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么要閱兵?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9-03 18:35
來源:稷下學宮
原標題:我們為什么要閱兵?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今天,北京將舉行盛大的閱兵儀式,紀念歷史,展望未來。太和智庫研究員、知名時評人釋不歸先生今晨寫下了這篇隨感,獻給9.3抗戰勝利日。
公元1945年、農歷乙酉年,在原子彈的蘑菇云中,不可一世的日本帝國主義土崩瓦解。日寇的覆滅,當然是天理昭昭報應不爽,但侵略者的被打倒,是以無數的亞洲人民、尤其是中國軍民的鮮血和生命,以不忍目睹的焦土與廢墟換來的。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中國人民正以綜合性的反法西斯勝利大型紀念活動,來喚醒民族記憶中最銘心刻骨的部分,來引領今日大國崛起民族復興的和平之路。
左傳中有一句名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這句話高度概括了中國幾千年來一以貫之的治國理念和政治哲學。“祀”的本質是民族團結,是道德教化、更是文化傳承,祭祖是為強族,使文明得以不輟。
“戎”者兵也,敬祖法宗,保血脈之延續,保同族之存亡,是歷代權力者的責任。戎狄遍於四海,面對其他種族的威脅和挑戰,先人陵墓與同宗家園不能不保,生存機會和民族空間不能不爭,所以,修我戈矛、與子同仇,兵戎不可不備。
當國者,唯率百姓以敬先祖、以睦親族、以成教化,以懲百戎而已。和平年代呼喚著民族自豪和歷史使命感,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是不斷續的文明,是以史為鑒,與時俱進的文明。今天我們舉行以盛大的閱兵式為主要部分的反法西斯勝利紀念活動,不僅僅在於彰顯不忘英烈,不忘老兵,愛和平不怯戰的民族精神;不僅僅在於政治動員和社會管理能力全方位實戰演練,以及公共利益和人民權益之間透明的協調過程;更在於以紀念活動這塊國際關係試金石,加強“一帶一路”及與其他國家的政治互信和榮辱共同體建設。
有人不禁要問,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舉辦有多國參加的閱兵儀式,是否有“炫耀武力”之嫌?
他們不明白,“祀與戎”的意義,在於對十四年里為爭取民族自由而犧牲的3500萬死難同胞的祭奠,在於讓整個亞洲乃至世界各國見證中國對反法西斯勝利的重大貢獻。更在於以事實厘清歷史真相,以戰勝國的身份重塑中國的國際話語權!
他們不明白,“祀與戎”的意義,在於恢復對傳統文化和歷史的尊重;在於重建和發揚偉大的民族復興精神;更在於建立強大的武裝力量,敢於用武力捍衛民族利益和爭取生存空間,敢於擊退一切侵害中華民族利益的野心!
抗戰勝利迄今已經七十周年了,按中國的天干地支來說每六十年是一甲子,是完整的一個時間輪回,許多中國人已經淡忘了當年的戰爭。正所謂“忘戰必危、好戰必亡”,以抗日戰爭為代表的中華民族遭遇的內外危機、以及在生死存亡中誕生的民族意識、政治格局和全民族的集結與動員,都開了中國歷史的先河。中華民族抗戰的勝利,無論是從死亡人數還是斗爭的悲壯艱辛,都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犧牲!正因為此,我們以盛大的閱兵禮紀念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具有天然的正義性和必要性。今天的一切建設成果,如同高高矗立在廣場上的人民英雄紀念碑碑文所銘刻,歸功於那些為今天的和平而逝去的英雄!我們將銘記你們,並誓將感恩之心代代相傳、永志不忘!
(全國老兵致敬抗戰勝利日)
文明最重要的功能就在於能夠構建一種共同的時空模式,令有限的個體生命融入宏大的歷史敘事,使人類的自然生命循環因著建設性和目的性而賦予了崇高的意義。每一個民族和國家,都有自己的先祖、英雄和正史,用於構建本民族和國家的核心價值,只有這樣,社會和國家才能可能將眾多的個人凝聚在一起去從事普通人終其一生也無法完成的事業。不信青春喚不回,不容青史盡成灰,牢記歷史榮辱,堅持和平發展,構建崛起大國的和諧社會,是歷史賦予我們這一代的契機和重任。
今天,國人正面臨著歷史虛無主義和文化信仰迷失交織來襲的困境,面臨著四海之內皆戎狄的生存危機。值此抗戰勝利七十周年之際,重新解讀“國之大事,在祀與戎”的內在信念與智慧,不僅是一個具有數千年燦爛文化之民族的哲學思辨,也必然成為凝聚全民族走上復興之路的政治信念。
風起青萍之末,甘以碧血千秋,祈我國祚永昌!
- AI投資趨勢專家觀點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