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2016可穿戴設備 極客靠邊站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1-08 08:04


在未來2到4年裏,可穿戴設備領域的值將達到三五百億美元,從中獲益最多的,很可能從科技公司演變為設計師群體

陳琳


人類正進入一個由科技創造全新感官體驗的時代,無論是CES(國際消費電子展)上登場的各種虛擬現實眼鏡,還是蓄勢待發的物聯網交互技術,抑或鋒芒畢露的無人駕駛技術,都在不斷提升這種體驗。

“但這一切都是在為可穿戴設計做鋪墊。”設計師戈迪·阿密特(GadiAmit)認為。他的“炙手可熱”的可穿戴公司Fitbit成功打造了健康追蹤器系列。阿密特的觀點並非空穴來風,今年的CES上,可穿戴設備展區面積相比去年增加了兩倍。

“想想吧,再過一些年,虛擬現實裝備、人工智能、物聯網、無人駕駛技術,一個個所謂的‘黑科技’,最終都將納入可穿戴設計的領域,成為日常生活中的家常菜。”阿密特,真正能解決問題、具有高度實用性的可穿戴設計的實現,仰賴各種技術的成熟。“幾年后,人均擁有日常可穿戴品的數量很可能超過十件,設計在品開發中所占比重將越來越大。”

全球知名金融服務機構瑞信集團(CreditSuisse)也預測,作為電子品行業發展最快的可穿戴設備,未來2到4年的值將達300億到500億美元。從中獲益最多的,很可能是設計師群體,而非科技公司。事實上,已經有不少設計師用貼近生活的感性手法,將外表剛硬的“黑科技”,變成日常生活“柔軟”的一部分。

洗白“黑科技”

在科技力量的驅使下,可穿戴設計已經幻化成日常生活用品,戒指、背包、胸針、手鐲、頭盔、手套、運動鞋,盡可發揮想象。比如,去年震驚紐約時裝周的HiSmart背包,將能控制和接聽手機的智能模組“縫”到了皮革上。據,不久之后,HiSmart還會推出第二代升級版,增加音樂播放控制、實時拍攝、遠離提醒、GPS定位等功能。

工業心理學博士、西班牙設計師馬庫斯·維勒(MarcusWeller)則把眼點落在細節之處。因為親身經歷了一次輕微的駕駛事故,他萌發了設計智能頭盔的念頭。他的skully頭盔被網友戲稱為全球最智能的可穿戴設計,融合攝像頭、微處理器、附帶分段行進式導航功能,能夠為車手播報建議路線,自動無級變焦顯示技術、后視系統的技術能讓駕駛者無死角地了解周身駕駛環境,消除視覺盲點。

雖然負載多重技術,這款頭盔的造型並無突兀和怪異之處。有專家預測,看起來普通的skully頭盔還有很大的升級潛質,或能將鋼鐵俠的戰衣變成現實,抑或將高大上的無人駕駛技術與可穿戴設計結合。

而Heapsylon公司設計研發的智能神經感測襪Sensoria,為更柔軟的可穿戴設計開了一個頭。負責設計研發的大衛·維甘諾(DavideVigano)坦言,襪子的設計靈感,發端於自己運動時用力過猛扭傷了腳踝。“我設想的智能裝備,能利用大數據分析,預防運動損傷,及時對穿戴者提出警報。”維甘諾透露,材料科技的進步給Sensoria設計研髮帶來很大的便利,帶感測器的微導電特殊材質讓他的想法變成了可能。

其實,谷歌公司的ATAP團隊也在做類似設計,他們與一家日本布料廠合作,將導電的線路與棉線、化纖、絲等材質編織到一起,製成一種名為ProjectJacquard的布料。小組主管艾萬·帕普瑞(IvanPoupyrev)解釋,這種植入編織技術讓看似普通的紡織品變成觸控感應的平面,人們可以在衣物上操控各種智能設備。

不久,人們還會發現更多可穿戴設計帶來“柔軟”的驚喜。比如,即將從概念設計演變為現實的Onixx,是一款覆蓋膝蓋的柔性充電寶,從佩戴者的運動中吸收能量,轉換為電能,為電子設備充電。英國的Rehab工作室則設計了一款智能跑鞋ShiftSneakers,鞋面採用反應性紡織面料,包含了小型柔性LED顯示屏。也就是,“夜跑一族”完全可以利用光線改變跑鞋的色。用Rehab設計團隊的話來,“這是為具有選擇困難症的人准備的禮物,擁有一雙跑鞋,相當於買了100萬雙鞋。”

尋找可穿戴的“家常味”

“市場上很多可穿戴的設計太硬了,硬得沒辦法好好使用。”擅長未來概念的美國時尚設計師米歇爾·史密斯(MichelleSmith)對現階段可穿戴品的觀感,或許能代表很多人的心聲。從好奇到追捧到棄之不用,充滿極客味道的可穿戴裝備讓他們既愛又恨。

曾經“炙手可熱”、有錢也難買到的谷歌眼鏡,最終黯然退市,為多即將上市卻還來不及理清思路的可穿戴品敲響了警鐘。實時攝錄、現實增強的功能僅是看炫酷,卻不能解決具體問題,而造型上的過分怪異極易變成高冷的缺陷。據,今年將回歸的谷歌眼鏡和普通的無框眼鏡造型相差無幾,設計上親民了不少。它的挑戰者們則延伸出了各種新奇功能,比如Kopin的騎行用太陽眼鏡、微軟的HoloLens全息眼鏡等。

“之前谷歌眼鏡的研發由科技人員主導,設計師和技術之間的距離讓他們很難有所作為,但現在情況不同了。”史密斯判斷,想抓住普通人的心,科技公司在研發可穿戴品時,將越來越多地倚賴設計師。“這場極客的盛宴很快就要變成設計師主導的晚餐了。可穿戴設計會越來越有家常味。”

與史密斯抱有相同觀點的人不在少數。有科技媒體預測,未來能真正走入普通人生活的可穿戴品,必須經過精心設計,能解決現實中的實際問題,小而美、柔軟貼身,符合使用者的個性和生活方式。

“你總不能向一個14歲的少女和一個70歲的老爺爺推銷同一副眼鏡、同一件衣服、同一款鞋子吧?”與Fitbit一樣在可穿戴科技領域紅得發紫的Pebble公司的CEO艾瑞克·莫吉克斯基(EricMigicovsky)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如今可穿戴品的問題。“可穿戴品的設計,應該從人類的現實問題出發,再評估可行的技術解決方案。這需要設計師主導品的研發。”他指出,很多公司由尋找未知的特定技術解決方案出發研發品,是本末倒置的方法,缺乏設計感的品將很難在市場上立足。

Fitbit公司已經預見到這種趨勢。它們開始與知名珠寶設計師湯麗·柏琦(ToryBurch)合作。科技巨擘英特爾公司也與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CFDA)達成了協議,要為可穿戴品創建參考設計庫,讓設計師直接從開發者手中拿到技術模板。還有一部分設計公司,針對女性的審美觀開始打造風格柔美的可穿戴品。在我們的時代,科技即時尚,將得到越來越多的實證。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