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平太空首授課 北京少年問天宮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6-21 13:26
昨天上午,在北京市航天中學航天科技工作室“問天閣”內,“神箭班”的26名同學觀看太空授課,並與航天員王亞平同步進行地面重力條件下和太空微重力條件下對比試驗。
本報記者
李繼輝攝
本報記者 賈曉燕
“同學們,你們好。我是王亞平,本次授課,由我來主講……”昨天上午10時10分左右,神舟十號航天員王亞平溫柔而親切的聲音從300多公里外的太空傳來,開啟了我國首次太空授課。設在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的地面課堂,以及全市各個學校,百萬北京中小學生一同見證神奇的“天宮一課”。
放置在巨大太空星際圖中間的大屏幕,是通向天宮的“窗口”,335名來自全市16所中小學的孩子們早早坐在“窗口”前,想像神秘的太空。他們中間不乏少數民族學生、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及港澳台地區學生。
10時10分,講課開始了。
在天宮一號實驗艙,王亞平“游向”鏡頭,穩穩站在聶海勝和張曉光中間,她是今天的主講。雖然是第一次授課,王亞平卻很老到。她先抖了個包袱——“失重是太空中最獨特的現象,首先,讓我們的指令長來給大家表演幾個高難度的動作!”話音剛落,指令長聶海勝兩腿盤起,懸空打坐。“我還有大力神功!”王亞平俏皮地伸指輕輕一點,失重狀態下,聶海勝一下被點了個跟頭,向后翻去。一時間,孩子們的笑聲、掌聲響徹地面課堂。
“太空失重環境中,我們個個都像身輕如燕的武林高手。那麼,失重了,我們的身體質量是不是也沒有了呢?要是能測量一下就好了。”王亞平藉機將課引入正題。隨后的45分鐘,她為學生們演示了質量測量、單擺運動、陀螺運動、水膜以及水球等5個基礎物理實驗,展示了失重環境下物體運動特性、液體表面張力特性等物理現象。
飄浮的小球,晶瑩的水滴,由水彙集成的漂亮“水晶球”……王亞平展示太空的神奇。地面課堂中,不時響起笑聲、掌聲和讚歎聲。
光看可不過癮,孩子們還要向天宮發問,小手舉得高高,都想和太空老師王亞平對話。[NT:PAGE=$]
“您在飄浮過程中能否感知上和下的方位?”人大附中13歲男生徐海博獲得了第一個向航天員提問的機會。王亞平沒有馬上回答,而是又讓聶海勝連轉兩個90度,然后解釋道:“在太空中,無論朝哪個方向,感覺都是一樣的。不過,為了便於工作和生活,我們人為定義了上和下。現在,朝向地球的一側定為下方,並鋪設了地板。”
“您在太空中能看到太空垃圾嗎?”一名學生又問。王亞平回答:“在飛行的這幾天還沒有看到太空垃圾,不過,事實上,太空垃圾確實存在。天宮一號發射前,已進行了相應的規避和防護措施,可以確保航天員的安全。”
“您在天上看到的窗外景色與地面有什麼不同?星星會閃爍嗎?能看到UFO嗎?”史家小學四年級的邱甜一下子問了好幾個問題。王亞平笑了,她耐心地作答:“透過舷窗,我們可以看到美麗的地球,也可以看到日月星辰,但是我們沒有看到過UFO。由於我們處在大氣層外,沒有大氣的阻擋和干擾,看到的星星格外明亮,但是不會閃爍。同樣,由於沒有大氣對光的散射作用,我們看到的太空不是藍色的,而是深邃的黑色。另外,我要告訴你一件奇妙的事情,我們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因為我們每90分鐘繞地球轉一圈。”
邱甜特別喜歡“漂亮、聰明的王老師”,她也想去當航天員,實驗二小五年級(9)班學生曹迦沐從小喜歡航天知識,這堂神奇的課,讓他更加嚮往遙遠的太空。
“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王亞平用這句話結束了首次太空授課。下課了,她在天宮中揮手,地面課堂中,孩子們蹦,笑,與她告別。
這“天宮一課”雖然只有45分鐘,但夢想的種子已經種在北京少年的心中,激勵他們熱愛科學,探秘星空。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