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比特幣引發貨幣大討論:誰主導未來貨幣?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5-20 09:04


一種僅在小範圍使用的、無任何監管的虛擬貨幣,竟能在一個月內瘋狂升值,使得全球金融界為之所動。日前,美國國土安全局關閉了比特幣交易中心Mt Gox,並凍結所有交易賬戶資金。但這些似乎並不能影響比特幣狂熱者的信心。

不過,無論是支持還是批判,按照《貨幣戰爭》作者、環球財經研究院院長宋鴻兵的話來說,比特幣引發的是一場對貨幣本質的思潮。


比特幣萌芽的最初動力

“互聯網人用純數學思維解決貨幣超發的問題”

比特幣其實是互聯網人用另一種純數學思維,來解決貨幣超發所帶來的貪婪問題。”宋鴻兵與記者談及比特幣時,顯得有些興奮。“有沒有一種方式,讓貨幣不再無限制超發?”在宋鴻兵看來,這個問題是2009年金融危機之后,量化寬鬆政策實施之初,比特幣悄然萌芽的最初動力。

沒有中央銀行,發行貨幣不再以某個部門的決策為轉移,天下的貨幣是否就可以回歸穩定?至少比特幣的支持者是這麼想的。這種被更多看作是“無政府主義”的想法,也接受諸多業界人士的批判和指責。

有業內人士評論道,比特幣只能是曇花一現。“貨幣應具有一定的對應物質資,且幣值相對穩定,這兩點比特幣都無法做到”。而目前的體系中,多數比特幣的使用者是在玩“擊鼓傳花”,一旦下家消失,整個系統也將隨之崩盤。

不過,比特幣的鐵桿粉絲們卻對此頗為反感。在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后,美元與黃金脫,紙幣也正因為“法定”而成為貨幣。“既然人們能認同一張紙有價值,為何一串代碼就不行?”宋鴻兵也認為,只要有人認同,虛擬的比特幣也就擁有價值,“貨幣只是財富的收據,而非財富的本身”。

比特幣動了誰的乳酪?

“當然是政府對貨幣的發行權”

比特幣“過山車”式的升值,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是“鬱金香泡沫”的現代版。這種虛擬的貨幣,很有可能就像19世紀荷蘭盛行的鬱金香花苞一樣,在盛行時人賣房賣也要得到鬱金香花苞,卻在一夜之間變得一文不值,不少痴迷者落得傾家蕩。

對於比特幣的泡沫,財經專欄作家端宏斌在博客中寫道:如果比特幣繼續上漲,那麼它的貨幣屬性會越來越弱,如果比特幣價格下跌或橫盤,那麼人們才會使用比特幣進行支付。可此時那些奔賺錢而來的人就會失望而流失。“這怎麼看都是個悖論。”[NT:PAGE=$]

更有人擔心,一旦比特幣泡沫破滅,將造成不小的損失,對金融體系帶來影響。而如今美國關閉比特幣交易中心的舉動,更加印證了這種擔憂。

比特幣究竟動了誰的乳酪?“當然是政府對貨幣的發行權。”宋鴻兵脫口而出。在他看來,純數學算法所生出來的比特幣,是完全不受任何組織控制的,如果上億人接受並使用這種貨幣,無疑是在挑戰長久以來政府對貨幣的控制權,這將意味政府不能靠發行過多貨幣填補虧空,就像曾經金本位時,有限的黃金儲備,不能兌現過多的鈔票一樣,政府將不能繼續通過貶值而減少赤字。“由此看來,比特幣的未來的發展將會波折不斷。”

盡管如此,不少支持者依然認為,比特幣所代表的虛擬貨幣將是未來貨幣發展的方向,中國投資公司副總經理謝平就是其中一個。在他看來,在互聯網經濟活動與實體經濟活動越來越緊密的今天,互聯網貨幣介入實體經濟活動,甚至將在一些場合替代法定貨幣,“互聯網貨幣的發展趨勢無法阻擋。”

■參照

比特幣的“競爭者”們

其他數字加密貨幣聲稱自己青出於藍

比特幣對是近段時間最火爆的“科技品”之一,這種由算法生成的數字加密貨幣如今的總幣值在10億美元上下。比特幣的瘋狂引發了大對虛擬貨幣的大量討論,不少人建議使用這種發行量有限、易於儲存、難於盜竊、難於造假的數字加密貨幣作為商品和服務的新結算方式。

實際上,虛擬貨幣對我們來說早已不是陌生的概念。在國內,騰訊公司推出的虛擬貨幣——Q幣已經使用多年,目前用途已十分廣泛,可以用來購買騰訊公司推出的各種服務,或用來購買游戲中的虛擬道具。

最近,亞馬遜也推出了屬於自己的虛擬貨幣,宣佈預計於2013年5月在美國推出數千萬美元的亞馬遜幣,免費讓用戶試用消費Kindle Fire上的應用程序、游戲、應用程序中的道具物品。

然而,這些虛擬貨幣比特幣有本質的不同——它們都是依托於商業主體、匯率基本固定的虛擬等價交換物。1Q幣固定等於1元人民幣(盡管購買時經常打折),亞馬遜幣的價格尚未確定,但也必定存在官方的購買方式。歸根結底,它們和賭場中籌碼的作用類似,只是讓客戶手中的貨幣換了個外表而已。

比特幣的真正競爭者是其他的“數字加密貨幣”。目前而言,比特幣的主要競爭者有Litecoin,目前單價在2.1美元上下,總幣值近4000萬美元以及PPCoin,目前單價在0.2美元上下,總幣值約400萬美元。[NT:PAGE=$]

比特幣Litecoins和PPCoin都採用數學技術來控制新貨幣的出,允許用戶驗證真,並且限制最大發行量(如比特幣的最大發行量為2100萬)。Litecoins和PPCoin都是建立在比特幣的設計理念之上,同時宣稱自己的技術改良能使自己的貨幣更適合主流使用。

有趣的是,可能正是這些競爭者的存在,將導致數字加密貨幣無法成為一種主流支付手段。原因很簡單:如果今日使用的貨幣明日就有被淘汰的風險,那麼就沒人會去使用它。另一種看法則認為,競爭者的存在反而能推進數字加密貨幣的成熟,最后將會有一種或是數種最優秀的數字加密貨幣被市場廣泛接納。

晨報記者 許諾

誰將主導未來貨幣?

比特幣僅僅是個雛形,不是最終版本。”

比特幣的出現提出了一個問題:貨幣究竟是什麼?這是一種嘗試,也引起了一場針對貨幣的思潮。”在宋鴻兵看來,如今已是世界貨幣大動蕩的前夜,“對貨幣的反思不僅是比特幣,還有那些放棄紙幣、回歸金銀幣的地區的嘗試,比如艾奧瓦州等美國13州自行發行的金銀幣。”

不過,正如批判者所言,比特幣也存在致命的弱點:它最讓人迷的客觀算法,並非不可攻破。大規模的黑客入侵,也不是傳說。不過,宋鴻兵認為,如今的比特幣僅僅是個“雛形”,不是最終版本。

在他看來,比特幣對現存的貨幣體系最大的啟示就是“紀律”。如今紙幣可無限制地超發下去,對紙幣的貪婪也將不限制地重演,約束人類的貪婪本性就需要“紀律”的制約。“現在各國應該理性地坐在一起,談出一個約束貨幣超發的紀律體系,否則不會有贏家。”宋鴻兵說。而對於未來貨幣,“也許就是虛擬貨幣,也許又將回歸金本位,或者兩者結合,抑或有其他形式的貨幣出現……但肯定的是,現在我們通行的紙幣未來都會進入歷史博物館。”

晨報記者 姜樊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