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前海22項政策已落實16項 6月前全部搞定
鉅亨網新聞中心
中國發改委地區經濟司處長周毅仁昨(23)日在港出席「2013中國投資政策研討會」時透露,在國務院批覆明確的22項支持前海政策中,已有16項得到落實或基本落實,涉及金融改革、跨境人民幣業務、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仲裁服務、電信業合作以及教育、醫療等方面展開合作試點等多個領域,餘下6項支持政策將力爭在今年6月前全部落實或基本落實。
香港《文匯報》報導,周毅仁表示,前海開發建設正有序進行,當地積極推動土地整備,全面完成填海工程。對於港企最關心的土地審批問題,他回應稱,前海的土地政策的實施和審批「在(廣東)省、(深圳)市職權范圍之內」,中央只規定前海的建設用地在總規模上應給予傾斜,但具體土地如何使用、如何審批,「這個職能更多的是在深圳市,而深圳市有可能把部分職能下放給前海管理局」。
他補充稱,前海管理局可以行使副省級的行政職能,有經濟管理的權限,因此具體的用地政策,將由前海管理局來具體掌握。
有港企質疑南沙新區的優惠政策偏少,周毅仁解釋稱,此前的橫琴、前海新區,中央已經給予了比較明確的財稅優惠政策,因此當廣東省提出南沙新區規劃時,中央從全國平衡角度出發,認為「一味從財稅優惠的角度餘地不大」。
周毅仁表示,目前國家的政策都是方向性的,沒有指明給予多大的支持力度,也沒有指明哪一類產業可以受到多大優惠,但已經「開了個口子」,未來如何落實相關政策,「由於南沙新區是跟港澳全面合作的示範區,因此也想更多聽到港澳的意見和訴求」。
周毅仁並指出,國家實行前海、南沙、橫琴三方合作區的建立,主要是出於多個方面的考慮:首先是想通過三個合作區的建立來加強內地與港澳的合作,通過合作「向港澳學習,特別是學習香港與國際接軌方面的制度和規範運作的程序」,同時促進內地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市場經濟體系的建立;其次是進一步拓展港澳的發展空間,通過內地來開闢一些特殊的合作區域,有利於拓展港澳發展空間,並促進產業及其他方面的發展。
商務部副部長王超昨日表示,香港與大陸可以加大在前海、橫琴和南沙地區的合作,參與大陸創新產業和服務業的發展。他又透露,今年首季本港在內地新設的企業為2453間,投資額同比升2%至176億美元,其中非金融類的投資額為167億美元。至於中國大陸,他稱仍是最吸引外資的國家之一,去年吸引外資的數額雖然錄得下跌,但跌幅僅為3.7%,遠小於全球的跌幅18%和亞洲的跌幅9.5%。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