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匯改八年人民幣匯率接近均衡 匯改相機而動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華社記者韓墨

北京(CNFIN.COM / XINHUA08.COM)--2005年7月啟動的中國匯率機制改革已走過八年,其間遇到多種壓力、多重干擾,但始終堅守市場化方向和漸進式積累。如今聲言人民幣被嚴重低估的人越來越少,認為人民幣匯率正接近均衡水平的越來越多,足見匯改八年之成效。

匯率制度屬一國經濟系統的“底層架構”,牽一發而動全身。匯改的目標並非簡單地放開匯價,而重在建構有效的匯率形成規則,使其真正隨市場供需而變,進而化解我國外貿與內需失衡等資源錯配,同時通過價格信號,帶動企業創新與轉型,引導國內外資本流動,增強宏觀調控的有效性。

雖然目標明確、前景迷人,但改革往往伴隨重大調整和巨大風險,匯率漲跌足以影響股市債市、同業拆借等資本市場各層面,稍有不慎便會造成無可挽回的后果,這方面日本、東南亞殷鑒不遠。面對體量龐大的中國經濟,決策層的審慎可想而知。


更麻煩的是,過去八年,中國經濟始終身處異常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匯改也只能在這種無從選擇的背景下進行。中國經歷30年高速增長,同時累積大量難題,包括增速回落、產能過剩、地區差距拉大、國際收支失衡、過度依賴投資、資產泡沫堆積、勞動力成本升高等,中國經濟轉型的迫切性與高難度並存。

向外看,世界經濟暗流洶涌。過去八年,全球經歷次貸危機、歐債危機,外需大幅下滑,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推出超寬鬆貨幣政策,致使本幣貶值、流動性泛濫。“熱錢”沖擊,加上美國等西方國家的政治施壓,使人民幣持續背負升值壓力,期待的匯率雙向波動很難成形。

面對此等局面,中國以主動、漸進、可控的原則把握匯改,既推動匯率市場化,讓匯率“彈”起來,又要控制好改革的時機、力度和節奏,防止匯率大幅波動損害經濟運行,並為企業調整留出空間。因此,小步前進、相機抉擇、依勢而為,便成為貫穿匯改的主要特色。

雖然有學者認為央行的步伐可以邁得更大更快些,但從總體看,中國較為準確地找到了匯改風險與收益的平衡點。匯改八年,人民幣對美元名義匯率升值33%,實際有效匯率升值34%,但人們擔心的“出口迅速衰落”沒有發生。相反,2006年至2008年,中國出口年均增長23.4%,成就新的黃金期。自2010年起,我國經常項目順差相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連年低於4%的國際標準線。外匯儲備增速大幅放緩,2012年增幅更創九年新低,困擾多年的國際收支失衡問題得到緩解。此外,雖然過去幾年國際資本有過短期快速流動,但沒有出現“大進大出”的情況,也說明匯改的預期管理比較奏效。

伴隨美國經濟走強、量化寬鬆收縮在即,中國經濟放緩且步入深度調整,人民幣匯改迎來新的考驗,也將因此增添新的內涵。今年上半年,人民幣背離基本面的升值異動也再次提醒我們,匯率機制仍需加緊完善,如增強外匯市場的參與度和多樣性,改進中間價形成辦法,發展期貨期權等衍生品,明確貨幣籃子的運作規則,繼續放松政策管制等。更關鍵的是,匯率改革必須與利率市場化、資本項目可兌換、經濟結構調整等協調推進,由此形成支撐中國經濟后續發展的系統性力量,規避因開放不當引致的金融和社會風險。(完)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