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去年總體回報17% 今年將延續私有化浪潮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6-01-06 08:19
本報記者 慕麗潔 上海報導
2016年的第一個交易日,全球股市集體遭重挫,中國A股在熔斷制度實施的首個交易日連續跌破滬深300指數5%和7%的閾值,提前收盤。而A股市場的下跌情緒也順勢“蔓延”至在美上市的中概股。
截至北京時間1月5日早間美股收盤,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几乎全下跌,科技股的損失尤為慘重。霍特中概股指數(Halter USX China Index)下跌4.49%,收於7306.71點,組成該指數的69隻中概股中,除兩隻上漲外,其余全部下跌。
中概股中當日跌幅最大的是去哪兒網——該公司在北京時間4日晚間在宣佈包括公司創始人兼CEO等在內的多名公司高管離職的消息后,當天下跌16.65%,搜房、京東和唯品會當日股價均下跌超過7%,搜狐下跌6.35%,阿里巴巴下跌5.65%,網易下跌5.03%。
盡管今年沒有“開門紅”,但其實中概股2015年度的表現並不差。
“在美上市中概股的總體表現其實不壞,其總體17%左右的回報還是穩穩跑贏了標普500、納斯達克以及上證指數。”經濟學人智庫中國區經濟學家陳晨1月5日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分析,“不過,比起國內科技及新興行業扎堆的深圳大盤指數的回報率,中概股2015年的表現可以是完敗。”
另外,部分中概股在2015年進一步得到華爾街的認可,百度、攜程、阿里等十幾隻中概股在2015年11月中旬納入了MSCI指數,阿里巴巴在全年走出了深V形反轉,而攜程則在11月創下了每股114.72美元的幾年來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科技類藍籌中概股大幅發力的同時,更多中小盤中概股卻以破紀錄的速度選擇在新一輪私有化浪潮中退市回歸。
陳晨認為,造成上述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國外機構投資者對目前增長放緩的中國經濟持懷疑態度,並將這種情緒反映在投資以及資配置上;第二,2015年國內資本市場經歷了很大的起伏,對創業板以及新興行業股票的估值普遍過高,這是在美中概股很難享受到的。
政策利好與A股紅利加速中概股私有化
美國股市猶如“圍城”:有的中國企業急赴美上市,而不少中概股公司卻急私有化退市回歸A股市場。
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中國企業赴美上市步伐明顯放緩,數量可能僅為6至9家,僅為2014年的一半左右,IPO規模介於5000萬美元至1億美元之間。其中,去年首家赴美上市的本地生活服務電商窩窩團,今年1月4日股價僅為每股4.97美元,遠低於發行價10美元。
然而從去年年初至今,完美世界、中國手游等宣佈實施私有化退市的中概股總數已超過30家,創出近年來的新高。
“A股市場創業板、中小盤股等動輒就會出現幾十倍上百倍的市盈率,再加上許多外國投資者對中概股公司本身並不熟悉,給予的估值偏低,造成了中概股私有化浪潮的出現。”常春藤投資有限公司(Ivy Capital)投資經理沈維正1月5日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專訪時。
而國內接連出台的利好政策,也加速了中概股的回歸。
去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推動特殊股權結構類創業企業在境內上市。之后,工信部宣佈在全國範圍內放開經營類電子商務(在數據處理與交易處理業務)外資股比限制,外資持股比例可至100%。這意味,電子商務外資股權比例的要求徹底取消,電商類中概股可以不必拆除VIE(可變利益實體)架構直接回歸國內。
“面對國內如此高的估值和比較寬鬆的融資環境,很難在美中概股企業不會動心。”陳晨對21世紀經濟報導。
未來中概股私有化浪潮將繼續
“目前,許多業績良好的中概股已完成私有化退市,這些公司大多是有融資需求的,以期在中國資本市場獲得更高的估值,從而帶動公司的進一步發展。”沈維正,“2016年,預計中概股將繼續延續去年的趨勢,通過拆VIE結構或由A股上市公司赴美收購等方式進行回歸。”
在沈維正看來,盡管近期A股市場的表現並不太理想,但創業板、中小盤股的市盈率對中概股依舊具有吸引力。他指出,中小盤股市盈率高是結構性問題,因為A股市場相對封閉,資金量充裕,尤其是去年中國央行連續降準降息,流動性得到充分釋放。然而目前中國跨境資本流動尚未實現自由化,多數資金依舊會在股市、房市和債市體系內流動,而房地市場與債市目前也都存在泡沫,因此資金仍會在股市流動。
沈維正認為,今年A股市場表現將會比較穩定,因為國家計劃在今年推出戰略新興板以及注冊制,而這些通常只有在牛市裏才能推出來。這些都為中概股新一輪的回歸奠定了基礎。
但對中概股來,在未來一年中回歸A股市場也不是沒有風險。沈維正,“主要風險在於:第一,倘若A股尤其是中小創崩盤,中概股回歸的意義就將大幅降低;第二,如果美聯儲再加息,市場將崇尚現金為王,資金會從資本市場流出至短期債券市場,對美股來,走勢並不會太理想,而一旦美股破位,也會影響中概股的表現,從而影響其估值。”
陳晨也指出,國內資本市場創出的高估值能保留多久仍是未知數。因此,中概股私有化之后能否再在A股市場順利上市,以及能否將回歸國內轉化為企業發展的潛在動力,現在還不得而知。(編輯 李艷霞)
- 供應風險與需求疲軟拉鋸 油價短線震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