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閱讀“屏”障:電子書讀器乏人問津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3-23 04:45


本報記者 姜中介 廣州報導

乏人問津的電子書專櫃,早已讓小何習以為常。這位在廣州天河購書中心落腳數年的經銷商,經營包括文曲星、漢王在內的電子品。


“只有一些學生的家長來買點讀機,電子書很少有人過問。”小何說。

與這邊的冷落相對應的,是毗鄰的蘋果專賣店,而那裏的交易頻率顯然更快,最高峰的時期每個小時裡會有3台品被賣掉。每到節假日,這裏都忙得不可開交。熙熙攘攘的人群中,這六七名店員要給用戶介紹品性能、報價,以及幫助用戶體驗品。

2010年,漢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002362,下稱:漢王)董事長劉迎建還信誓旦旦地表示他的時代到來了,而直至今日,電子書的爆發增長始終沒有到來,除了慘不忍睹的財報數據,劉迎建和他的漢王頭上的光環已經消失 。

劉迎建對於行業的預判並沒有出現失誤,在2011年5月19日,亞馬遜所銷售的電子書總量就已超過紙質書,當時在亞馬遜網站上,每賣出100本紙質書,便可以賣出105本電子書。但在中國,這個趨勢卻始終沒有形成成熟的商業模式,伴隨移動互聯網的崛起,電子書被海量的平板電腦、大屏智能手機等移動終端所整合。

整合者缺位

電子書的大多數功能已經被平板電腦、大屏智能手機所“稀釋”,單純比拼硬件性能非平板電腦、大屏智能手機的對手。因此,亞馬遜的Kindle選擇了軟硬結合的模式——硬件(電子書讀器)+軟件(電子圖書等資源)。

在2007年亞馬遜Kindle問世后,不少中國企業試圖在中國扮演一個類似於亞馬遜那樣的整合者角色,但都無功而返。漢王曾試圖拉攏傳統出版社將內容放入漢王的平台而增加其硬件的銷售,同時與傳統出版社進行分成。

但是,大型出版社普遍有一個剋制性的信條,“要演進,不要革命”。這句話翻譯過來就是,出版社將自己的市場視為保守的,不需要激烈的變化,不需要太多的創新。對於數字讀領域,出版社一直處於淺嘗輒止的狀態。

一直致力於數字讀的讀覽天下創始人李森和,每每談及與出版社的合作便大倒苦水,出版社的保守讓他總是獲得一些庫存書籍,但在沒有獲得優質內容資源的情況下來做書籍的數字讀顯然無法吸引用戶。

“出版社一是擔心電子版內容更容易被盜版;二是現有電子書的付費模式和紙書是不一樣的,未來的支付方式需要一個巨大的市場基數,可目前的市場沒法保證。”李森和說。

由於版權方面的糾結使得電子書的內容供給上始終處於一個無序狀態,對於大多數國內用戶來說,他們還是通過盜版來實現數字讀,在他們手上的電子書往往成為一個純硬件品,無法形成“內容+渠道+終端”的移動讀業鏈。

這也使得電子書的增長巔峰遲遲未到。據研究機構Digitimes Research預測,全球電子書讀器出貨量未來三年將呈連續下降趨勢,2013年將為820萬部,2014年為650萬部,2015年為500萬部,即便通過技術升級等手段可以降低核心零部件的採購成本,但整機市場的需求萎縮也使得上游企業面臨極大的挑戰。

全球兩家電子紙顯示器供應商之一——廣州奧翼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奧翼)就面臨這樣的挑戰。其開發的賽倫紙,解決了此前只有台灣元太科技一家壟斷的局面。但由於國內電子

書需求的疲軟,其只有通過出口國際市場,和將自己的核心品應用於廣告顯示屏、電子貨架標籤等領域來增加營收,並將電子紙顯示技術應用到更多更有想象力的領域。“但我還是希望電子書在中國能有一個快速發展,使得我們在國內的主營業務有所突破。”奧翼創始人陳宇如此表示。

復合型需求

對於電子書而言,所面臨的屏障不光源於版權授權的糾結,同樣也受制於社會化讀需求的提升。但是電子書的讀體驗,無法與用戶復合型的需求相匹配。

2007年,新媒體的崛起生的傳統媒體轉型讓李森和看到將那些製作精美、重視版面美感的報刊雜誌做成數字品來進行販賣,同時由於報刊雜誌的出版周期較短造成了盜版成本極高的現象,不存在書籍市場的盜版橫行,在這個想法的驅動下成立了讀覽天下公司。

盡管在2009年、2010年經歷了電子書的熱炒,但都沒有讓李森和為之心動,直到隨后的平板電腦、大屏智能手機的普及,這才促使李森和在讀覽天下已經初具規模的情況下,將未來鏖戰的焦點放在移動端。“如果用電子書來看報刊雜誌就太難受了,黑白兩色的色彩就夠難受了。”李森和認為,黑白的讀並不適用於雜誌。

電子書除了硬件方面的單一化外,在內容建設上存在的阻力更是讓李森和徹底放棄書籍市場的開發。和漢王那些企業構建內容平台的方式一樣,李森和的讀覽天下也要和不同的媒體和出版社接觸來談版權授權。但相比出版社的保守,媒體對於在讀的興趣非常高漲,一直被新媒體衝擊的傳統媒體也在尋覓轉型之路,在報刊雜誌的版權授權以及利潤分成上,李森和並沒有遇到太多麻煩。

讀的“屏”障

目前,讀覽天下的簽約授權雜誌已有1600多家,李森和表示:“我們會根據不同的情況,和媒體有分成,相對比較靈活,主要是想把平台先搭建起來。”

在2011年,李森和與合伙人陳遲創立了ZAKER,與讀覽天下走的銷售平台路線不同的是:ZAKER走的是社會化讀道路,將資訊、微博、博客、報紙、雜誌、圖片、RSS、Google Reader等多內容,按照用戶個人意願聚合到一起,實現個性化定製,具有微博郵件等社群化互動分享功能。

有了讀覽天下的內容合作做基石,ZAKER的內容合作談判更為快捷,不到2年的時間內便有1000多家內容合作伙伴,其中也有不少的自由撰稿人以及自媒體人士,通過社會化讀的平台,繞過出版社這個大山來獲取書籍讀資源。

在李森和看來,大多數用戶還是希望自己手上的終端是一個復合型品,ZAKER所起到的讀功能只是其中的一個APP而已,電子書的功能過於單一。就讀功能而言,盡管讀書籍體驗雖高,但只能讀書籍,對於其他載體很難兼顧,沒有辦法大規模放量。

“這種體驗極高,只具備單項功能的電子品就像MP3一樣,作為大消費品在火了一陣以后就被這些移動終端給整合掉。”李森和說,而據eMarketer報告顯示,因受到平板電腦的侵蝕,在2014年和2015年,電子書讀器增速將放緩至5%。

選擇逃離出版社的李森和也在投資市場備受青睞,君聯資本在2009年為讀覽天下估值1000萬美元,同時投資250萬美元,而在2012年,李森和又完成了第二輪1000萬美元融資,估值達4000萬美元。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