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之杰: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推動金融的開放
鉅亨網新聞中心
金融界網站訊 9月5日,由北京市金融工作局、中共北京市西城區委員會、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主辦的第二屆“金融街(行情,問診)論壇”隆重召開,論壇邀請國家相關部門及北京市領導、一行三會領導、金融機構負責人、經濟學家以及企業界人士等,以“中國金融業改革與發展”為主題做進一步深入研討,以促進新形勢下我國金融業的穩健發展,為世界和中國金融業的未來發展提供前瞻性的思想和政策選擇。過去中國的崛起,以工業化、城市化為推動力量,中國的金融體系對支援中國的工業化和城市化應該是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其中一個特別舉足輕重的金融機構是國家開發銀行,接下來由國家開發銀行的行長鄭之杰先生做演講。
以下為文字實錄:
鄭之杰:謝謝祖六的介紹,剛才各位嘉賓都談了非常好的觀點,應該說我們得到了很好的啟發。特別是李揚院長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配合的觀點我是很贊同的。但是我想補充一點,如果把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很好的補充的話,就需要有一個開發性的金融機構把這個政策落實好。今天我的演講主題是《金融開放與國際金融合作》。國際金融危機以來,關於金融開放的爭論應該說不絕於耳,如何在金融開放中趨利避害,更好的推進國際金融合作,對促進世界經濟的復甦,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一關於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推動金融的開放。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經濟開發能夠促進國際金融在世界范圍內的優化設定,有效運用,對經濟發展至關重要。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全面履行金融開放的承諾,大幅度提高了金融市場的開放度,有利的促進了國內金融業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的轉變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的發展。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經濟已經融入了世界體系,對外依存度長期保持在50%左右比較高的水平。在這種情況下,推動國內經濟轉型,打造經濟升級版,必須充分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在金融開放方面,中國提出了穩步推進匯率市場化,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進一步推進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外匯市場、黃金市場對外開放的目標,相關措施正在積極有序的推進。擴大金融開放將進一步促進金融資源的有效設定,推動金融創新,提高金融服務水平和國際的競爭力,更好的服務實體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金融危機以來,國際金融業出現了回歸實體、去杠桿化、加強監管等潮流。在推進金融開放方面也出現了一些新的變化和問題,需要給予關注和妥善的應對。
一是金融保護主義。當前在一些發達經濟國家,金融保護主義有所抬頭。比如對外國資本的戰略性投資,已涉及國家安全,唯有采取抵制的態度,對外國機構設立的分支機構提出監管要求等等,必須反對各種形式的金融保護主義,確保金融開放按照對等原則順利推進。
二是宏觀政策的外延性。主要發達經濟體推動量化寬鬆政策,導致全球流動性大幅度增加,熱錢大量涌入新興市場。隨著政策逐步退出,熱錢又大規模集中的撤離,資金的大進大出不僅威脅了新興市場國家的經濟安全,還可能引發全球金融市場的動盪。
三是金融安全問題。這次國際金融危機再次表明,在金融開放條件下,危機具有更快的傳播速度和更大的破壞力。因此,在推動金融開放要與金融監管能力相適應,循序漸進,加強頂層設計,防范金融風險。
第二金融開放格局下更要加強國際金融合作。
在全球金融開放的格局下,各國經濟金融互相依存,互相影響,聯系日益密切,需要進一步加強國際金融合作。一方面通過合作挖掘更多的利益交匯點,更大程度的實現互利共盈,從而提高資本流動和資源設定的效果,提升金融開放的水平和效益,有利的促進經濟持續的發展。另一方面,金融開放使國與國之間不再存在隔離風險的防火墻,國際資本的跨區域流動使風險管理難度進一步加大,必須通過加強金融合作,共同維護經濟金融的安全。當前加強國際金融合作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JRJ分頁符#
一是加強宏觀經濟與金融政策的協調。各國尤其是主要經濟體要認真考慮重大宏觀經濟政策的負面溢出效益,對政策調整時期和路徑進行周密的設計,加強與其他國家的溝通協調,共同管理好可能出現的風險。
二是加強金融規則制定方面的合作。共同推動國際經濟金融治理的改革,增強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促進國際經濟金融秩序更加科學和合理。
[NT:PAGE=$]三是深化金融監管合作。包括資訊共用、法律制度協調、維護金融穩定。
四是深化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適應金融機構國際化、電子化、綜合化發展的趨勢,發揮各自比較優勢,在融資、產品創新、交易及結算、人才交流等方面開展廣泛的合作,促進各種金融業態之間的融合和整合創新,實現優勢互補,供應發展。
第三開發銀行在助力金融開放與合作中的作用。
2005年以來,國家開發銀行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業務,目前外匯貸款余額達到2624億美元,貸款項目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涉及能源礦產、基礎設施、制造業、農業、民業等多個領域,成為中國最大的對外投融資合作銀行。開行的國際業務實踐促進了與合作國的互利共盈,共同發展,推動了金融開放和國際金融合作,這當中也形成了自身的特點。
一是規劃先行,注重互利共盈。為合作國提供符合其經濟社會特點的發展規劃或者規劃咨詢,通過商業化投融資,支援合作國基礎設施、農業、民生、能源等領域的發展。既實現項目的商業可持續性,又促進合作國經濟社會的發展。
二是積極探索助力人民幣走出去。積極開展本幣授信業務、跨境人民幣貸款業務。截止到目前,跨境人民幣貸款余額達到了726億元,是中國最大的跨境人民幣貸款銀行,有利的促進了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
三是形式多樣,不斷創新合作模式。大力發展國際銀行貸款,平行融資等業務模式。去年國際銀行貸款規模突破了160億美元,充分發揮了開行綜合的金融優勢,通過中非發展基金等平臺進行直接投資,實現投資與融資的相互促進,與全球101個國家和地區的638家銀行建立了代理行關係,形成了開行國際業務代理行的全球版面。
四是多邊合作,積極推進機制建設。與世界銀行簽署在非洲進行合作的備忘錄,雙方取長補短,推動南南合作,參與發起成立上合組織銀聯體,中國東盟銀聯體,金磚國家銀聯體等合作機制,通過簽署多邊、本地、授信、促進綠色經濟發展等協議,加強政策協調,推動區域融合與發展,提升發展和抵御風險的能力。
女士們,先生們,當前世界經濟復甦之路仍然艱難曲折,只要我們攜起手來,秉承金融開放的理念,加強國際金融合作,有效發揮金融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就一定能夠克服各種困難,推動世界經濟走向復甦,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注入強大的動力,謝謝大家!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