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操作 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4-25 10:36
央行靈活的多工具組合操作,已成常態。
4月20日,央行在公開市場上進行了25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當天實現凈投放2100億元,該操作量創下近兩個月新高。此後兩天,央行分別在公開市場進行了2600億元和24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凈投放量分別達到2200億元和2050億元,中標利率維持在2.25%。央行上周(4月18日至22日)通過連續5天的公開市場操作,向市場凈投放6800億元。
此外,央行4月18日對18家金融機構開展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共1625億元,其中3個月835億元、6個月790億元,利率與上期持平,分別為2.75%、2.85%。此前的4月13日,央行宣布對17家金融機構開展MLF操作共2855億元。
靈活搭配“逆回購+MLF”,再加上其他政策工具的運用,已經成為央行貨幣政策近年操作的常態。操作着眼於短期市場流動性變化,意在保持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為結構性改革創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同時立足於宏觀調控的完善和創新,推動貨幣政策操作框架轉型。
不管是持續放量逆回購,還是短時間內連續兩次開展MLF操作,均是針對近期市場流動性變化情況的適度操作。此前已有機構預計,4月中下旬市場面臨流動性考驗,一是4月19日和21日,分別有3280億元和2230億元MLF到期;二是存款准備金繳存和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疊加。這些因素為市場短期流動性帶來壓力。因此,有分析稱,央行如此加大資金凈投放力度,主要是為了應對近期因MLF集中到期和繳稅帶來的短期資金面趨緊問題。
從央行實際操作情況看,上周6800億元逆回購凈投放和近期4480億元MLF操作,基本可以彌補市場流動性缺口。靈活的組合操作,反映出央行未雨綢繆、更加注重松緊適度的意圖,更是為了防止資金面波動而進行的必要操作。
值得關注的是,近期債券市場出現的信用風險事件,正成為影響流動性變化的一個因素。隨着東北特鋼、中鐵物資等信用風險事件的發生,市場對信用風險及由此引發的流動性風險擔憂上升,市場風險偏好下降,信用債收益率出現明顯上行。有觀點稱,目前信用債市場最大的風險來源於信用風險導致的流動性風險。原因在於,違約風險上升將引發質押率下調或質押資格喪失、估值風險上升、流動性下降,機構被迫減槓杆,一旦去槓杆趨勢形成,債市調整風險有可能進一步放大。
債券市場的波動,會對市場流動性帶來顯著影響嗎?有機構分析認為,違約事件不會大規模集中爆發;同時,央行建立了利率走廊,短期利率被設定在利率走廊之間,有頂有底。
從央行此前公布的數據看,今年3月份,央行對金融機構開展常備借貸便利(SLF)操作力度加大,當月開展SLF共166.7億元,其中隔夜96.5億元,利率為2.75%;7天70.2億元,利率為3.25%。這顯示出央行有意增強SLF作為利率走廊上限的作用,有利於維護貨幣市場利率平穩運行。近期央行持續的7天逆回購操作,利率均維持在此前的2.25%,連續兩次的MLF操作,利率也均與2月份操作持平,這在一定程度上釋放出央行穩定市場利率的意圖。
從中長期看,央行靈活操作,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一方面,是要實現貨幣信貸及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為結構性改革營造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廣義貨幣M2預期增長13%左右,社會融資規模余額增長13%左右。這一預期目標,正是基於穩增長調結構的發展大局對穩健的貨幣政策提出的具體要求。近期公布的金融數據顯示,2016年一季度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6.59萬億元,3月末廣義貨幣M2同比增長13.4%,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了良好的貨幣金融條件。另一方面,是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推動貨幣政策由數量型為主向價格型為主轉變。上周,央行靈活運用了“逆回購+MLF”的操作組合,如果將時間拉長,可以看到,近一段時間,央行統籌運用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存款准備金率、再貸款等各類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更為重要的是,在這一過程中,央行不斷改進調控方式和豐富政策工具,通過建立利率走廊等方式,建立健全與市場相適應的利率形成和調控機制,提高央行調控市場利率的有效性,推動貨幣政策調控框架轉型。
- AI投資趨勢專家觀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