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產品創新加速 信息披露仍待完善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8-27 10:50
利率市場化的不斷推進,以及市場的激烈競爭,讓銀行理財產品創新的呼聲高漲。
日前,某銀行發行的一款理財產品,就因首次讓預期收益率由固定數值變成了區間值而吸引了不少眼球。
近年來,或為擴大中間業務收入,或為應付資金考核壓力加在攬儲力度,各家銀行對發行理財產品的熱情空前高漲。截至2013年6月末,銀行理財資金余額已達9.08萬億元,成為我國財富管理市場上僅次於信托業的第二大資產管理行業。
在愈發激烈的銀行理財產品發行的競爭中,若想殺出一條血路,唯一的法寶似乎只有提高產品的預期收益率來吸引投資者挑剔的眼球。這點從今年6月下旬的理財產品發行大戰中,表現的淋漓盡致。
然而一味追求預期高收益率,其后所產生的無法達標成為“水中望月”的現象,也是比比皆是並廣受詬病。一片繁榮的背后,卻是方式單一、一味靠預期高收益率打天下的現實。如今,各商業銀行也在尋求理財產品方式上的變化,將預期收益率改為浮動收益就是最新的一個變化,這在當下高收益為王的理財產品中頗為少見。
經常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都知道,不論是保本浮動收益還是非保本浮動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其預期收益率一般都是一個固定的數值。而此一款理財產品則與眾不同,其在預期收益率上告別了以往固定數值的規定,銀行給出的預期收益率為4.5%至5.4%的浮動區間。
相較只針對在收益率這一簡單數字上進行競爭,銀行開發出更多的新型理財產品確實是一種進步。然而投資者最為迫切希望改變的,則是理財產品資訊披露不全面的現狀。資訊不對稱,所帶來的只能是投資者對理財產品真實盈收情況的一頭霧水。
由於目前多數銀行理財產品說明書中,投資標的范圍較大,幾乎所有符合監管規定的投資標的都寫在其中;而且多數產品的投資標的范圍為0-100%,這樣讓投資者根本無法判斷產品到底投資了什么,投資比例是什么。此外,理財產品在運作期間內的投資運作情況及實際實現收益率情況的披露也都需要完善。
對於投資者來說,資訊披露缺失所帶來的是對於理財產品可能產生風險的忽視,以及有此帶來的錯誤投資判斷。
- AI投資趨勢專家觀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