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國際股

富士康老總郭台銘看扁3D打印 稱只是噱頭

鉅亨網新聞中心


據台灣《聯合晚報》報導,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日前就勢頭正猛的3D打印技術發表了相反看法,稱3D打印只是噱頭,如果真的能顛覆業,“那我的‘郭’字倒過來寫。”


郭台銘

郭台銘表示,3D打印不等於第三次工業革命,只是噱頭而已。3D打印技術發展很久了,鴻海30年前就在使用。他不看好的原因是,此項技術無法大量生用於商業用途,不具有商業價值。比如,3D打印可以製造齣電話,但只能看不能用。3D打印商品不能加入電子元件,無法成為電子品量。

此外,3D打印品的材質有限,無法用皮質材料,因此無法持久。而且一摔就碎,好看但不好用。郭台銘表示,進入后PC時代,任何業都要順應來得快去得快的整和,才能滿足市場需求。台積電是全球最徹底的半導體垂直整合公司,連包裝都不外包,而鴻海則是品多元化整合最好的公司。

郭台銘的鴻海和富士康是全球生能力最強的企業,這個無可否認。對這些企業來說,生,需要的是能,相比之下,傳統的生工藝顯然在這個環節做的更好:從流水到自動化的機器人,富士康和鴻海可以快速的滿足大客戶數以千萬記的電子品生的需求。

但是這根3D打印有關係麼?我認為有,但是跟郭台銘的企業關係或許不那麼大。我們都知道,無論什麼品,看設計圖紙和品實物完全是兩碼事兒。在品量前,一定會有一個開發定型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在今天的工業設計領域,是高度依賴3D打印的。3D打印可以快速的給企業製造出需要的設備原型品,幫助企業縮短開發周期。從這個角度來說,鴻海和富士康的生型企業今天用不到3D打印,是因為企業委託加工之前,已經用3D打印做過定型了,這個步驟不在鴻海完成,鴻海和富士康完成的是下游業鏈的整合,而3D打印能夠幫助的是上游的研發過程,這是兩碼事,兩者沒太多交集可以說也不奇怪。

但是,郭台銘的言論當中值得商榷的一點是:3D打印無法量,所以沒用。但是作為行業觀察者,我們並不這麼認為。3D打印就目前的情況看是無法量,滿足不了工業化生需求,但是3D打印的特殊性在於定製,比如幫助醫生為病人量體定製假牙安裝、假肢等等,這在以往的成本非常高,而3D打印技術可以極大的降低定製方面的成本。

另外,今天的3D打印無法量,不意味明天也不行。或許在不久的將來,就是分散式生的時代。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