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外匯

公開市場繼續“蟄伏” 資金面難改中性偏緊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新華社記者楊溢仁

上海(CNFIN.COM/XINHUA08.COM)--央行於本周二連續第五次全面暫停了例行公開市場操作,“詢而不發”的舉動被業界視為維穩意圖堅定。分析人士指出,雖然月初存款準備金例行調整的時點已安然度過,但月中財稅繳款仍會給流動性帶來一定壓力,建議各方謹慎應對。

公開市場延續“零操作”格局

央行8日仍向公開市場一級交易商進行了三月期央票、7天及14天期逆回購和28天期正回購操作的需求詢量。


“之所以繼續暫停公開市場操作,可能是管理層認為目前的資金利率水平較為合理,沒有超出其調控目標。”東莞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陳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央行的貨幣政策仍然沒有轉向。如果后續7天回購利率落到3.3%以下,則央行可能會正回購或發行央票;如果在4.5%以上,央行可能會放水。目前的水平應該是合適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沒有套利空間。”

記者觀察到,本周公開市場的到期資金量為零,若央行周四仍不進行任何操作,則本周將是既不注資也不抽水的局面,可見央行的緊平衡戰略並未改變。

中債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8日收盤,銀行間回購利率繼續下探。其中隔夜、7天、14天回購利率分別行至3.248%、3.669%、3.683%的位置。

“雖然此輪流動性沖擊已基本過去,但資金面寬鬆仍遠未到來。前期市場的資金成本上升將部分限制后續資金成本下降的幅度,加上央行對於泡沫的擠壓和套利空間的限制等,預計資金價格很難回到年初的水平。”一位商行交易員向記者表示,“盡管11日和18日財政部將分別進行500億元的國庫現金定存招投標,但這相對於近期的財政繳款以及五大行分紅而言,依然顯得有些不足。”

無疑,央票發行的繼續暫停,並非意味著管理層對於流動性總量調控中性偏緊的政策立場發生轉變。未來央行在密切觀察國內流動性和基本面狀況的同時,必然將繼續發揮公開市場作為流動性穩定器的作用。

短期內貨幣政策“難緊”“難松”

再就宏觀面而言,國家統計局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6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2.7%,創下4個月來的新高;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2.7%,從2012年3月至今,已經連續16個月為負。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指出,“6月份的物價指數總體上還是反映了當前錢荒和錢多並存的格局。一方面,通脹預期導致人力成本和城市土地價格上升,進而家庭設備用品和居住類價格上揚。另一方面,實業投資低迷壓制了大宗商品價格,導致PPI繼續下降。”

多數業內人士認為,在物價兩極分化的大背景下,目前貨幣政策“難松”亦“難緊”。

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債券研究員姜超表示,“CPI雖有反彈,但PPI持續下跌,從兩者加權看整體通縮壓力仍在,個人判斷貨幣政策將保持穩健,難松難緊。”

陳龍表示贊同,“在CPI超出預期和PPI遜於預期的情況下,相信央行操作會更加謹慎。”

陳龍判斷,“7月中旬資金利率應該沒有向上的空間,11日和18日各500億元的國庫現金定存招投標,以及16日的1600億元央票到期,對於穩定市場流動性應該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7月底,隨著月末因素和海外市場的明朗,資金面重新回歸偏緊格局應該是大概率事件。”

資金面隱憂猶存仍需謹慎

“目前央行雖然表示會對審慎的金融機構必要時提供流動性支援,但放松的力度不會如去年逆回購那般,連續大規模操作,在美元走強的情況下,同業業務對流動性的牽制作用越來越大。”來自南京銀行的研究觀點指出,“我們認為后期央行對於存量資產的結構清查還會持續,對資金面的判斷亦不應過於樂觀。”

接受記者采訪的多位一線交易員坦言,管理層關於“合理調節流動性,維護貨幣市場穩定”的表態,並不意味著將放棄中性偏緊的貨幣政策基調。

考慮到外匯占款新增規模下降、準備金補繳等長期因素,在貨幣政策延續中性偏緊基調的環境下,預計下半年資金面也難以完全“放松”,且關鍵時點的流動性還會面臨一定壓力。

根據券商的測算,下半年金融機構超儲率將在1.3%-1.5%附近波動,整體上略低於上半年的水平。

從具體政策來看,由於公開市場工具更具靈活性和針對性,則準備金等工具的使用概率不大,央行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將繼續采用短期流動性管理工具調控貨幣市場。(完)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