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中國學界關于朝核問題的六種看法極其爭論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1-07 08:25


2016年1月6日(今天)上午,朝鮮宣布進行了第四次核試驗,自稱“已經擁有氫彈”。中國對朝鮮的政策應該如何進行調整?這是未來一段時間政府、學者、網民都關心的話題。朝鮮核問題關係到中國的切身利益,而且具有高度特殊敏感性。

《國關前沿通訊》微信號總結了2013年2月12日朝鮮第三次核試驗之后中國一些最著名的朝鮮問題專家對中國對朝政策的看法。當時,中國的國際關係學界對朝鮮核問題、東北亞局勢以及中國的政策進行了深刻的討論和反思,但到5月份,這種討論基本上結束,媒體很少再進行分析,官方進行了一定的“輿論引導”,包括雜志、期刊均受到了影響。“國關前沿通訊”微信號注意到,對於中國的朝鮮政策,中國學界有幾種截然不同的看法。簡單總結一下,可以分為六種主張,而且相互進行爭論。但是,這只是各位學者在2013年2月—5月之間的公開看法,三年后他們可能會有觀點的調整,尤其是今天第四次“核爆”之后更有可能改變某些看法。


中國學者關於對朝政策的六種看法

簡單總結一下,關於東北亞局勢的判斷,以及中國應該如何調整對朝政策,中國存在六種差別很大的聲音,可以區分為六類學者:無條件支援朝鮮論者、現狀維持論者、有限制裁論者、嚴厲制裁論者、現實主義論者、棄朝論者。

其中,無條件支援朝鮮論者,即主張中國在任何情況下下都應該支援朝鮮發展核武器的權利,支援朝鮮以核武器來對抗美國,這以中國最著名的紅色網站烏有之鄉為代表。他們認為朝鮮之所以發展核武器,完全是因為美國的威脅所致,中國應該完全支援朝鮮。

與此截然相反的是棄朝論者,即主張中國應該徹底拋棄朝鮮,完全斷絕對朝鮮的援助,同美韓站在一條戰線上制裁朝鮮,甚至明確支援韓國統一朝鮮。這主要是中國極端的自由派學者的觀點,這種觀點在網絡上有很多支援者。其中,趙楚的一篇文章非常著名,很具有代表性。趙楚認為中國的對朝政策已經徹底失敗,中國自身的戰略思維和政策存在重大失誤,應該進行檢討。朝鮮對中國已經起不到任何戰略緩沖作用,中國不要再以虛假的意識形態和陳舊的冷戰式地緣戰略思維來指導中國外交。他還提到,中國的職業外交思維和戰略,一直讓位於意識形態的對抗措施,並且中共的外聯部門出於自身利益排斥了職業外交官的專業思維。鄧聿文的觀點比趙楚要溫和,認為中國應該考慮放棄朝鮮,促成半島統一有利瓦解美日韓的戰略同盟關係,緩解中國東北亞的地緣政治壓力,並有利台灣問題的解決,中國也可以在朝鮮培植一個親華政權,並對其承諾安全保障。

盡管無條件支援朝鮮論者、棄朝論者的觀點截然相反,處於政治光譜的兩個極端,但是二者有一些相似之處。一是語言非常激進,二是他們都是以某種意識形態為出發點,而不是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國際關係學者考慮問題的基點,應該是國家利益,而非單純的意識形態,不能過於極端、要保持冷靜。國家利益沒有階級性,分析國家利益時不能帶有意識形態色彩。當然,這兩種極端觀點,也缺乏政策影響力,不會得到中國政府的支援,過多地進行討論沒有意義。

因此,中國學界的辯論,主要集中體現在現狀維持論者、有限制裁論者、積極制裁論者、現實主義論者四類學者之間的爭論。官方認為,中國的對朝政策主要有三大目標:維護朝鮮半島無核化、通過對話和平解決爭端、維護朝鮮半島和平與穩定。這三點也是中國在東北亞的基本國家利益所在。“反對朝鮮搞核武器”這肯定是官方與學者的共識,但問題在於如何反對?朝鮮第三次核試驗后,引發的是中國學界對於如下兩個問題的爭論:一是上述三點中國是否做到了,或者說中國的對朝政策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二是在上述三點無法同時實現的情況下,哪個是最重要的,或者說應該優先努力實現哪一點。上述四類學者之間的分歧,主要體現在這兩個問題上。

第一類是現狀維持論者,其主要代表學者有阮宗澤、彭光謙,后來劉江永、陶文釗也曾經撰寫文章對這種觀點表示某種支援。大體上看,這些學者認為,中國的對朝政策並未失敗,“失敗論”的提出者是別有用心的,是“潑臟水”。彭光謙認為,導致朝鮮發展核武器的責任在於美韓,而不在於中國,所以中國對朝政策的框架不必做大的調整,中國也不必太過自責。劉江永認為,美韓對朝鮮的敵對政策導致了朝鮮的不安全感,應該反思的是美韓,而不是中國,而且制裁和高壓不能讓朝鮮就范,應該給朝鮮安全的國際環境的開放的經濟政策。陶文釗認為,中國不必在制裁問題上有什么調整,中國已經嚴格遵守聯合國決議,聯合國決議並不要求切斷與朝鮮的任何經濟往來,中朝之間的經貿關係是兩個鄰國之間的正常關係。他們認為,中國的作用應該是繼續扮演勸和促談的角色,繼續推動發揮六方會談的作用。他們大多認為,在朝鮮半島的無核化和穩定二者不可兼得的情況下,中國還是應該優先考慮半島的穩定問題,應該盡量地支援朝鮮政權,防止朝鮮內部發生混亂。

第二類是有限制裁論者,其主要代表學者有時殷弘、朱鋒、沈丁立、薛理泰,等等。此外廣受民眾歡迎的報紙《環球時報》,這次也持類似觀點。這些學者認為,中國的對朝政策不需打破原有的架構,但應該做一些調整,放縱朝鮮與壓垮朝鮮都不符合中國的利益。中國應該表明立場,堅決反對朝鮮核試驗,對朝鮮給以必要的警告,但警告應該是友好的。中國不能再無條件地袒護朝鮮,未來中國既有可能嚴厲制裁朝鮮,也有可能對朝鮮釋放善意,但這取決於朝鮮的做法。如果朝鮮繼續一意孤行,那么中國就應該逐漸加緊制裁,但僅制裁又不一定能夠起作用,中國還是應該以勸和促談的方式為主。同時,中國應該加強與美韓的合作,但不能加入美韓陣營,同時注意美國利用朝核問題繼續遏制中國的企圖。總之,這些學者並不認為中國對朝政策是失敗的,朝鮮依然是中國的一張牌,中國的對朝政策應該進行積極調整,但應繼續保持友好關係。時殷弘尤其強調,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進行“單邊制裁”,但嚴厲制裁朝鮮是極其不明智的,不到萬不得已不能拋棄朝鮮。薛理泰認為現在中國面對的是一個有核的朝鮮,想制裁的話務必要“慎而又慎”。

第三類是積極制裁論者,代表學者有張璉瑰、賈慶國、李開盛,他們的觀點大體相似,都是從朝鮮擁核對中國的負面作用來要求中國進行積極反省。張璉瑰認為,中國對朝政策雖然不能說失敗,但也不是很成功,因為中國的三大目標無核化、和平、穩定一個都沒有實現。目前時代已經發生變化,朝鮮對中國的戰略緩沖地價值已大不如前,甚至已經成為了中國的戰略負資產,而且朝鮮也正在試圖排除中國對其影響力。在無核化、穩定二者不能兼得的情況下,我們對無核化的考慮要優先於穩定。朝鮮發展核武器是一個既定政策,不是美國“刺激”出來的,朝鮮會不遺余力地發展核武器,而不是將其作為談判籌碼。朝鮮的第三輪核試驗對中國來說是很大的威脅,可能會導致環境污染,也有可能會導致韓、日走上擁核道路,因此中國應該對朝鮮施加壓力。中國的制裁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應該比較嚴厲、嚴格地制裁,但可以只將制裁范圍限制在軍用物資(如石油),而暫時不減少民用物資的援助。張璉瑰在2013年甚至預測朝鮮半島爆發衝突的可能性是80%,中國不可能置身事外、“獨善其身”,中國應該未雨綢繆。賈慶國分析了朝鮮核武器對中國的環境、地緣政治、國際安全造成的威脅,認為朝鮮對中國的地緣政治價值已經很小,中國應該堅決反對朝鮮發展核武器。甚至賈慶國告誡韓國要擴充軍事力量、做好戰斗準備,一旦朝鮮挑釁韓國,美國或中國應該給以韓國援助。李開盛認為,朝鮮只會令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進一步蒙羞,崩潰的可能性存在,這將導致中國喪失持續數十年的地理緩沖空間,並給東北亞局勢以及中國外交帶來極大的不確定性與嚴峻挑戰,因此中國應在核問題、對朝援助方面采取更加堅決的態度,在意識形態方面與朝鮮進行切割,並通過發展對韓關係在東北亞建立新的戰略支點。上述觀點似乎在網絡上有較多的支援者,但目前中國政府尚未完全按照這種主張來調整其政策。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觀點非常獨特,就是以閻學通為代表的現實主義者。閻學通認為,現在的問題是中國和國際社會根本就沒辦法阻止朝鮮擁核,2013年閻學通預測朝鮮肯定會進行第四次核試驗。當朝鮮完成彈頭小型化的試驗之后,很可能以停止核試驗為砝碼與有關國家進行一次政治交易。朝鮮可能會把一次本不需要進行的核試驗拿出來與有關國家進行交換,即通報有關國家將進行核試驗,如果各國解除制裁就不進行那次核試驗。明知這是朝鮮的規則,但為了政治上的正確,不承擔朝鮮進行核試驗的責任,有些國家將只好接受朝鮮的要求。不過,在最後一次不必要的核試驗來臨之前,朝鮮顯然還得進行核試驗。日本是受益者,顯然會利用朝鮮核實驗增強其修改和平憲法的合法性,美國獲益雖不大但也有一點,美國寧愿讓朝鮮有核武器也不會與朝鮮簽訂和平協定。俄羅斯、中國和韓國又怎么能變害為利呢?換句話說,將朝鮮變成一個擁有核武器的敵人對我國有利,還是讓朝鮮成為一個擁核但不反華的國家對我有利?我們應該分析中國領導人、決策者面臨的兩難是什么,然后才能得出什么規則對中國相對更為有利。閻學通認為,上述幾種觀點主張雖然對立,但立論邏輯都是以絕對損失角度為分析基礎。我們需要相對損失較小的角度進行分析,如果沒有獲得絕對收益的選擇,什么政策才是損失最小的選擇?可行性是政策研究與理論研究的重大區別,有用政策建議不是邏輯完整,而是有操作性。

以上是各位學者在2013年2月—5月之間的公開觀點,朝鮮第四次核試驗之后,或許他們又會發生某些變化。中國政府可能也會微妙地調整政策,以下是可能的轉變。

1. 中國政府不太可能根本性地調整對朝政策,不會加大制裁力度,不會減少糧食援助。從外交部發言人今天的表態中就可以看出,中國的語氣要弱於2009年第二次、2013年第三次朝鮮核試驗。一旦朝鮮政權面臨崩潰,對中國的危害更大,因此中國肯定會繼續援助和支援。

2. 目前中國政府的政策是介於“維持現狀”與“有限制裁”之間。盡管進行了制裁,但基本上是表面性的。中國制訂了一些軍事預案,防止朝鮮半島局勢發生突變。第四次核試驗之后,可能會進一步向“有限制裁”轉變,但不會有較大轉變,不會進行“積極制裁”。

3. 朝鮮核試驗並非導致中朝關係變壞的原因,中朝關係變壞也未必是導致朝鮮進行核試驗的原因。中朝關係變壞,主要是因為2012年初金正恩上臺,以及2013年底朝鮮內政動盪(張成澤)被處死,與朝鮮二、三次核試驗的節點距離很遠。同時,朝鮮發展核武器是既定政策,任何國家都不可能阻止,無論中國對朝鮮采取何種政策,朝鮮都會那樣做,因此中朝關係變壞也不一定是導致朝鮮進行核試驗的原因。換句話說,未來中朝關係改善的可能性依然是有的,中國表面上譴責,但實際上還是會支援的,至少要有糧食援助。

4. 中國現在的對朝政策,並非基於意識形態與政權合法性,完全是基於地緣政治現實主義。朝鮮發展核武器對中國安全環境有影響,但朝鮮內政動盪和政權崩潰,危害更大。

5. 在中國沒有能力阻止朝鮮繼續開發核能力的情況下,口頭上“堅決反對”已經無法奏效的前提下,中國的政策重心應該是減少對中國的損失,利用各國之間的矛盾使得中國利益最大化。(文章來源:《國關前沿通訊》微信號)

(本新聞來源:和訊網)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