我國而言,M2增長如此之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國際收支“雙順差”形成了巨額外匯占款。2003年,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國際收支多年“雙順差”,導致我國外匯占款大幅增加。2003年,我國外匯占款僅為3.48萬億元,而2012年末,我國外匯占款額達到了23.67萬億元,佔M2近25%。為維持幣值穩定,央行只好購買外匯,造成大量基礎貨幣的投放,使國內貨幣供應量大幅增加。

第二,信貸高速增長。在我國以間接融資為主導的金融結構中,銀行信貸成為廣義貨幣M2的主要來源,信貸投放的增加引起貨幣供應量的大幅增加。統計顯示,2009年我國新增貸款額9.59萬億元,2010年、2011年新增貸款分別為7.9萬億元和7.47萬億元,2012年新增貸款額也超過8萬億元。

[NT:PAGE=$]

第三,經濟貨幣化程度的提高增加了貨幣需求。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很多之前不參與市場交易的商品逐漸進入了交易環節,增加了對貨幣的需求,如土地、礦產資源等。此外,包括債券市場、期貨市場等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立,吸收了大量貨幣,間接推動了貨幣供應量的增加。

第四,貨幣流通速度同樣影響一個經濟體的貨幣供應量。相比發達國家而言,我國企業生產能力依然落後,資金周轉率仍然處於較低水平,政府投資效率低、佔用貨幣量大,因此對貨幣資金需求較高。

第五,“全球性”量化寬鬆政策影響。受金融危機、歐債危機影響,主要國家如美國、日本等開始實施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增長。美元的增加導致全球流動性增強。為緩解人民幣升值壓力,只有通過投放本幣來實現匯率穩定,某種程度上增加了國內流動性。

M2是通脹的晴雨表嗎?

2007年我國物價水平開始出現上漲,CPI指數曾一度達到5%以上。由於物價上漲與M2快速上升同時存在,許多人將通脹歸因於M2的高企,並因此得出結論:貨幣超發必將引起通貨膨脹。

因此,有人將M2/GDP用於衡量一個經濟體貨幣是否超發,並將其當作預測通脹的工具。

從國內外實際經濟運行情況來看,貨幣量的超發與通貨膨脹間並不存在一一對應關係,M2/GDP也不能作為預測通脹的有效指標。

金融危機後,美國為刺激經濟增長,不斷推出量化寬鬆貨幣政策,貨幣投放量大大增加,但美國物價卻未現上漲反而下跌;日本的M2一直遠遠高於GDP,2011年M2/GDP更是達到241%,但迄今仍在努力走出通貨緊縮;俄羅斯的物價漲幅已超過10%,但M2/GDP僅為43.9%。由此可以說明,M2高企與物價上漲或通貨膨脹間並不存在確定關係。

[NT:PAGE=$]

從我國實際經濟情況來看,M2的高速增長對物價的上漲確實存在一定影響。通過分析以往M2和CPI數據可以證明,二者間存在線性相關關係,這種現象越早期越明顯。

不過,隨著經濟、金融全球化發展,影響通脹的因素變得繁多複雜,一國物價水平不但受國內因素影響,國外的經濟變動,同樣會對本國物價水平產生影響,如原油、鐵礦等國際價格上升,國內這些行業的價格便會受到影響,繼而將這種價格上漲趨勢傳播到其他行業;同樣,大量國際熱錢流向本國樓市、股市,流動性的過剩也會導致通脹壓力加大,帶來輸入型通貨膨脹。

因此,對通貨膨脹的預期,不能單獨透過M2值或M2/GDP作出判斷,應充分考慮多方面因素。

作者為金融事業部副主任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