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維持貨幣穩定是給銀行的清醒劑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6-25 15:50


維持貨幣穩定是給銀行的清醒劑


每經評論員葉檀


A股市場大跌,銀行票據業務暫停,市場挨了重拳。

銀行必須認清,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這套邏輯已經不太適用,他們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中國投資驅動型經濟模式不可能馬上成為過去式,但央行祭出的維持貨幣穩定的殺手鐧,是給銀行的清醒劑,告訴銀行,中國式去槓桿化開始,央行已經不是那個央行,銀行也不再是那個銀行了——好日子已經過去,舞會音樂停止,各位好自為之。

用自殺的方式倒逼央行釋放流動性,不智、不忍。筆者相信,央行會進行短期、定向的貨幣釋放,以防止金融與債務泡沫徹底崩潰,但這樣的定向短期釋放,無助於緩解銀行長期經營模式形成的流動性緊張。

銀行錢荒是不爭的事實。所謂錢荒,就是流動性收縮,所謂崩潰,就是流動性凍結。

據《每日經濟新聞》調查,部分中小型股份制銀行6月票據貼現額度已經告罄,目前已暫停了該項業務。四大行的票據貼現額度亦非常緊張,貼現利率上升,6月初至今,貼現利率上升1倍以上,即使如此,仍然供不應求。據相關消息稱,6月的前十天,全國銀行新增貸款中70%以上是票據,部分銀行票據佔比很高,如恆豐銀行98%、浦發銀行94%、光大銀行79%。

錢荒如急性傳染病,迅速蔓延到其他領域,債券、信託等市場連連告急。債券收益率上升,國債與企業債利率大幅上升到2倍以上,上周可轉債、城投債遭到拋售,據稱信託資金池命懸一線。如果錢荒持續,那麼,不僅股票市場,債市、樓市、字畫,所有的資產品價格都將出現下跌。筆者收到某大型銀行短信,一天期理財產品收益率高達6%,額度在100萬以上。

所謂中國廣義貨幣發行量世界第一,因此不存在錢荒論是荒謬的。中國存在錢荒,而且是嚴重錢荒。

資產負債表左右兩邊對應,金融機構資產規模急劇膨脹,相對應的,金融機構負債也在急劇增長,雖然從表內數據看來風險可控,但是表外槓桿與資產質量難以控制,所以高善文先生稱之為祼奔。

截至5月末,我國M2餘額104.21萬億元,同比增長15.8%,顯著高於年初制定的13%這一目標。銀行資產與負債規模繼續上升,銀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總資產達到131.27萬億元。2007年底增加到52.6萬億元,翻了兩番多。

靠資產膨脹做大規模獲得收益的贏利模式,帶來極大的市場風險,金融機構浸在央行的父愛關懷裡,產生了極大的道德風險。

過去5個月,商業銀行信用繼續膨脹,社會融資規模同比多增3萬億元。今年1到4月,銀行表內“影子業務”達12.8萬億元(包括銀行與非銀合作形成的表內債務以及銀行同業形成的表內淨債務),較上年末增長1.98萬億元,其中主要的增量來自銀行同業貢獻。

我國是投資驅動型經濟體,投資效率下降、信用風險錯配是致命打擊。一方面,銀行通過表內表外​​的方式不斷做大規模,另一方面,銀行購買的資產信用在惡化。健康的金融收益來自於對風險的準確定價,來自於分享實體經濟的成果,高額金融收益可以來自於5倍以上的金融槓桿與高收益產品,但一定會遭受報復。

產能過剩問題不解決,一切經濟活動都在虛擬化。今年前5個月企業短期貸款增速達15.7%,同期中長期貸款增速為7.5%,意味著企業融資主要用於補充短期流動性,從存款看,前5月企業定期存款增速高達22.5 %,而活期增速僅為6.6%;說明企業新增流動性主要用於儲蓄,而非經營交易。

對於金融機構而言,當資產膨脹到一定規模時,有時候規模越大,越容易產生錢荒,一文錢難倒英雄漢,並不少見。

央行有必要向市場展示改革的決心,但也應該留出足夠的轉型空間,利用短期手段逐漸減少貨幣用藥的劑量,否則,央行的改革與中國金融崩潰,將成為同義詞。這是誰也不願意看到的。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