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產業

權威報告3年前警示:湖南10市大米抽查近四成鎘超標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5-22 08:43


每經實習記者 葉燕婷 發自深圳

    「鎘大米」事件再次令湖南大米陷入尷尬境地。根據日前廣州市食藥監局公佈的抽檢信息,鎘超標的8批次米中,5個來自湖南。


    湖南大米重金屬污染範圍有多廣?污染程度底有多嚴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日前獲取的 《湖南市場和污染區稻米中砷、鉛、鎘污染及其健康風險評價》顯示,在從湖南10個市獲取的100多個大米樣本中,鎘超標樣本比例高達36%,鉛超標達21%。

    這份報告由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湖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林學院和山東省分析測試中心4家機構在2010年共同完成。

    報告的第一作者是湖南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雷鳴教授,他告訴記者,該研究以學術性質為主,政府部門沒有參與。論文發表後,並沒有提交湖南省有關監管部門,也未獲得相關部門的任何反饋。

鎘含量僅六成達標

    上述研究報告曾發表在中科院下屬雜誌《環境科學報》上,該項目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這份研究報告在湖南抽取了112份大米樣品和稻穀樣本,測定其中砷、鉛和鎘等重金屬含量,樣本覆蓋了株洲、湘潭、衡陽、長沙、邵陽、岳陽、益陽、常德、永州、郴州和懷化等10個市,結果顯示,樣品大米中鎘含量符合國家標準的僅佔64%。

    其中,抽查的衡陽市場大米中,鎘含量高達3.7mg/kg,超出國家標準18.5倍;鉛含量為2.7mg/kg,相當於國家穀物鉛含量標準最高值的13.4倍。

    雷鳴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本項研究中,還專項選出了10個當地有冶煉區域的地方,比如衡陽常寧市、株洲清水塘、湘潭岳塘、郴州白露塘等地區。結果顯示,這10個地區中大米樣品的重金屬污染率達90%以上,糙米的鉛含量平均值超出國家標準4倍,穀殼的鉛含量平均值相當於國家標準的近6倍。

    其中,衡陽常寧市的稻穀樣品(精米、糙米和穀殼)的重金屬污染情況最為嚴重,鎘含量超出國家標準將近7倍。[NT:PAGE=$]

    雷鳴表示,水稻穀殼中砷、鉛、鎘的含量值得關注,在湖南農村,穀殼一般是作為豬或牛等牲畜的飼料,他在研究中發現,在上述衡陽常寧市等10個地方,水稻穀殼樣品中砷、鉛、鎘的含量,多數超過我國的飼料衛生標準值。以穀殼中鉛含量為例,樣品中穀殼鉛的平均含量為97.87mg/kg,而國家對此項的標準為小於等於5.0mg/kg,樣品超標近20倍。如果這些受到重金屬污染的穀殼真的用作牲畜飼料,砷、鉛、鎘將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長期積累就會產生危害。

專家:土地治污難度大

    雷鳴表示,由於沒有新的研究基金,該項研究結束後,並沒有跟進新的調查。

    湖南冶煉工業造成的河流和土地污染,被認為是當地大米重金屬超標的重要原因。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湖南省人大環資委監督處調查處長劉帥那裡獲悉,目前國家並沒有關於土地重金屬含量治理的相關法律法規,治理到何種地步算達標、如何治理,都還在探討中。

    廣東省生態環境與土壤研究所研究員陳能場向記者表示,重金屬污染後的土壤修復,可通過換土、植物吸附等方式實現,但成本較高,普遍耗時也較多。日本從1979年開始曾用「換土法」改善土地863公頃,耗時33年,花費高達407億日元。但陳能場指出,對於嚴重污染的土地治理,只能用這種方法,才能徹底改善。

    據介紹,由於土地調查的複雜性、政府資金不到位等原因,土地污染治理很難大規模開展。目前國家已經啟動138個農業重點污染區的調查,但離真正的土壤修復,可能還有很長一段時間。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