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號昨天再次出征 將首次搭載科學家下潛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6-11 16:27
此次側重蛟龍應用能力對團隊提出更高要求
搭載我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向陽紅09”試驗母船10日從江蘇江陰蘇南國際碼頭起航,執行為期103天的試驗性應用航次任務。首站將在中國南海下潛,隨后將赴東北太平洋和西北太平洋。“
蛟龍”號2012年6月在馬里亞納海溝進行的7000米級海試中成功下潛至7062米深度並開展作業,標志著我國具備載人到達全球99.8%以上的海底進行作業的能力。
14名科學傢具備下潛條件
與近年來開展的1000米、3000米、5000米以及7000米級海試不同,“蛟龍”號本航次將安排科學家隨潛水器下潛。據了解,目前已有14名科學家通過考核,具備了隨艇下潛條件。根據安排,“蛟龍”號本航次中每次下潛將由2名潛航員搭載1名科學家。他們的任務是進行水下觀測,並協助潛航員完成近底作業。
據“蛟龍”號副總設計師胡震介紹,隨“蛟龍”號下潛深海的科學家來自不同領域,有海洋、地震、環境方面的專家,也有海底生物學家。
據悉,在執行本次實驗性應用航次任務時,除承載相關深潛的儀器設備外,“向陽紅09”船上還有2014青島世園會展板、宣傳頁以及吉祥物“海精靈——青青”等元素。
兩周前已進入“蛟龍”訓練
香港浸會大學的海洋生物學家邱建文將乘“蛟龍”號下潛南海海底。邱建文表示,自己此次對於冷泉區和海山區的生物都抱有興趣。“因為現在世界上對深海生物多樣性的研究很多,但南海這一片基本上是空白。”
他說兩周前已經進入“蛟龍”號訓練過。“覺得裏頭載人艙比我想象的要大,儀器和維生系統還是很好的,比如氧氣和二氧化碳指標都可以隨時觀察。”
中科院聲學所研究員朱敏表示,此次包括他在內的幾名聲學所專家將作為技術支持,幫助測試“蛟龍”號的長基線定位系統。據了解,基線系統是一種水下導航定位系統,分為長基線、短基線、超短基線三種。
長基線系統由於其基線很長,所以定位精度更高。朱敏表示,以前“蛟龍”號用的是超短基線定位系統。此次長基線定位將精確到米級。[NT:PAGE=$]
可能還有女記者下潛
記者了解到,接受下潛培訓的除科學家和技術人員外,還有中央電視台的女記者及另外一位女性。這可能將是首次有媒體人和女性隨“蛟龍”號下潛。
據悉,此次“蛟龍”號首個試驗性應用航次共有三個航段,近20個潛次。
新華社 科技日報
“中國龍”三大“蛻變”
1、首次搭載科學家下潛
“試驗性應用最大的看點,就是‘蛟龍’號將搭載科學家下潛。”總指揮劉峰說,“這標志著潛水器開始真正發揮作用,為科學家下五洋的夢想搭建一個可靠穩定的平台,在探索海洋、研究海洋、保護海洋等方面大顯身手。”
2、此次側重蛟龍應用能力
“此次試驗性應用航次中,作業深度不會是看點,我們主要側重潛水器的應用能力。”“蛟龍”號副總設計師胡震表示。“蛟龍”號將通過試驗性應用航次逐步提高作業能力,改進作業方法,加速潛水器新技術的應用,讓潛水器更加貼近科學試驗的實際需要。
3、對團隊提出更高要求
“103天的試驗性應用航次,我們既要保證潛水器的正常運行,也要完成既定的科學研究任務。此外,6到9月是海上颱風多發季節,天氣變化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對我們的隊伍是一個嚴峻考驗。”時間長,任務重。”劉峰說。另外,海試平均每次都是60多天,這對船舶保障和潛器維護保養都是新的考驗。此外,這次主要目的是應用,因此潛器在水下作業會更多,包括坐底航行、取樣等,對船舶跟蹤和潛航員都提出了更高要求。
■揭秘
從深海打撈的海參隨蛟龍上浮時立即死亡
據悉,2012年“蛟龍號”深潛至7000米時,在70兆帕海水壓力下船體外殼凹陷了2毫米。70兆帕海水壓力是個什麼概念?一位美國地質學家曾打了一個比方,這差不多相當於將巴黎的埃菲爾鐵塔整個倒過來,再把它的尖頭放在人的大腳趾上。 青島海洋地質所一位科學家說,“蛟龍號”在南海進行1000米海試時,整個艙體被海水壓力壓得“嘎嘎”作響,一位潛航員失態之下甚至尿了褲子。[NT:PAGE=$]
另外,從7000米海底撈上來的一塊石頭,在“蛟龍號”上浮過程中,瞬間從蛋大小膨脹成手掌般大;打撈上來的活體海參,還沒到水面便無法忍受沒有“壓力”的世界,迅速死亡。
深潛員付文韜的工作之一是記錄海水的溫度和鹽度。“海面是28攝氏度的話,水下100米就像桑拿天,1000米的話就像吹電扇,3000米時就像在空調房了,等到5000米像進了冷櫃,而在7000米時,人就像光身子睡在南方冬季的房間裡一樣陰冷。”
據悉,“蛟龍號”的球形艙體直徑僅2.1米,在工作狀態下,“三個潛航員,一個得站,一個得趴,一個得蹲。”潛航員要方便只能靠“尿不濕”和醫用坐便器解決,下潛前一天就得嚴格控制食量和水。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