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周子勳:簡政放權方能盤活小微企業

鉅亨網新聞中心


◎周子勳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公佈《關於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實施意見》,就進一步做好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全力支持小微企業良性發展做出部署。


從7月上旬的金融 「國十條」開始,中央政府推出了一攬子政策措施,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不僅在貸款、稅收等方面為小微企業「開源節流」,在7月15日的全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經驗交流電視電話會議上,提出要 「豐富和創新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方式」、「建立起與小微企業『門當戶對』的廣覆蓋、差異化、高效率的金融服務機構體系」。

在應對當前經濟放緩時,新一屆政府不是像以往那樣上馬大項目以「穩投資」,而是首先選擇了盤活小微企業以「穩增長」,這為中國經濟發展釋放諸多深意。某種意義上說,支持小微企業的發展,有利於穩定就業、擴大就業、拉動內需、穩定增長。

雖然中央各部委密集出台政策,加強對於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但這些政策是否能夠看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尚待進一步觀察。筆者認為,政策集中推出,在視覺上固然震撼,但更關鍵的卻是執行環節。在以往,中央的政策到了地方難免走味,比如為小微企業減稅,中央減、地方增,稅收減了,非稅上來了,效果可想而知。

最典型的問題是,信貸制度與中小企業的關係不能是 「水煮魚」。可以看到,「錢荒」事件過後,金融部門和國有企業部門被迫加速去槓桿化進程,但出人預料的是,種種跡象表明,本身槓桿率很低的中小企業卻很有可能最終成為這次事件中「躺著中槍」的意外受害者。

銀行出於收縮流動性和規避風險的考慮,一定會把抽貸壓貸的首要目標瞄準中小企業。站在銀行的角度看,上述做法可以說是現有不合理制度下的理性選擇。逐利是資本的天然屬性,銀行等金融機構作為「經濟人」,只要符合制度,銀行放貸給誰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自由選擇。

在資金緊張或預知風險的情況下,抽貸壓貸不僅是銀行的自由,更是強化風險管控的理性表現。關鍵的問題是,信貸寬鬆環境下金融機構和國有企業盲目擴張導致債務過度累積,才是今天被迫去槓桿的主因,可為什麼金融機構和國有企業自己釀成的苦果卻要中小企業來承擔?

此輪中小企業所遭遇的困境,與其說是市場競爭的正向淘汰,抑或是產業升級所必須經歷的陣痛,不如說是當前的金融信貸制度缺陷掐住了中小企業發展的咽喉。中小企業對中國經濟的發展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金融信貸制度與中小企業本來是 「魚水關係」。目前這種將中小企業逼上絕路,將兩者倒逼成「水煮魚」關係的狀態亟須調整。

由此可見,中國經濟要 「穩增長」,首先需要盤活小微企業。而盤活小微企業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徹底轉變政府職能,減少地方各級政府插手微觀經濟的運行。只有把簡政放權落實好了,加強對於政府行為的管理,小微企業才能被真正盤活。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