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製造業持續不振 4月PPI創半年新低

鉅亨網新聞中心


每經記者 胡健 發自北京

    昨日(5月9日),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顯示,4月份我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下降2.6%,跌幅超出市場預期,該數據也創下去年11月以來新低。同時發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較上月略有上浮,同比增速為2.4%。當前CPI數據顯示通脹壓力不大,而PPI的超跌則預示經濟動能不足。


    聯訊證券宏觀及固定收益高級分析師楊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PPI比值出現顯著下降,基本可以確定PPI第一階段上漲已近尾聲,而是否會存在第二段成本推動式上漲,要看後期CPI是否有超預期的表現。

PPI超跌顯示經濟遇冷/

  在經歷去年四季度和今年一季度跌幅短暫收窄後,4月份PPI環比為-0.6%,且本月翹尾因素-2.48%是2010年以來最低點,較3月下降約0.2個百分點,使得4月PPI同比大幅降至2.6%。

    從整個週期來看,我國PPI已經連續14個月負增長,4月PMI中購進價格指數為40.1,環比3月份大幅回落10.3個百分點,連續三個月回落,也意味著PPI短期內將繼續疲軟。

    銀河證券董事總經理、首席總裁顧問左曉蕾告訴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PPI持續為負,這並不是一個好現象,說明上游的原材料加工企業沒有利潤,這對於增加其投資意願不是很有利,但是單月PPI跌幅擴大並不說明趨勢的改變。「國家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等給中國生產資料價格帶來輸入型影響,某些行業的產能仍然在調整過程中,尤其是一些上遊行業很難獲得利潤。」

    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也持相同觀點,他表示,在國內製造業持續低迷。部分關鍵行業的產能嚴重過剩,而且庫存重新回到歷史高位,對生產者價格形成下行壓力。在出口方面,近幾個月來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則持續下滑。

    「隨著後期石油價格、大宗商品、原材料價格的可能上漲,再加上國內鐵路等有效投資的釋放以及改革紅利逐步凸顯,相信PPI逐漸會轉負為正,但這需要一個過程。」左曉蕾說道,長期來看,產業結構要調整,需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對於落後產能行業也沒必要因為其虧損而去扶持。

    同時,交通銀行報告指出,「由於PPI翹尾因素自5月將進入回升通道,短期內PPI同比降幅將有所緩和,但實質性回升仍然取決於國內外需求的持續提振,短期還應關注國際油價異動。」[NT:PAGE=$]

CPI或將溫和中上行/

  相比PPI,我國消費者物價指數漲幅較為溫和,國家統計局表示,在4月份2.4%的CPI同比漲幅中,新漲價因素和翹尾因素為1.4和1.0個百分點,分別比3月份增加0.2和0.1個百分點,兩者合計增加0.3個百分點,影響4月份CPI同比漲幅有所擴大。4月份新漲價因素增加,與鮮菜價格上漲密切相關。

    楊為?表示,雖然在3月食品價格超跌的判斷下,4月進行了修複式上漲,但是上漲幅度仍然較低;另外,非食品價格同比數據出現下降,亦對消費品價格有向下的拉動力。除了供給瓶頸緩解帶來的週期弱化效應之外,H7N9禽流感也對消費結構產生影響進而促使肉類價格出現進一步的回落。

    中國物價水平較低,但PPI顯示經濟需求偏弱,而外圍市場包括韓國、澳大利亞以及歐盟等經濟體卻紛紛降息以刺激經濟。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認為,CPI反彈並不代表實體經濟好轉需求上升,預計我國降息窗口很快打開。

    但也有不同觀點,「通脹壓力反彈會使得中國不會放鬆貨幣政策,由於基數等因素的影響,中國未來幾個月的CPI仍將上行,預計5月CPI會至2.7%,而6月則攀升至2.9%。」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張智威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著通脹水平逐漸接近一年期存款利率,降息窗口不會打開。

    「央行將堅持中性的貨幣政策立場,今年年內將保持利率和存准率不變。貨幣政策操作的重點將是管理金融體系中的流動性。」朱海斌說。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