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行業

川酒效益10年來首次下滑 庫存居高不下

鉅亨網新聞中心


每經記者 謝振宇 發自成都

限酒令、「三公」消費被限、塑化劑風波等對白酒業的影響仍在持續。


5月28日,一則發佈在工信部官網、來源於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以下簡稱四川經信委)的《四川白酒行業效益今年一季度出現負增長》的文章顯示,今年一季度,四川白酒行業利稅、利潤均呈負增長,分別下滑5.81%、2.31%。

該信息還特別提及兩家川酒名企——郎酒和劍南春。數據顯示,郎酒集團總庫存達到65.9億元,其中成品庫存超過57.7億元,庫存居高不下。而作為劍南春集團主打產品的「劍南春」系列品牌酒銷量同比下降52.49%,高端酒銷量大幅下滑。

在業內人士看來,高端酒下滑、庫存居高不下,這些問題目前在白酒行業已顯現得非常明顯,短期內,行業大環境走低的態勢仍將持續。「此次產業調整是有史以來最深刻的,二季度形勢將更為嚴峻,」昨日(5月29日),知名白酒行業專家鐵犁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一季度產量增速降20個百分點/

在整個行業大環境持續走低的態勢下,四川白酒業也未能倖免,效益10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5月28日,工信部網站發佈了一則題為 「四川白酒行業效益今年一季度出現負增長」的信息,信息來源為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該則信息顯示,今年一季度,四川省規模以上白酒生產企業304戶,累計完成產量97.16萬千升,同比增長4.74%;完成銷售收入509.0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81%;實現利稅122.75億元,同比增長-5.81%;實現利潤73.73億元,同比增長-2.31%。

今年一季度,四川白酒產銷整體增速明顯下滑,「與去年同期相比,一季度白酒產量和銷售收入增速大幅下降:產量增速下降20.56個百分點,銷售收入增速下降31.49個百分點。」

「主要原因是高端白酒銷售受阻,宜賓、瀘州等白酒重點產區及名酒企業銷售收入出現大幅下降,直接導致全省白酒產業增速明顯下滑。」對於產銷下滑的原因,該則信息明確指出。[NT:PAGE=$]

據悉,此次也是四川省白酒產業利稅、利潤近10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主要原因是受高端酒實際銷售量同比大幅下降影響,如瀘州白酒產業利稅總額43.9億元,同比下降18.8%,入庫稅金22.3億元,同比下降25.9%。」

業內人士認為,受限酒令、「三公」消費受抑等因素影響,這種形勢未來仍會加劇。

「此次產業調整是有史以來最深刻的,二季度形勢將更為嚴峻,」昨日,知名白酒專家鐵犁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他分析看來,在過去「黃金10年」,白酒業迅猛發展,使得產業基數激增4倍,高端產品更是高達6倍,大規模的增速突遇「三公」消費被抑等「瘦身」因素的打擊,影響極大,特別是以高端產品為代表的川酒。「由於統計數據具有滯後性,二季度形勢將會更加嚴峻。」他補充道。

高端白酒業績大幅下滑/

信息還特別提及了 「劍南春」酒,「劍南春集團的『劍南春』系列品牌酒銷量同比下降52.49%」。

白酒行業專家趙義祥指出,「劍南春」系列酒作為劍南春集團的核心和戰略產品,其銷量大幅下滑也是整個行業所面臨的嚴峻形勢所致,「這一輪白酒企業高端酒下滑十分明顯,其他一線酒企銷量,特別是高端酒核心品牌的下滑都非常明顯。」

鐵犁也認為,劍南春銷售量下滑是正常的,但由於統計數據存在滯後性,這種情況二季度也會在其他酒企中陸續表現出來,「劍南春只是在一季度表現出來了而已」。

對於「劍南春」酒的相應情況,昨日,記者多次撥打劍南春集團相關高管的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不僅是劍南春,目前,在白酒行業中,酒企高端酒品種的業績大幅下滑正越來越明顯。

中信證券數據顯示,一季度14家白酒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收入330億元,增長7.7%,淨利潤增長12.3%。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有5家白酒企業出現淨利負增長。其中,深受「塑化劑風波」影響的酒鬼酒淨利大幅下滑91.51%,「摘帽」不久的皇台酒業淨利下滑33.08%。另外,沱牌捨得、水井坊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分別下降48.48%、36.79%,而去年同期這兩家企業的業績增速分別為206.37%和47.37%,相差甚遠。[NT:PAGE=$]

「預計4月份絕大多數白酒企業收入負增長 (僅茅台仍有明顯正增長,老白干預計略有增長),經銷商層面也反映4、5月份不打款的數量在增加。」申銀萬國5月中旬的研報指出。

近年來,白酒企業不斷擴大產能,產能過剩的危機也接踵而至。受制於白酒行業走量困難、銷量下滑的現狀,酒企的高庫存更成為其主要癥結。

「郎酒集團總庫存達到65.9億元,其中成品庫存超過57.7億元。」28日工信部網站發佈的數據顯示。

對於郎酒正面臨的問題,昨日,一位業內人士分析歸納了四大問題:經銷商續約率低,不到30%;壓貨情況嚴重,「四處壓貨」;經銷商觀望情緒嚴重;銷售額大幅下降,1~4月銷售額不足10億元。「紅花郎在2~5年內可能都賣不完。」

對於前述庫存數據,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向郎酒集團副總經理李明政求證。李明政表示,「我需要和銷售公司核實才清楚,但大家都知道這是整個行業都面臨的局,是行業整體的問題。」

「公司肯定會採取一些措施來解決。」李明政表示。

(實習生閆瑩對本文亦有貢獻)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