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雜誌:電子商務推動中國經濟轉型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導語:美國《財富》雜誌網絡版今天撰文稱,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不僅取代了傳統的商場在很多中國人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由於能在第一時間將最新的商品出售到中小城市和偏遠地區,因此還促進了消費,從而推動中國向消費型經濟轉型。
以下為文章全文:
正當發展中國家囊中羞澀的消費者紛紛繞過固定電話,偏愛移動設備時,中國的低收入消費者也都繞開了實體零售商,轉而到電子商務網站購物。
麥肯錫最近的一份調查顯示,中國去年的電子商務銷售額估計為1900億美元,几乎與美國並列世界第一。到2020年,中國網絡零售行業的規模至少可以達到4200億美元——比美國、日本、英國、德國和法國市場的總和還多。即使今年無法超越美國,中國明年也必將取代美國,成為全球第一電商大國。
即使是在中國這樣一個高速增長的經濟體內,電子商務依舊鶴立群。中國電子商務市場自2003年以來保持了120%的年化增長率,美國僅為17%。不僅如此,這一增速絲毫沒有放緩的跡象。
令麥肯錫感興趣的不只是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的高速增長,還包括它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重要影響。電子商務有望幫助中國政府實現增加內需的目標,還有可能幫助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實現經濟多樣化,擺脫對基建項目的過度依賴。
這份名為《中國電子商務革命》的報告總結道,電子商務不僅會成為商場的替代品,甚至會吸引消費者購買更多東西,尤其是在實體零售商相對較少的中小城市,那裏的消費者在實體商場獲得的購物選擇遠不及網上商城豐富。
[NT:PAGE=$]“中國的零售業仍然不夠發達,但中國消費者的整體需求卻很強。”噹噹網聯合創始人俞渝說,“我住在北京市區,開車往任何一個方向走一個小時,雖然還在北京,但卻再也看不到好商場了,無論是超市還是服裝店。”
超過70%的中國電子商務企業都採用C2C模式。與eBay類似的淘寶網、天貓商城和拍拍網為數以億計的商品提供了平台。但京東商城等模仿亞馬遜模式的企業卻會在二城市自建業務,而分析師認為,他們最終還將進軍三四城市。
雖然很多電子商務網站的下單流程都是通過手機和應用完成的,但配送流程卻經常要融合高科技與傳統的客戶服務。例如,京東商城經常會借助自行車配送員來實現當日達服務。
小城市的消費者習慣用現金付款,這種模式的一大優勢在於,消費者可以在付款前首先試穿,實現了所謂的“移動試衣間”。
麥肯錫的報告令人驚訝的一點在於,中國中小城市消費者的網購開支基本與大城市相同,盡管其可支配收入遠低於大城市。在這些地區,電子商務網站提供了一種獨特的渠道,使得很多消費者也可以在第一時間購買最新的圖書、電影、服裝和其他商品。
盡管有人懷疑中國能否順利向消費型經濟轉型,但能夠讓低收入群體通過網購獲得最新的商品,勢必對經濟發展形成促進。隨中國逐漸成為全球電子商務的核心市場,這有可能成為一個佳的利好。(思遠)
- 檳城漲勢吸金,資金正悄悄進場中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