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比特幣的幻象:不會發展到取代“國家貨幣”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8-28 08:23


劉宇飛

數月以來,“比特幣”受到的熱切關注持續不退。日前,一則關於德國政府正式承認比特幣合法地位的報導可以為這一“比特幣熱”加添了最新的一把柴。


這一報導表示,德國成為全球首個正式認可比特幣合法身份的國家,認為比特幣已成為未來貨幣發展的重要方向,並斷言其全球轉正已為時不遠。不難看出,得到政府部門對其貨幣地位的認可,被看作是比特幣發展進程中的重要突破。不過,這一看法同時也延續了對於比特幣的迷思與虛幻的想象。

基本的一點是,比特幣於2009年面世以來,一向以擺脫政府控制的貨幣供給為主要特點,所以本質上應該並不需要將政府認可作為其成長的前提條件。而從政府方面看,比特幣作為一種被認為終將取代政府貨幣的未來貨幣,政府又怎麼會輕易承認其合法地位?可以想見,此中必有對政府政策的誤讀和對比特幣的特點及作用的誤解。

細讀德國政府有關部門正式承認比特幣的原始報導,不難發現,有關媒體的確是做出了有選擇性的解讀。德國財政部在回復國會議員對比特幣地位的質詢時,表示將比特幣視為“記賬單位”和“私人資金或私人財富”(private money),可用於私人交易,受制於德國銀行業法規,作為一種小範圍多邊清算的金融工具,並不具有完全的通貨地位(not a full-fledged currency),與電子貨幣或外國貨幣不同。而有關國家對虛擬貨幣的類似做法早已有之,旨在對其加強監管和實施稅收管轄權。所以,所謂政府對比特幣的“認可”其實並不是什麼“劃時代”的事情。

值得一的是,在比特幣戲劇性的快速成長的過程中,這類“幻象”功不可沒,使其從各種虛擬貨幣中迅速脫穎而出。

而最易打動人心的“幻象”,就是認為其貨幣供給總量封頂的固有屬性使其可以“完勝”其他貨幣。具體地,比特幣的供給量是由精心設計的計算機算法限定的,即使人們“挖礦”不止,最終比特幣的數量也不會超過2100萬,無濫發貨幣的可能,這就徹底打消了人們對於通脹的恐懼。自覺或不自覺地持有“貨幣數量論”的人們堅信,通脹無論何時何地都是一種貨幣現象,所以,相對於現實世界中不斷推出各種量化寬鬆政策的、由人控制的中央銀行,以及相對於虛擬世界中由各種網絡公司發行和控制的虛擬貨幣比特幣供給的不可操控性順理成章地獲得了追捧。殊不知,這恰恰有可能使其完敗。

當對比特幣的需求如比特幣支持者期待般增加,到了超過其既定的貨幣供給量上限之后,其供給量封頂的特點固然可以保證通脹不發生,但卻會推動相反的通縮,即商品價格的持續下降。買者固然歡迎這一趨勢,但賣者卻剛好相反。而每個人不可能只做買者不做賣者,也就難免遭受損失。比特幣越受歡迎,通縮的問題將會愈加嚴重。更有甚者,如果人們發現每一元比特幣變得越來越“值錢”,那麼就愈益不會輕易將其作為支付手段“花掉”,而會將其窖藏,從而其作為貨幣的最基本屬性將會消失。

當然,只看中比特幣升值空間的投資者,不會在意它是不是真的具有貨幣的基本屬性,但如果比特幣沒有了作為貨幣的未來,其價值也便完全沒有了基礎,徹底成了無源之水和無本之木。

比特幣還有一個令人迷惑的“幻象”。針對國家壟斷貨幣發行的弊端,哈耶克於上世紀70年代提出了貨幣的非國家化構想,主張允許私人部門發行貨幣,並形成競爭性的貨幣發行局面,以達成貨幣穩定。在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取得極大進步,並且看來還會繼續取得進步的當下,比特幣借助所謂開源的點對點技術,完全拋開了政府權力對貨幣的集中控制,形成了分散化的貨幣體系,因而被認為是在哈耶克指出的方向上邁出了紮實的步伐,代表貨幣的未來。

雖然不能全然否認比特幣的實踐中包含有與哈耶克理念的暗合之處,以及包含有未來貨幣特徵的信息,但顯然比特幣與哈耶克理想的貨幣體系之間存在不小差距。

突出的一點是,比特幣的實踐中完全沒有哈耶克強調的貨幣供給的競爭。在比特幣挖礦難度大幅提高的背景下,已經出現了基於類似原理的若幹新數字貨幣,如萊特幣(Litecoin)和瑞波幣(Ripple)等,雖然各有不同的后發優勢,但往往被譏諷為山寨比特幣,不被看好。殊不知有競爭才更合乎哈耶克的本意。何況比特幣供給量的上限也限制了它作為普遍被接受的貨幣的前景。

而到多種貨幣的競爭,值得進一步拓寬視野,考慮在有關地區人們的真實生活中早有實踐的多種補充貨幣,包括名目各異的時間貨幣、範圍大小不同的社區貨幣以及不同形式的“當地交換貿易系統”(LETS)。這些補充貨幣的實踐,為那些最需要錢但又最缺錢的群體創造性地提供了貨幣的服務,改善了他們的福利。在未來的貨幣格局中也不應沒有這些貨幣的位置。

如果比特幣的實踐讓人們看到了貨幣的未來,那麼,其特徵應該是“分散化”和“競爭性”的加強。但從對比特幣“幻象”的初步揭示中也可看出,分散化趨勢的加強,不會發展到取代“國家貨幣”的程度。

所以,未來的貨幣體系的理想格局應該會如美國學者貝爾納德·列特爾曾借用中國太極圖所描繪的那樣,“國家貨幣”與多種形式的補充貨幣相互競爭與互補,和諧共存。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