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錢〉印鈔時代 價值投資也要做調整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3-05 18:35
無懼多次經濟衰退、金融風暴,葛拉漢的價值投資哲學80餘年來持續指引著股神巴菲特等人,即便是在史無前例的財政激勵及貨幣寬鬆時代,也不例外。
班傑明.葛拉漢(Benjamin Graham) 首創的價值投資,經過他本人及巴菲特等門生的長期實踐,已證明經得起考驗。不過,在當前量化寬鬆時代,市場資金極度寬鬆,又有政策加持,營運正常的企業股價不易出現超跌價位,價值投資也必須做適度調整。
去年推出葛拉漢傳記的傳記作家兼市場分析專家喬.卡蘭(JoeCarlen),引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財務學教授(兼該校「葛拉漢&陶德投資研究中心」主任)格林瓦德(Bruce Greenwald)過去實證研究的結論:「經過長時間的考驗,價值投資比主要的其他投資方法以及整體大盤,更能創造優異的報酬率。」
價值投資 路遙知馬力
透過越洋電話,卡蘭告訴本刊,在格林瓦德的結論中,「經過長時間的考驗」這句話很重要,因為在過去好幾段時期,即便是某些最成功和最受推崇的價值投資基金經理人,績效表現都有可能不如大盤。
「之所以會有此現象,跟廣大的投資管理業界習於追求短期績效息息相關,這使得大部分基金經理人忽略企業的長期表現。」
卡蘭也發現,基金經理人聚焦於追求短期績效,所付出的代價往往是「犧牲長期績效」,就好比一個短跑選手在長跑比賽之初可以輕易超前馬拉松選手,但這隻會削弱他跑完全程比賽的耐力。
[NT:PAGE=$]葛拉漢著重「安全邊際」法則
另一方面,從巴菲特及其他價值投資基金經理人的投資動作可以發現,他們通常不會很死板或教條式的遵循葛拉漢的投資法則,而且會在實踐過程中融入個人心得,不斷微調,但基本上都守住葛拉漢揭櫫的核心精神 ─買進具備長期競爭力且股價相對被低估的企業。
每個人的投資哲學,跟自己的成長背景及生活經驗息息相關。葛拉漢出生在英國猶太商人家庭,1歲時隨父母移民到美國,年少目睹父親早逝、家族事業衰敗,以及母親融資投資股市慘賠,最後連住家都被拍賣,使得他成年後對於投資極為審慎,加上他擅長數學及邏輯思考,著重分析企業財報及內含價值(intrinsic value),進而發展出一套有別於當時華爾街以投機為主的投資哲學。
區分投機與投資,是葛拉漢投資哲學的核心精神,也是他發展及提倡「安全邊際」法則的主要推動力。安全邊際是葛拉漢設計的投資安全機制,目的是保護本金,避免因為買進價格過高(即便是好公司)而造成財務損失。
卡蘭在書中提到,1929年美國股市大崩盤之前至少9年,葛拉漢就已經發展出「安全邊際」的投資概念,但這並未能讓他躲過那場世紀股災。由於這場股災的慘痛經驗,葛拉漢後來投資股市就不再使用融資等財務槓桿,並且採取在後人看來相當嚴格的安全邊際法則,同時重視藉由分散持股來分散投資風險。
[NT:PAGE=$]巴菲特強化 企業質性分析
但值得注意的是,安全邊際法則除了考量企業過去長期經營狀況,還要加上對未來營運的假設,而這部分屬於不確定因素,所以不易精確計算,主要是讓投資人對企業的內含價值有一個區間概念。
因此,包括巴菲特等人都認為,安全邊際絕非價值投資唯一使用的保護機制,許多時候必須配合其他因素一起評估。尤其近幾年來,巴菲特察覺似乎有必要稍為放寬安全邊際,多看一些偏向「質性」的因素,例如經營管理團隊的誠信、產品品牌獨特性等。在某些投資案例中,考量對方是營運出色的企業,他不再堅持一定要用便宜價格買進,而是用適度或合理價格買進。
卡蘭曾特別就此請教巴菲特,得到的答覆是:「我的投資方法仍師承於葛拉漢學派,但是考量更多層面的質性分析,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管理的資金規模越來越龐大,對於一些經營較出色的企業,買進價格不會那麼的斤斤計較。」
撰文/龔招健 (來源:《MONEY錢》,2013年3月)
【本期封面故事】只買1支股 養活一家人
- 遊學是花錢出去玩?這三點打破家長的迷思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