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產業

財富雜誌:貝佐斯或將真心投資新聞業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8-06 18:30


導語:美國《財富》雜誌網絡版周一刊登題為《與多數報紙老闆不同,貝佐斯或許真想投資新聞業》(Unlike most newspaper owners, Bezos might actually invest in journalism)的評論文章稱,由於亞馬遜CEO傑夫·貝佐斯一直以來都不惜犧牲短期利潤來實現長期目標,因此他對《華盛頓郵報》的收購,或許正是為了通過這一理念真心發展新聞業。

以下為文章全文:


長期投資

如果你關注新聞業的公共服務屬性,相信當你聽到這條驚人消息后,第一反應肯定是謹慎樂觀。

雖然格雷厄姆家族經營《華盛頓郵報》已經長達80年之久,雖然該報在業界堪稱一流,但面對聲勢浩大的報業變革浪潮,他們顯然越來越無力領導這家報紙。對於那些不受某個家族控制,而要對投資者和債權人肩負更多義務的報紙來說,情況更為嚴峻。對他們來說,通過實現短期財務目標來安撫股東或償還債務,遠比長期投資來得重要。然而,倘若要充分彰顯報紙的社會屬性,而不只是看重盈利,長期投資卻更為重要。

貝佐斯對《華盛頓郵報》的收購是個人行為,與亞馬遜無關。但他之前已經向世人證明,自己是一個眼長期利益的人:令華爾街不滿的是,他寧肯放棄今天的利潤,也要持續改善服務,贏得市場份額,確保用戶忠誠度。

當然,外人不可能知道貝佐斯將對《華盛頓郵報》採取什麼措施,但几乎可以肯定的是,他將會展開投資,而不會像其他報紙那樣通過削減成本或降低質量來榨取短期利潤。

貝佐斯似乎已經意識到,沒有人知道新時代的報紙在今后5年或10年會變成什麼樣子。需要他這樣的人來探索答案。他在聲明中說:“互聯網正在改變新聞業的几乎所有元素:縮短了新聞周期,侵蝕了長期依賴的收入來源,還催生了新的競爭對手——有的對手只需花費很少的成本來搜集新聞,還有的甚至根本沒有成本。由於沒有地圖,想勾出未來的前進道路並非易事。我們必須要創造,這意味要不斷嘗試。”

而要嘗試就難免花費資金,還要承受遠低於世紀之交時多數報紙所享受的利潤率。貝佐斯顯然對此心知肚明——那又為何非此周折呢?

行業趨勢

貝佐斯去年對《財富》雜誌說:“亞馬遜的三大理念是:目光長遠、用戶至上、勇於創造。”如果將“用戶”替換成“讀者”,便會成為報業在面對迷惘的未來時所應堅持的理念。

貝佐斯說,將會繼續保留《華盛頓郵報》的管理層,也不會裁員。換言之,凱瑟琳·韋莫斯(Katharine Weymouth)將會繼續擔任該報的發行人。韋莫斯的祖母凱瑟琳·格雷厄姆(Katharine Graham)曾經在《華盛頓郵報》的全盛時期領導這家公司,還經歷了著名的“水門事件”。這同樣是一個好兆頭,因為在此之前,整個行業經過了多年的裁員和管理層動蕩,這些不利因素勢必會影響新聞質量。

具體到在新聞,《華盛頓郵報》不僅是最早的參與者,也是最擅長的參與者,甚至早於萬維網的誕生。該報還在網上擁有很高的曝光率,例如埃茲拉·克萊恩(Ezra Klein)的Wonkblog。但與此同時,該公司仍然顯現出一些令年輕讀者不滿的“舊媒體”特質,例如在刊發新聞時顯得過於遲鈍,遵守老套的行文模式。不僅如此,該報在維護新聞頁面時,似乎花了更多精力來證明《華盛頓郵報》在政治上的“均衡”立場,卻並沒有幫助讀者來理解問題本身。該公司還喪失了創建政治網站Politico的機會,后者堪稱當今最成功的新媒體渠道之一。

短短6年間,《華盛頓郵報》的營收就萎縮了將近一半,這與整個行業面臨的共同趨勢密切相關。印刷版的發行和廣告收入都在經歷持續的下滑,而近幾年的趨勢也表明,這些報紙現在的老闆並沒有足夠的能力來推動業務轉型。韋莫斯本人就曾經說過:“如果新聞是一項使命,考慮到削減成本和盈利的種種壓力,或許上市公司並不是最適合《華盛頓郵報》的狀態。”

但這不意味貝佐斯必然成功。報業面臨結構化的問題——目前還不清楚,最早由報紙倡導的專業新聞報導模式能否帶來足夠高的市價,以維持報紙的持續運作。互聯網已經將這部分功能與報紙的其他元素分割開來,例如優惠券、建議專欄和星座,從而攫取了報紙的多數需求。硬新聞現在必須尋找自己的市場。貝佐斯未必能夠完成這項使命,他也未必能始終保持耐心。“我們信仰長期模式,”他去年對《財富》說,“但長期也遲早會到來。”(鼎宏)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