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百年渡口興衰嬗變 古今交通滄桑見證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8-02 10:31


曾經熱鬧的墟場已變成田地。

據《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誌》記載,建國前,該縣曾有15個墟場,其中較為繁榮的圩市,北面有永和、太保、榕樹,南部有福堂、小三江。時至今日,永和、太保、福堂、小三江依然繁華,而榕樹墟卻變成了連州市一個寧靜小村的田地。


一個繁華的圩市,為何變化如此之大?答案緣於昔日今時三連地區交通狀況的巨大變化。昔日的連山交通極為落后,車馬行走不便,水路運輸渡口僅有如今已劃歸連州市的官埠頭。作為境內的唯一渡口,官埠頭曾承擔著連山官商往來的使命,自然繁榮一時,而位於此地的榕樹墟也興旺起來。后來,隨更加便利的陸路運輸出現,官埠頭的交通樞紐地位一落千丈,榕樹墟也就隨之失去了往日的熱鬧。

“石閣雲梯”景難再

連山禾洞墟到榕樹墟的古道長達37.5公里,東邊即與官埠頭渡口相連,可直接由此坐船抵達湟水,所以建國前有很多人選擇走這一條路。

自明代天順六年(公元1462年)始,連山縣治所在地就東遷至今太保鎮舊城,直至民國35年(公元1946年)才遷出。太保鎮舊城與今日的連南、連州等地非常接近,這就意味,在這一段時期,連山與外界往來,東出連州最為便利。抵連州后,可乘船由湟水至北江南下廣州等地,亦可沿騎田嶺古道等陸路北上中原地區。

由連山東出連州,只有兩條道路。其中一條就是從連山禾洞墟到榕樹墟,另一條從太保舊城由鹿鳴關出今日的連南三江鎮,兩條古道在《連山壯族瑤族自治縣誌》中均有記載。鹿鳴關曾為軍事要隘,山勢險要,這條道路僅17.5公里長,距離連州非常近,但在建國前卻難以承載所有交通運輸的重任。

而另外一條道路,即連山禾洞墟到榕樹墟的古道,雖然長達37.5公里,但古道東邊即與官埠頭渡口相連,可直接由此坐船抵達湟水,較為便利,所以,建國前,仍有很多人選擇走這一條路。

早在明代天順年間,連山即有舊“八景”:連溪垂釣、橫水樂耕、茂古牧歌、白沙樵唱、石閣雲梯、惠泉飛瀑、茅鋪含煙、峨山晴雪。舊八景之一的“石閣雲梯”,是唯一一個沒有具體地址的景點,今人大都認為,“石閣雲梯”即位於禾洞墟到榕樹墟的古道。古道需穿越大霧山,而大霧山勢凌霄漢,常年雲霧繚繞,有“石閣雲梯”之景應屬正常。

不過,如今這條古道早已淹沒於草莽之間,“石閣雲梯”更是無跡可尋。記者日前在熟知當地地理的學者帶領下,只見曾經的古道所在處草木茂盛,已無路通達,不過,從莽莽蒼蒼的群山之間,依稀可以想象古道的艱辛。[NT:PAGE=$]

“利連山官商往來”

自明代萬曆年沙坊被劃入連山后,連山縣境內的達官貴人、商賈、鄉民等都會通過官埠村碼頭,再沿河順水到連州再南下廣州。

流經官埠頭渡口的河流,名為東陂河,又稱西溪河,古時稱為盧溪水、上下盧水,是湟水的三大支流之一。東陂河發源於連州市豐陽鎮北部的大羅嶺和朱崗西部的陂嶺,流過東陂鎮后,於西岸鎮與清水河匯合,經共和、石角,彙集大小龍山溪流后,在連州匯入湟水,繼而流入北江,可抵清遠、廣州等地。

連山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說,處處高山林立,在交通建設技術落后的古代,陸路交通非常艱難,進出連山只有盤桓於山間的羊腸小道。而水路方面,雖然河溪多,但流量小、落差大,不能通船。明萬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連州沙坊劃入了連山的轄區,才改變了連山無水路運輸的狀況,而官埠頭正好位於沙坊一帶。沙坊劃入連山后,連山有了唯一的一個渡口,即官埠頭。官埠頭也自此擔起了數百年“利連山官商往來”的使命,尤其是對於連山的對外商品貿易作用非常大。

連山氣候獨特,所的大米、茶葉、木材等土特品素有名氣,連山香粳、大糯,清代時曾被列為朝廷貢品。此外,連山所的宜善茶,在清初時就已馳名省城。據民國版《廣東連山縣誌》記載,曾有文人作詩贊譽宜善茶:“連山山宜茶,伯仲鄂與湘。宜善尤傑出,藉以洗氛瘴。昔聞不脛走,遠來西域商。春風二三月,歸路盈筐筐。”可見,宜善茶不僅飽受贊譽,在當時的茶葉貿易市場上也頗受歡迎。同時,連山亦需要向外界購買食鹽、鐵器等,商品往來頻繁,自不必說。在古代,運輸大量貨物,水運是理所當然的最佳途徑,因此,官埠頭渡口對連山來說,地位非同小可。

作為連山唯一的一個渡口,官埠頭昔日的地位,不亞於今日所說的交通樞紐。據官埠村82歲高齡的石從善老人講述,自明代萬曆年沙坊被劃入連山后,連山縣境內的達官貴人、商賈、鄉民等大多數都通過大小龍山之前的山路古道到達官埠村碼頭,沿河順水到連州再南下廣州。要去連山的旅客,則先乘船到官埠頭,停宿一晚,翌日一早請來肩挑小販或者轎子擔夫,前往連山。因此,官埠頭一帶曾經店鋪林立,僅墟場就有三個之多。

興也交通,敗也交通

今日的官埠頭,除了周邊的幾個村落,昔日熱鬧的墟場已毫無蹤影,曾為連山最為繁華的墟場之一的榕樹墟,已變成了一片田地。

1937年戰爭開始,國民黨政府為了打通與西南后方的交通聯絡,修築了廈門至鎮南關(今友誼關)公路,其韶(關)鷹(揚關)連山路段即從鹿鳴關開始,至鷹揚關止,全長58.8公里,東西橫貫連山,自此,連山陸路交通得到了極大提升。[NT:PAGE=$]

而反觀官埠頭水路運輸,需經行長達37.5公里的山道,此外,東陂河河流不大,運力有限。因此,水運對於連山也就變得不再重要,官埠頭交通樞紐的地位從此一落千丈。1951年7月2日,經廣東省政府批准,共和鄉(即原沙坊村)重新劃歸連縣(連州舊稱)管轄,官埠頭也在其列。自此,曾為連山唯一渡口的官埠頭繁華一去不復返了。

時至今日,從連州出發前往連山,已有極為便利的國道323,即使到連山今日的縣治所在地,開車最多也僅耗時一個鐘頭左右,縣境內公路建設也比較完善,早已不需仰賴水運。此外,水運在整個三連一陽地區的作用也早已式微,東陂河更是由於建國后興修了水電站等,通船運輸之用不再。

今日的官埠頭,除了周邊的幾個村落,昔日熱鬧的墟場已毫無蹤影,曾為連山最為繁華的墟場之一的榕樹墟,已變成了一片田地。古代交通的發展,催生了官埠頭及其墟場的繁華,現代交通的發達,又使之重歸寧靜。官埠頭的興衰史,充分說明了交通對於一個地方發展的重要性。

■下期預告

連州山清水秀,風景如。唐宋以來,連州文人墨客越來越多,在他們游蹤所至之處,留下了大量的摩崖石刻,僅大雲洞和燕喜山就有51幅。這些古人的“涂鴉”中,有怎樣的故事內涵呢?詳情請關注本報下期報導。

總 策 劃:崔建軍 梁有華

執行策劃:黃津

稿件統籌:楊世華

編輯統籌:蔡秀娟

文/圖:南方日報記者 陶前根

通訊員 黃世康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