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學習蓋茲的成功法則,補上公益評估短板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3-05 09:56


公益觀察

劉選國


比爾·蓋茲自從成為職業慈善家后,每年的1月份都會寫一封年度的公開信。近日蓋茲夫婦發布的2013年公開信前半部分主要內容是強調公益項目的評估。

“過去的一年裡,我深深感到,通過注重對結果的考量,我們可以有效改善人類生活。如果我們設定的目標明確,並且可以找到持續評估改進的方法,我們就可以朝標桿直走,取得驚人的進步。”

他總結的“成功法則”是:量化目標選擇策略考量結果調整策略實現目標。他強調這不僅僅是商業機構成功的秘訣,非營利機構同樣應遵循這一法則。

最近,我參加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和中國紅基會的O CA C(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聯合會開展的強大國家紅十字會建設“組織能力評估與認證”)評估,對照其標準,我們在公益項目需求評估、公益項目效益評估均屬於B級(不及格)水準。

OCAC評估體系,要求所有項目開展前要做需求評估,並細化到性別、年齡、族群、殘疾群體等定量的需求分析;項目實施過程中必須有督導;每一個項目完畢必須進行效果評估,要把公益項目效果評估納入項目實施必備流程,要設置項目評估部門,項目官員必須具有開展項目評估的能力,能夠獨立撰寫評估報告。

中國公益組織的評估工作重視不夠

比照此標準,雖然近年來中國紅十字會總會、中國紅基會都成立了監督委、聘請了社會監督巡視員開展項目督導工作,但做不到系統性的監督全部項目。項目開展前的需求評估也做得不夠,大多數公益項目都是項目策劃人員在辦公室上網搜資料設計或與合作方腦力碰撞下商討的物;公益項目結束后的效益評估只有少量項目做了,如彩票公益金項目、中國紅基會的汶川地震公開招標項目等,項目流程沒有強制要求評估的環節,更沒有設立專門的評估部門,工作人員熟練掌握評估技能、能撰寫評估報告的很少。

最近中國紅基會開展ISO 9000認證,通過學習認證工作流程和質量管理體系要求,一個重要體會是:這個質量管理體系強調持續改進,其重要的制度保障就是評估———任何一個項目和制度實施一個階段后,都必須開展績效評估,依據評估結果再決定是繼續實施或是終止,或是調整完善后再實施。

從我對中國公益組織的了解看,大多數國內公益組織對項目評估工作都重視不夠,開展評估的項目不多,雖然像知名的公益項目品牌如希望工程、幸福工程、小額信貸等開展過評估,但大多數中國公益組織的公益項目未開展效益評估。[NT:PAGE=$]

近年來,隨與境外公益組織合作的增多,我們也明顯感覺到我們項目評估工作有明顯的差距,國際紅十字組織或境外N G O組織到中國開展公益合作,項目立項和結項都必須評估,他們把項目評估的要求寫進合作協議,也會提供項目評估的費用預算。因此,公益項目評估是中國公益事業的短板之一,也是中國紅基會工作的短板之一。

補上公益項目評估短板

要提升公益組織的公信力和效率,確保公益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我們必須補上公益項目評估這塊短板。

首先,提升對公益項目評估的認識。公益慈善組織的工作人員、項目捐贈人、合作方,都要認識到開展公益項目需求評估、過程評估、效益評估,是公益項目的必有程序,是確認公益項目是否符合捐贈人目標、是否具有社會價值、公益資源使用是否具有效率的最基本手段。

中國公益慈善事業目前還處於初創時期,很多公益機構缺少內在的開展項目評估動力;而一些捐贈方、尤其是衝動型的捐贈方,即使捐助數額很大,大多不太關注公益項目結果,也沒有要求開展評估的意識。小額捐款的公更不會想到和要求開展公益項目的評估。認識上的不足,導致開展評估的外在需求也不足。

其次,樹立評估成本是公益項目必須成本的理念。

蓋茲說:“我認為,世界上許多工作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沒有採用正確的考量方法,或是對結果進行考量的投入不足”。公益項目實施需要成本,公益項目效益評估也需要成本。中國的《基金會管理條例》對公益機構的項目成本列支做出了硬性規定:基金會工作人員工資福利和行政辦公支出不得超過當年總支出的10%。據此,中國的基金會大多與捐方商談捐贈資金項目管理成本不會超過10%。

而國際上大多數國家的慈善規制都沒有行政管理成本的比例要求,僅慈善項目評估費用一項,預算2-6%屬正常水準,高的甚至可達8%。而中國的公益組織如在捐方認同的10%的管理成本裡列支3-5%費用用於評估,那麼肯定會捉襟見肘,所以如果捐方不提出評估要求,為節省經費,公益組織一般都不會去請第三方機構來評估。

因此,要想提高中國公益行業的項目水準,必須樹立正確的公益項目成本概念,讓捐方、媒體、公都接受公益需要成本、評估需要成本的正確理念,在簽署捐贈協議、提出捐贈要約時,要把評估成本納入捐贈項目資金統籌考慮,進入項目成本預算。

第三,要廣泛開展培訓,大力培養評估人才。美國一些大學裡有專門的評估專業,中國目前不僅沒有評估專業,很多管理類的專業評估課程還沒有開設,本土的評估教材也只出版幾種,公益項目的評估書籍更少。

中國紅基會也曾邀請清華大學的鄧國勝教授來機構進行評估培訓。但總體上看,公益組織懂評估、會評估的人才很少,需要我們的大學、公益組織高度重視評估人才的培養,開設公益項目評估課程,編寫符合中國公益實踐的評估教材,公益組織也要為員工學習評估課程、提升項目評估能力提供便利,讓所有的公益職業人員補上項目評估這一課。[NT:PAGE=$]

最后,要培植髮展評估的第三方機構。目前,我們能承擔評估任務的第三方機構很少,都是一些大學或科研機構的學者牽頭組織評估工作,如王名、鄧國勝、康曉光等著名學者都曾擔綱做過幸福工程、扶貧基金會的項目評估,但由於教授牽頭的評估主要依托學生、研究生,要利用假期開展,因此受限較多,也存在由於教授時間緊,主要評估工作由經驗不足的學生承擔,最后評估成果不被各方認同的情況發生。

評估工作的開展,一方面依賴公益組織的自覺,通過培養人才、設立評估部門,大量中小項目依靠內部評估來完成;另一方面,重大項目,需要社會認同的項目,必須由第三方機構來做權威的評估,因此我們行業應當推動和扶持專業評估機構發展,政府相關部門也應為評估機構發展提供政策扶持,多個第三方專業評估機構的出現將是中國公益行業成熟的表現。

蓋茲的話:“評估需要我們投入特別的專注和精力”,值得我們牢記!

(作者系中國紅十字基金會副理事長)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