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ion 1 ,幫助街友,重新出發
鉅亨網新聞中心
「Station 1 ,幫助街友,重新出發」(寇世菁報導)
(我在街頭流浪一年多,但衣服一定洗乾淨,不會讓自己破破爛爛,整理乾淨,隨時可以再出發,自己要自重,因為這只是暫時,隨時要往外看)六十一歲的黃先生,剛到縫紉工廠工作一個月,出席台中市社會局培力商店更名Station 1(1號驛站)揭牌典禮,和培力商店老夥伴們敘敘舊,打打氣,不諱言自己曾在街頭流浪一年,成為街友,因為自重,知道街友只是暫時的生活型態,隨時做好準備,就能回到人生正常軌道。
黃先生說起前半段人生經歷,讓很多人訝異,他說,年輕時曾到歐洲留學,雙碩士,在德國慕尼黑學啤酒釀造,在法國學白蘭地釀造,還是逢甲大學工學士,原本在烏日啤酒廠工作,公司轉民營,正好年資到,就辦理退休,以為雲淡風輕,從此安然養老,不料退休金被友人騙光,不想拖累兒女,也不願讓前妻困擾,靠街頭撿拾回收物,打零工過日子,收入少簡單吃,住的問題,就在公園躺椅打發。即使如此潦倒,不曾貶抑自己,總是維持乾淨外表,等待機會再起。一年多前,被社工發現,轉介到火車站前社會局輔導街友開設的培力商店當店員,住在宿舍,脫離餐風露宿,生活逐漸穩定。兩個月前,社會局進一步輔導到縫紉機工廠工作,成功就業,黃先生偶而還是回到公園,看看街友朋友們,還幫忙找工作,載街友去應徵,他透露最擔心街友放棄自己,就像他有個街友朋友,平常就窩在中正公園,除了喝酒幾乎都躺著,經常四處乞討找酒喝。每看街友好友一回,就勸他們到培力商店,維持正常作息,才能展開新人生。
到培力商店工作七個多月的黃先生,六十五歲,眼睛怕光,戴著墨鏡販售雜誌,他聲稱,自己沒當街友,以前也有工作,眼睛病變後,無法工作,父母不在,剩下弟弟,不願連累親人,只好找社會局幫忙,轉介到培力商店,吃住都穩定,賣雜誌一天幾百元收入,很滿足感恩。他指出,街友和社會疏離久了,不太會跟人互動,之前培力商店賣吃的,商品還要加工,店員不會介紹商品,生意自然不佳,幸好今年初,改作伴手禮等禮盒,營業情況逐漸改善。黃先生表示,他希望賣雜誌逐漸穩定,只要月入萬把塊,可以維持吃住,那麼夏天時,就可以離開培力商店,把位置留給更需要照顧的街友。
為了幫助街友回歸社會,台中市政府兩年多前,在火車站前開設培力商店,訓練街友面對人群,販售商品,自力更生,社會局長王秀燕表示,過去大家都認為街友,可能蓬頭詬病,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故事,其實很多街友能力很強,兩年下來,市府成功輔導三十五人回歸社會,十一人進入職場,今年配合火車站地址改為台灣大道一號,店名跟著改為: Station 1(1號驛站),吸引民眾注意,進入買東西,販售能力明顯提昇,平均一個月營業額達九萬,成長兩倍,呼籲民眾給他們機會,表現一定跟你我一樣棒。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