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Reader之死開啟“智能訂”時代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導語:源托管服務商Superfeedr創始人兼CEO朱利安·吉利斯圖斯(Julien Genestoux)周六在美國科技博客Techcrunch撰文稱,Google Reader的關閉宣告了RSS讀器1.0時代的終結,但卻打開了智能訂系統的大門,一個更加聰明的訂讀時代即將到來。
以下是文章全文:
大伙都知道,曾經最流行的RSS訂工具Google Reader上周離我們而去了。同時我們也看到,“關注”(fellow)的按鈕如今也無處不在。看起來我們似乎迎來了一個轉折點,兩個相互矛盾的發展趨勢在這裏不期而遇:一個是日漸式微的RSS訂服務,一個漸趨普及的關注功能。如此看來,Google Reader訂服務及其龐大的市場份額倒成為了“關注”功能最大的攔路虎。它倒下后,分散、無處不在的關注功能如雨后春筍般在網絡上湧現。
RSS很好但太複雜
盡管RSS背后的意義是“真正簡單的聚合”(Really Simple Syndication),但毫無疑問,它對大多數用戶來說還是一款非常複雜的工具。別懷疑,因為你要知道,很多網民連瀏覽器是什麼都還不清楚,更別說讓他們理解什麼是URL(網址)和訂了。因此,出現在網站上的這些RSS訂服務按鈕對這類網民來說毫無意義。
讓我們來模擬一下用戶想把科技博客TechCrunch的資訊訂到Digg Reader服務的全過程吧。首先,用戶需要在TechCrunch的右邊欄中找到RSS訂的橙色按鈕。其次,點擊該按鈕他們會被帶到一個列出所有訂選項的頁面,供他們選擇想要訂的內容。再次,當他們點擊其中一類內容時,會跳出來一個“令人生畏”的XML文檔(到這一步很多不明就裏的用戶就打住了)。最后,他們需要拷貝該XML文檔的URL,前往Digg Reader中點擊新增訂條目按鈕,在彈出框中複製剛拷貝的URL,然后確認和驗證這條新訂。
對有經驗的網民或習慣於RSS訂過程的用戶來說,這個過程雖然步驟較多但相對來說比較簡單,但對那些初級網民或對RRS背后原理毫無所知的用戶來說,這可能會讓他們望而卻步。
網站需要給用戶提供乾淨利落的方式來帶動內容消費,用戶需要的是簡單便捷且無需登錄、無需同意複雜的服務條款就能訪問內容的流程。從這一點來說,RSS倒是合格的(前提是RSS訂條目已建立)。很多人認為,正是RSS的複雜性導致了該服務在大市場普及的局限性,這也是谷歌關閉Google Reader的原因之一。
訂無處不在
過去數年來,各種訂或關注功能如雨后春筍般興起。Twitter的關注功能可以讓你關注其他用戶;在輕博客服務Tumblr上,你可以訂其他用戶的博客;Facebook提供給用戶關注他人或公司的功能;在問答網站Quora上,用戶可以訂某個特定的問題;甚至在社交編程及代碼托管網站GitHub上,用戶還可以訂一段代碼。如上種種,不甚枚舉。關注功能的優勢非常明顯,用戶可以參與、接收通知以及從大量信息中挑選自己喜好的東西。
此外,關注幫助很多服務建立起圖譜來組織它們的數據,譬如Twitter的影響力圖譜,Quora的受歡迎度圖譜等。總之,關注就是影響力的體現。
但不幸的是,這些“各自為政”的數據圖譜是分割的,很難形成跨服務、全網絡的有意義的圖譜,以幫助組織全球的信息。在傳統網站中,谷歌的PageRank(網頁級別)連結圖就是一個著名的全網絡數據圖譜。通過掌握頁面與頁面之間互相連結的情況,谷歌PageRank能夠對網站的等級進行排名。
RSS訂圖譜?
如果我們能夠結合RSS服務的分散性和關注按鈕的普及性,那麼我們就有希望形成另一種跨全網絡的有意義的圖譜:訂圖譜。屆時,訂圖譜將帶來全新的查找機制。具體來說,如果同一個人關注了兩個來源,那麼這兩個內容源就可能被組合到一起,哪怕這兩個內容源之間沒有一點關聯。制定訂圖譜有一個較強的前瞻性,通過深入了解用戶與用戶之間信息傳播的路勁,可以幫助我們更快地檢測出某種趨勢。
好消息是,訂圖譜離我們不算太遙遠。這是因為:首先,多數提供“關注”按鈕的服務同時也提供RSS訂功能,Tumblr、WordPress、GitHub、Quora以及Facebook網頁都在關注按鈕之后都有RSS訂功能。其次,雖然很多讀者的讀習慣還是以“面向新聞”為主,但諸如跨平台任務設置工具IFTTT的興起,”基於RSS“的配置可用於創建觸發器,當網絡事件發生時,用戶可以設定后續的操作步驟。
雖然添加RSS訂到我們的關注工具同樣過於複雜,但諸如SubToMe之類的服務已開始手解決這一問題,力求在降低複雜度的同時不損害RSS的獨特優勢。
Google Reader的離開注定是”RSS讀器“1.0時代的終結,但它同時開啟了一個更好的”用戶意識“時代,一個擁有簡單易行的工具以及更有活力的生態系統即將來臨。如果我們繼續保持RSS的開放性,避免陷入信息孤島,那麼我們就能通過一整套全新的關聯數據方式,讓我們的網絡變得更加智能。(朱飛)
更多創業創新資訊,盡在
- 美股多頭!現金流布局關鍵在?聽蕭碧燕說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