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駭客入侵華爾街和紐時兩大報!?傳歐巴馬考慮報復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綜合報導 2013-02-04 14:07
《環球時報》綜合消息,最近兩天,「中國駭客」再次成為西方炒作的熱門話題。先是美國《紐約時報》於 1 月 30 日晚語出驚人地稱,該報成為「中國網路間諜活動」的受害者。緊接著 31 日,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出版商道瓊斯公司呼應說,這家報紙的電腦系統也「遭到中國駭客入侵」。
在上述兩家媒體高調聲稱「受害」後,有美媒爆料稱,歐巴馬政府正考慮在「中國針對美國的網路間諜行為」方面,對北京展開更堅決的行動。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安全與戰略研究所所長李偉 2 月 1 日表示,美國最好從自身查起。僅憑技術手段就定性為哪個國家做的,本身就很荒唐。
《人民日報》稱,美國一而再、再而三地將「駭客」帽子扣向中國,無非是在網絡領域渲染「中國威脅論」,為美國遏制中國戰略提供新理由。國家安全已成為美國實行貿易保護、經濟制裁最好的「遮羞布」,成為在全球範圍內誇大中國威脅的終極理由。
中新網報導,《紐約時報》 30 日發表長篇文章稱,數月來不斷有駭客入侵其電腦系統,盜取員工密碼和文件資料,有多達 53 人的電腦被入侵。報導稱,發現遭駭客襲擊後,該報聘請電腦安全公司「Mandiant」進行調查。該公司專家調查後認為,駭客首先入侵美國大學的電腦,然後通過那裏的電腦實施攻擊。這種攻擊與之前入侵美國軍方供應商電腦系統的襲擊來自同一批由中國軍方使用的高校電腦。
在《紐約時報》發出對「中國駭客」的指控後,美國《華爾街日報》的出版商道瓊斯公司於 31 日宣佈,該報電腦系統在過去幾年也成為「中國駭客」頻繁入侵的犧牲品。道瓊斯聲稱最近聘請專家進行調查,結果發現一起重大網路入侵活動,多個駭客組織入侵該公司網路,有些是通過北京辦事處商業人員的電腦入侵的,並進一步入侵其全球電腦系統。不過,道瓊斯公司承認,雖然遭到「中國駭客」入侵,但沒有證據顯示駭客試圖盜取商業情報或「不當取用客戶資訊」。
在上述兩家媒體引爆對「中國駭客」的新一輪指控後,一些外媒也紛紛聲稱遭到駭客威脅。英國路透社和美國彭博社均於 31 日表示,曾有駭客侵入或試圖侵入它們的系統,但無法確認攻擊源頭。即將卸任的美國國務卿希拉芯 31 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將矛頭指向中國,「我們必須對中國人講清楚,美國將不得不採取行動保護我們的政府和私營部門免遭非法侵入。」不過,希拉芯也承認,中國並不是唯一對美國採取或試圖採取「駭客行動」的國家。
美聯社 31 日爆料稱,歐巴馬政府已計劃就駭客問題對中國展開更堅決的行動。報導援引兩名匿名前政府官員的話稱,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正在準備新的《國家情報評估》,將把美國受到的網路威脅作為一個日益嚴重的經濟問題來詳述,尤其是來自中國的威脅。據稱,該情報評估將「指出中國政府在網路間諜活動中扮演了更直接的角色」,「強調白宮對這種威脅表示擔憂」,「並將採取更為積極的應對計劃」。
美國《華盛頓郵報》稱,雖然歐巴馬政府還沒有決定採取哪些應對策略,但行動可能包括威脅取消特定的簽證或在購買重要的中國商品前先進行國家安全評估。報導援引白宮發言人凱特琳海登的話說:「美國非常並且越來越關注網路入侵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的威脅,包括盜竊商業資訊行為。我們已經反復將我們的關切告訴給了中國高級官員,包括軍方,我們將繼續這樣做。」(接下頁)
[NT:PAGE=$]
中國外交部多次駁斥西方對所謂中國操縱「駭客」或進行「網路間諜活動」的指控。中方強調,這些說法缺乏事實依據,中國政府一貫反對並依法禁止和打擊包括網路攻擊在內任何形式的網路犯罪活動。中國本身也是駭客攻擊的主要受害者。中國國防部也曾嚴正聲明,沒有充分證據就指責中國軍隊進行網路攻擊,是不專業的,沒有根據的。
瑞士國家廣播電台 2 月 1 日就此事評論說,目前的技術幾乎不可能完全無誤地找到每次網路攻擊的幕後主使人,只能從攻擊人使用過的字母、代碼或伺服器等幾個指標上找到的一些蛛絲馬迹來假定攻擊源。《紐約時報》等美國媒體遭受網路襲擊或許與中國有關,但無論證據是否確鑿,這樣不顧及雙方經濟、政治和外交關係而赤裸裸指責一個國家的行為還是很罕見的。
李偉表示,過去,可憑 IP 地址追蹤駭客,但現在已行不通。如今,美國稱中國駭客對國家和經濟安全構成威脅,一定程度上是在轉移人們對國內矛盾的注意力。全球最強大的駭客組織在美國,美國還有力量強大的網軍。在這方面,美國始終走在世界前列,無論是技術水平、物理條件還是資源人力,沒有哪個國家能和美國相比。
對此,《人民日報》指出,美國如此抬舉「中國駭客」,但在證據提供上卻始終顯得含混而模糊。這回《紐約時報》與道瓊斯公司的理由,依舊與以往的指摘大同小異攻擊源的 IP 地址在中國。
香港文匯網報導,該報指出,稍懂點網絡知識的人都知道,網絡駭客攻擊具有跨國性和隱匿性, IP 地址根本不足以成為確認駭客來源的充分證據,這已成為互聯網的常識。對此,一直走在網絡技術前沿的美國不會不知道。
美國一而再、再而三地將「駭客」帽子扣向中國,無非是在網絡領域渲染「中國威脅論」,為美國遏制中國戰略提供新理由。國家安全已成為美國實行貿易保護、經濟制裁最好的「遮羞布」,成為在全球範圍內誇大中國威脅的終極理由。
面對中國經濟、科技的崛起,部分美國媒體和政客格外敏感,焦慮感增加,總喜歡戴著「有色眼鏡」指責中國進行「剽竊」、「陰謀」。而炒作「中國駭客」,顯然既能取悅國內民眾、吸引政治關注,又能對中國施加更多技術限制。
然而,一個值得注意的事實是,渲染「中國網絡威脅」的同時,美國網絡安全部隊在迅速壯大。恰在《紐約時報》和道瓊斯公司指責中國的前幾天,媒體爆出美國將5倍擴編網絡安全部隊的消息。這種「巧合」和「有條不紊」,難免讓一些國際觀察人士推測所謂「中國駭客」,大概又是美國政客遊說國會擴編「網軍」的新借口。
事實已經證明,美國這個以「網絡自由守護神」自居,卻又將網絡作為實施對外干涉與顛覆滲透的「利器」的國度,正不斷加速推進網絡軍事化與實戰化。而一直以來,美國軍方、某些互聯網高科技公司的高管以及部分政客,則是鼓吹「中國網絡威脅論」的「急先鋒」。
互聯網上,商業間諜、網絡駭客大量存在,任何國家部門或企業都可能遭受網絡攻擊。數據表明,中國是世界上遭受網絡攻擊最多的國家之一,僅在 2012 年 12 月,就有境外 3049 個 IP 地址通過植入後門對境內 11295 個網站實施遠程控制,其中位於美國的 IP 地址數量居首位,共向境內 4240 個網站植入了後門程序。儘管有相當數量的攻擊從技術角度都指向美國網絡,但中國卻並未對攻擊源作出簡單推斷和輕率結論。
作為互聯網大國,中國的法律明確禁止駭客攻擊,嚴厲打擊網上駭客行為,並一直以建設性姿態參與全球網絡安全領域的交流合作。在經濟全球化、信息化時代,信息安全已成為全球性問題,反制駭客離不開國際合作。無端污蔑指責他國,並在互聯網管理上施行雙重標準,不是負責任的大國所應有的作為。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