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亨主筆室〉FED與台積電皆備處理風險之智慧!
鉅亨網主筆 邱志昌博士
壹、前言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在面對未來可能之挑戰與風險時,最忌諱的是輕敵;古今中外,所有兵法多是「料敵從嚴」。近幾年以來,我們發現,美國聯準會量化寬鬆貨幣政策(QE)之進場規模、與退場運作,再再多顯示:聯準會對風險處理,「料敵從嚴」、不敢大意。我們認為,這是國家治理的典範。同樣,經過一個半月以上之觀察發現後,本文也發現,我國半導體晶圓代工最大廠商、台積電(TSMC)也是以同樣謹慎方式,正在面對2013年下半年電子產業景氣之變遷。
本文以中級會計學及財務報表比率分析,以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之謹慎判斷,以其對下半年景氣預測觀點,進行分析。由本文,可以見到會計學與財務分析對投資之重要,並或可見證公司治理模式,與美國聯準會國家治理多是以謹慎態度面對未來可能風險。
貳、存貨是流動資產也是投資品!
在財務報表中,「存貨」(Inventory)屬於流動資產。所謂流動資產,是指此項資產若需要兌換為現金,則在短期間可以快速變現,不會有顯著損失。以這一項會計學上定義,在資產負債上「現金」項目下,能最快變現之資產有「應收帳款」、「應收票據」、「以交易為目的之有價證券」、「備供出售之有價證券」、與「存貨」等等。流動資產變現之時間一般以一年、或一個會計年度為期間;也就是這一些資產必需可以在此期間內變現。變現之目的要做什麼?一、還清短期債務。二、發放股利。三、添加或更換新設備或購置公司資產。
財務報告分析將這一些「流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視為流動比率(Liquidity Ratio)。「流動負債」是指,在一年或一個營業周期內將到期之負債。流動比率必需在1與2間,才能確保企業短期債務之穩定,也可使債權人放心;債權人之態度,關係股東持有股票價值變動。流動比率如果低於1,則表示短期償債之能力有警訊,現金過少或其它流動資產不足;此時,財務經理最好檢視財務報表,對於全部資產結構做進一步調整,增加流動資產。如果流動比率大於2,則表示公司在財務結構處理上過度保守,財務經理必需將部份流動資產做為公司更積極發展之用。
但流動比率是企業在承平時代之償債指標,也就是在非系統風險時,債權人檢視之指標。但,如果一旦發生系統風險,則債權人可能會對其債權,進行雨天收傘動作;此時企業會面對強大之還債壓力。因此在「流動比率」之外,多數企業也會特別注意到「速動比率」大小,「速動比率」為扣除「存貨」金額之外的流動資產,即稱為「速動資產」,除以「流動負債」之比率。它的意義為,如果債權人在一季之內進行雨天收傘,則企業會有充足之能力迅速還債之衡量指標。
在流動資產中,依序以有價證券之價值波動程度最大、但是變現最快;而以存貨之變現速度最慢,而且會有較大之變現損失風險。因此在平常,企業行銷部門多會注意「最適存貨」之控制與掌握。以產業類別區分,已經成熟之產業,如筆記型電腦(NB)或是桌上型電腦(DES TOP),其最適存貨可以過去之銷貨平均值、與淡旺季之變化做判斷;而新開發之產品,則需視市場消費者接受程度,因此一般多不會在行銷之初就大量增產,多是在市場接受度提高、尤其是市場使用習慣與價位認知確認後,才會大量生產。而在成長中的產品,則通常多會將庫存加大,以免消費者久等。
叁、庫存問題大多起因於系統性風險!
在成長中之產業最怕的是,突發性之景氣轉變或是因為公司自己之生產與財務因素,使新產品之庫存在成長中無預警增加。這一些突發之景氣變化,如美國911被攻擊事件、或是2003年之SARS、與2008年之全球金融風暴;其中以2008年金融風暴時,對企業之經營影響最大。911是政治與軍事事件,可能引發的是戰爭,當下所有消費者與家庭資產價值,除持有金融資產者外,薪資勞動所得並沒有縮水;但,2008年時所有消費者多因為資產價值減損、薪資下降而縮水。因此,消費者有效需求驟然下降,廠商產品庫存很快就會面臨去化問題。
其實,經濟因素之變化與風險是有跡可尋的,如2008年之金融海嘯,在2008年第一季就已經出現顯著徵兆,也就是某一些小公司已經出現信用貸款危機,此危機逐步由3月開始出現擴散效應,最後在第三季情勢直轉而下。由2008年上半年危機變動過程,我們可以充份理解,為什麼多數財經政策與企業之優秀領導人,多會將可預見的風險,以非常謹慎、如臨大敵、如履薄冰之態度嚴肅以對。如現任美國聯準會主席伯南克,就將2013年美國政府財政問題,稱之為「財政懸崖」(Fiscal Cliff);而台積電公司董事長張忠謀,於2013年7月18日對法人業績說明會中,將下半年晶圓代工的趨勢說明,也似如此謹慎。張董事長說,台積電之業績在第三季會有3.3%到5.2%之成長,但第四季則會有庫存去化壓力。以產業市場分析師之觀念,這一些已經被詮釋為:第三季可能成長減緩、第四季可能會清庫存。
對於一個股東或財務理論之運用者,「清庫存」觀念是對景氣觀點保守之表示,因為產品若是進入清庫存階段,則難免會有降價促銷行銷,必然會使公司利益受到減損。而做為全球半導體之最大廠商台積電,它的清庫存之觀念,可能與其它電子產業之3C廠商不同;因為它是ODM廠,它的競爭力不全然來自於代工,而是來自於技術與設計之競爭力。因此,台積電的清庫存概念,或有可能代表全球上游廠商之新訂單成長速度與幅度趨緩。
圖一:Intel股價月K線圖,鉅亨網首頁
我們試以產業競爭角度進行分析,台積電未來之主要競爭者,為Intel與Samsung;這兩家IDM廠(整合元件廠),多將在2013年下半年,進入28奈米之Foundry生產製造領域;28奈米是行動運算晶片。換言之,全球三大晶圓代工廠在智慧型手機晶片之競爭,可能將在2013年下半年進入巷戰。但,台積電仍然具有技術領先之優勢,它將在2014年2月,在台南科學園區,進入20奈米之製程量產;2015年4月進入16奈米製程。
肆、台積電對景氣謹慎態度是公司治理典範!
台積電在全球晶圓代工產業之競爭力並不弱,但CEO在業績說明會中,將短期成長趨緩與去化庫存之保守觀念公開提出,似乎與美國聯準會對待QE退場風險、謹慎處理異曲同工。在台積電7月說明會之第二天,股價以大跌反應,之後至今股價趨勢,則已進入區間游走;我們認為,這種發展與美國聯準會目前正在處理QE退場之邏輯、與效果將會是一樣的,張忠謀與伯南克多有一樣的智慧。
圖二:台積電股日K線圖,鉅亨網籌碼贏家
「存貨」就是還未賣掉或是將要賣出之產品,如果存貨之所有權已經有所屬,如甲客戶已經先以定金下定,則此類產品則非是存貨,而是已是成為對方之在途商品,已成賣方應收帳款。會計師對在途商品之定義,是為買方存貨。對廠商資產負債表,存貨之評價方式有下列幾種方法:一、先進先出(FIFO):也就是先生產出來之產品,就會先在市場上被賣出;沒有賣掉的才是存貨。二、後進先出:也就是後生產之產品將先被賣掉;在實務上,這種產品是較少有的,大部份是屬於字畫、古董等產品,年代越久價值越高。三、平均法(Average):也就是會計師將所有的存貨以平均市價,一律同價對待。四;個別認定:這一些多可能是客製化產品,如為公司行號或大眾運輸業者,量身定做之器材等等。
但,不管是以那一種方法去衡量評估存貨的價值,存貨之評價多必需遵守市價與成本孰低法。也就是要將產品之成本與市價最比較,如果產品存貨之市價已經低於成本,則必需依據會計保守原則,將存貨以較低之價格認列。存貨在平日也被企業視為是投資,因為它會在未來為公司帶來收益。但因為市面上產品變化之速度非常快、常有推陳出新之同類產品競爭;現在新式產品,過不了一個月或一段期間,就變成退流行商品了;因此如果存貨不趕快出清,大多會引發公司顯著之營收衰退與損失。
無論採取一種評價方法,這一些對存貨的評價方法,多必需獲得會計師認同。但企業對存貨評價所採取、選擇之方法,對該公司財務報表所產生之影響效應是不同的,結果會有顯著差異。例如,在物價上揚期,如果存貨是採用先進先出,則會出現:現在被賣出去的產品,成本低、售價高;未來被賣出去的商品,成本開始增高,但售價成長趨緩。同樣,若採用後進先出,則在產品售價下跌過程,也會發生:先被賣掉之產品,成本高而售價相對偏低之情形。這之所以,在會計學教科書中多會提到:先進先出法會使盈餘「虛增」,而後進先出法會「隱藏」盈餘;但,如果以長期觀點,則這一些效用多會被「平滑」(Smoothing)了。
因此,在做股價之本益比分析或是公司盈餘預測時,最好是以該公司多年之盈餘數字為研究樣本,也要注意該公司會計原則變化之公告,以免在各種會計方法中,誤判被投資公司之盈餘與公司價值。我們認為,以目前歐洲、中國大陸與美國經濟景氣之發展,2013年第四季之經濟成長應仍處於緩和復甦階段,不致於顯著;這可能與台積電CEO對產業景氣之觀點吻合。
伍、結論:知易行難!
雖然,中國明朝哲人王陽明說,知難行易。他以此鼓勵眾生,人生短暫趕快去執行自己的理想。但是,我們卻發現,對國家或是企業之領導者而言,卻是知易行難。在當今訊息輿論滿天飛的時代中,要以股東聽得懂、將可能出現的風險貼切做簡易表達、而且又能化解風險,這是需要智慧的,FED與TSMC多是很好的榜樣!
- 從6月延至9月?市場重估聯準會降息節奏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