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海寧:地王頻出能否驚醒國五條
鉅亨網新聞中心
◎馮海寧
「國五條」細則全面落地之後,土地市場曾一度「急凍」,但5月初卻開始出現急升。據美聯物業全國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從5月3日到5月10日,上海、廣州以及長沙三地出現3個年內「地王」。
輿論何以對「地王」如此敏感?不僅是「地王」的成交價格、溢價率很吸引眼球,也不僅是「地王」影響周邊房價甚至區域房價,更重要的是「地王」已經成為觀察當下樓市風向的重要標誌。在「地王」頻出時期,基本上是樓市瘋狂的時候;在「地王」消失時期,也是樓市「過冬」期。因而,「地王」在樓市扮演著重要角色。
最近出現的多個「地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樓市動向。儘管「國五條」出台已兩三個月,多數地方細則發佈也已多日,但房價似乎沒有按照「國五條」的指向在走,而是逆向而行。據中房指數研究院公佈的4月份數據顯示,百城住宅平均價格自去年6月以來連續第11個月環比上漲,同比連續第5個月上漲。房價如此堅挺,開發商自然對市場有信心繼而去爭奪「地王」了。
由於「國五條」的影響並未如市場預期,很多城市房價繼續高歌猛進。統計顯示今年前4月商品房銷售額增長近六成,如此,開發商必然會爭奪土地,製造「地王」。最近全球多家央行集體降息,中國也存在「或降息」的預期,那麼,房價上漲預期就會增強。人民幣持續升值,境外熱錢很可能會流入中國樓市,進一步推動房價上漲。這些因素都把開發商推到了「地王」爭奪現場。
很顯然,房價持續上漲是最近多個「地王」誕生的「罪惡之源」。尤其是上海、廣州出現「地王」,北京有可能誕生新「地王」,都釋放出讓人不安的信號。至少說明這三個樓市風向標城市的房價沒有被「國五條」關進籠子。在筆者看來,「關」住了房價就控制了「地王」,而抑制房價的治標之策是真正落實「國五條」,治本之策是盡快從行政調控走向體制改革。
就目前而言,把「國五條」落到實處是最現實的。一方面是嚴格落實「20%個稅」等政策,以遏制投資投機性需求。儘管「國五條」早在2月20日就出台,但地方細則拖拖拉拉,有的地方細則缺乏可操作性,有的地方細則只有一句話。監管者既不督促,地方政府也不自覺,房價顯然不會按照「國五條」指向走。
另一方面,必須嚴格落實「國五條」中的土地政策。根據規定,2013年住房用地供應總量原則上不低於過去五年平均實際供應量。設想是好的,但未必能落實這樣的政策,因為很多城市多年都沒有完成供地任務。比如,2012年,北京商品住宅用地供應計劃為850公頃,實際完成只有276公頃,完成率不到三分之一。廣州住宅用地供應連續5年未達到既定目標。供地任務完不成,房價自然漲,「地王」自然層出不窮。
因此,迫切希望最近誕生的這些「地王」,鬧騰之後能把「國五條」驚醒,不再是殘缺政策、紙上政策。但是,「地王」鬧騰能否把「國五條」驚醒,還是一個問號,因為各地政府都在打自己的「小算盤」,而調控主管部門也缺少問責、鞭策的勇氣。不過,筆者仍然希望在「國五條」驚醒之前,有關方面先清醒,擦亮眼睛打量中國樓市。
- 亞洲父母瘋搶!這裡成低成本國際教育首選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