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中國地方GDP排名大洗牌 西部8省市崛起 東北入寒冬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綜合報導


中國 31 省、市、自治區去年的經濟「成績單」日前全部揭曉,對比 2011 和 2010 年的 GDP 增幅榜單,在歷經金融危機洗禮與新一輪復甦之後,各地排名「大洗牌」:西部地區集體「崛起」,在去年增幅榜前 10 中獨佔 8 席;中部 6 省中則多數大倒退,東北諸省名次更普跌 5 位以上;而東部沿海地區,雖包攬了榜尾增長最慢的 5 個席位,卻有天津、江蘇、福建三大增長亮點閃耀。經濟專家指出,中國經濟增長「西強東弱」、「西高東低」將在中長期延續,區域版圖和增長格局的變革已經發生。

香港《文匯報》報導,去年中國經濟整體放緩,全年 GDP 增速僅為 7.8% ,而在 31 省市區中僅京滬兩地增長低於全國水平,其他省市增速有所回落但均高於 8% 。


從經濟增速看,西部板塊的整體崛起引人注目, 3 年間多數西部省份從榜尾大幅躍升至前列。在 2010 年的增速榜上,西部板塊中僅內蒙古、陝西、廣西躋身前 10 ,其餘省份均居於榜單的中下游,甘肅、貴州更列倒數 4-5 位。而到 2011 年,榜單後 10 位中已不見西部省份的身影,西部板塊整體前進至中游,貴州更變異軍突起實現史上最快增長,前進至榜單並列第 2 名。

而去年,除重慶、貴州連續 2 年高居增幅榜三甲外,雲南、甘肅、陝西、四川、青海 5 省以超過 12% 的增速佔據 4-8 席,此外,西藏、新疆則實現 12% 的增長與吉林並列第 10 ,內蒙古和廣西增長相對稍慢也達到 11.7% 和 11%。

與西部的集體「崛起」相比,中部板塊則略顯沉悶,曾一度猛烈的增長勢頭「啞火」。在增速榜前 10 中,僅安徽以 12.10% 的水平徘徊在第九,與前 2 年位次相當,而湖南、湖北兩省則連退 4 步和 7 步,跌落至 15 名以後,增速下降 3 個百分點以上,而資源大省山西則兩年連退 10 大步,增速大降 3.8 個百分點,進入到增速榜後 10 位。此外,東北三省的增長勢頭亦令人失望。吉林從去年的第 4 位降至第 10 位,增速下降 2 個百分點;黑龍江和遼寧更首次進入榜尾後 10 位。

而在東部沿海板塊,繼續「包尾」增幅榜的後 5 名,在後 10 名中亦佔據 7 席,惟天津受益於濱海新區增長,以 13.8% 的增速蟬聯全國冠軍,這已是天津連續第 3 年位居全國之首、第 5 年名列三甲;第 2 經濟大省江蘇在 2012 年獲得歷史性突破, GDP 首次進入「 5 兆元俱樂部」 (另一個是廣東) ,更為增速榜上進步最大的東部身份,從 2010 年慘居榜單倒數第 2 , 3 年間前進 9 位,在全國經濟回落的背景下, GDP 增速的降幅卻為各省最少。此外,處於海西經濟區的福建,以 11.4% 的增速升至排行榜的 15 位,比上一年前進 4 名,顯示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國家發改委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分析指出,各地區的經濟總量在不斷攀升,但增長速度卻出現大幅波動,其中東北地區的增速降幅最大,中部其次,東部再次,西部最少,這顯示了西部內陸地區在這一輪經濟波動中,不僅保持了較高增速且穩定性較好。西部地區的強勁增長主要得益於投資的快速增長和出口的良好勢頭,東北地區雖投資增速最快但遭遇到外貿的寒冬,中部地區的工業增速則全面下滑。

國家發改委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高國力認為,目前京、滬、粵、浙等東部省份,工業化程度較高,但經濟增長的新動力尚未形成,加快實現轉型升級面臨較大壓力。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