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伯南克蓋特納個資被看光 彭博高層:記者偷窺風氣已近20年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3-05-13 13:40
彭博金融數據終端機「偷窺事件」愈鬧愈大。有前彭博員工向媒體爆料稱,曾因「無聊無事做」和「向新員工展示終端機能力」,取得美國前財長蓋特納(Timothy Geithner)及聯儲局主席伯南克(Ben Beranke)在終端機的使用次數及功能。有消息指,彭博記者亦曾存取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與彭博客戶服務代表之間的查詢紀錄。
彭博前高層透露,旗下記者存取客戶資料的風氣已持續近20年,可能令管理層麻木,但亦指公司可能早已知情,只是想「踩鋼線」,最終東窗事發。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高盛是最先發現彭博記者透過終端機紀錄取得客戶登入資料的金融機構之一。路透社報導,一名香港的彭博記者之前向高盛查詢某職員是否仍任職時表示,他知道該職員沒登入終端機一段時間,令高盛察覺事件。
爆料前員工則只透露看過伯南克和蓋特納的大概瀏覽紀錄。他舉例稱,有能力看到官員瀏覽的環球股市頁面,但無法確定官員在看哪個國家的股市。而格老的查詢紀錄則未有在任何報導用上。
彭博終端機被視為財經界必需品,用戶逾30萬,今次事件自然引起爭議。彭博其後承認政策「錯誤」,已取消記者存取客戶資料的權限,但聯儲局及財政部仍決定介入調查。分析指,雖然彭博聲稱記者無法存取交易數據和訊息等保密資料,但已足以令華爾街大行及政府機構憂慮到底有多少資料因而外洩,以及是否有交易員企圖利用相關資料牟利。
據CNBC報導指出,「彭博偷窺事件」震驚金融界,有市場人士坦言,對大機構竟無認真保密客戶資料感到難以置信。有彭博前高層透露,旗下記者存取客戶資料的風氣已持續近20年,可能令管理層麻木,但亦指公司可能早已知情,只是想「踩鋼線」,最終東窗事發。
醜聞傳出後,據報多家華爾街大行立即重新審閱與彭博的合作協議,判斷多少資料可能已外洩。金融市場研究機構Tabb Group創辦人塔布坦言,金融業全繫「保密」二字,認為彭博違反業界信任,估計不少客戶將重新擬定合作協議,加強規限彭博可存取的資料。
摩根大通消息稱,彭博記者過往多次就終端機活動提出質問,對能接觸客戶資料似乎毫不避諱。他憶述有記者發現負責某特定市場的員工數日未有登入終端機,便來追問該員工是否被解僱或銀行是否打算撤出該區等,對記者多次憑紀錄揣測公司政策感到不安。
專家指,彭博每年收入逾80億美元(約621億港元),卻堅持不公開任何有關自家財政和運作資訊,醜聞反映出彭博的內、外政策矛盾。醜聞亦可能令彭博新聞部門和終端機服務部門對立加劇。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