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A股港股

私募首度試水公募業務 星石投資欲「化繁為簡」

鉅亨網新聞中心


每經記者 徐皓 發自上海

    雖然公募基金 「舉步維艱」,但仍然是私募眼中的「肥肉」。


    今年證監會發文允許包括私募在內的資產管理機構進入公募基金業務,近日,北京星石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星石投資)在其官網的組織架構圖中新加上 「公募業務部(籌)」這一分支。這是首家明確表示將開展此業務的私募基金公司。此外,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其他私募機構中,景林資產管理公司也在開始人員招募等一系列籌備動作,而深圳金中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也有此意向。

星石的「經濟」賬/

    「成立公募部是在內部反覆討論後近期得出的結果。」星石投資的高管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確認。

    星石投資成立於2007年,目前旗下管理著30多只產品,總資產規模在40億元左右。是目前滿足開設公募業務門檻的8傢俬募機構之一。

    「一開始得知放開公募業務後都感到很興奮,但仔細想想也有很多疑慮,一個是後台以及前端銷售端需要鋪很大的攤子,同時投研也需要大量人力的支撐。」該高管表示。事實上,在《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對私募機構的意向調查中,絕大多數表示開展公募業務『燒錢』的擔憂。「如果能順利實現後台外包,其實新增成本不會太大。」星石投資的高管表示,「粗略估算5~10個億規模能夠覆蓋成本。」

    人力成本是資管行業最大的一筆開銷。據瞭解,目前星石投資70%的成本在人力上,其主要通過合夥人制度來解決人力成本問題,目前公司核心投研人員都已持股。由於研究可以共享,星石投資本身就有20人左右投研團隊,因此並沒有新增成本。而公募方面的投資人員也從原有團隊中劃撥。

    銷售端星石投資則計劃主要採用外包模式,將與私人銀行、第三方銷售機構進行合作。「作為老牌公司,說服銀行幫你賣產品並不難,核心問題在於是否像基金公司無限量追求規模。我們沒必要一上來就追求規模,所以市場鋪設就沒必要太廣,也不用投很多廣告,只與熟悉程度比較高的渠道合作。」

    此外,基金清算等後台系統也考慮外包,「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都有現成的系統,只等證監會下批文。」

羅敏領銜進軍公募/

  此次進軍公募,星石投資可謂「輕車簡行」,在機構設置和人員配置方面都頗為精簡。[NT:PAGE=$]

    據瞭解,其公募業務部為平行於(私募)投資部、研究部的部門,人員主要為基金經理加一些工作人員,其他資源都與公司共享。公募部與私募的架構相似,為多基金經理制,由星石投資目前的首席投資官也是第一批合夥人羅敏領銜,另外還有兩位行業基金經理。

    星石投資的高管表示,公募部的基金經理都是由內部劃撥過來,每個人都有持有公司股權。

    目前星石投資官網上披露的基金經理共有6人,這意味著其將一半的投資人手分配到了公募業務上。而羅敏亦是星石投資經理中除江暉外的「二號人物」,簡歷顯示其擁有13年投資經歷,在新華人壽和長盛基金曾有任職經歷。另據瞭解,羅敏此前管理的私募組合佔比20%左右。

    「目前私募的競爭也相當激烈,高淨值人群的數量相對有限,經歷了前幾年的快速發展其實目前產品已經相對飽和。」不過星石投資的高管仍表示,公司的重心仍放在私募業務上,公募業務還有待做出業績後再圖發展。

私募產品的「放大版」/

    由於目前公募基金中尚無「絕對收益」類型的產品,此番星石投資如此急迫地進入這一市場,也是為抓住首發優勢佔領絕對收益這一領域。

    目前星石投資也已經計劃好未來的公募產品。據介紹,該產品將是目前星石星石投資私募產品的「放大版」——在放大收益的同時也將放大波動。統計顯示,星石一期在2007年以來的每個自然年度都獲得了正回報,最大下行風險均控制在5%以內。

    星石一直以來的投資方法主要是依據其自己開發的「收益風險配比模型」的結果來做資產配置,「私募的客戶對風險較厭惡,因此投資中相對於收益我們更重視風險的控制。」

    事實上,目前星石的30多個產品都是按照上述同一策略複製的,「其實只有一個組合」。而此次針對公募的產品將是在原有私募產品上延展而來的第二個產品。

    「模型結果出來後,在控制風險的情況下更多地偏向收益,把下行風險放大一倍,收益也放大一倍。這樣的風格適合大眾投資者,能承受更大些的波動來換取更高的收益。」不過,由於放大風險容忍區間,因此可能不一定能保證每一年度都是正收益。

    星石投資的高管表示,「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中將只做這麼一個產品,即使再發行也是複製模式。」[NT:PAGE=$]

公募機構新對手/

  除了星石之外,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瞭解,其他私募機構中,景林資產管理公司也在開始人員招募等一系列籌備動作,而深圳金中和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也有此意向。相對於星石投資而言,景林資產的動靜更大,據悉已經從公募基金中挖去不少人員。

    星石投資的高管認為,與其他資產管理機構不同,私募缺乏強有力的股東背景、也沒有資本優勢,但「我們與公募基金公司的最大不同是:不用在短期內證明自己。」

    該高管表示,「私募的核心優勢就是合夥人制,合夥人往往都是明星基金經理出身,具有投資管理能力優勢。」同時,合夥人們也普遍較為審慎和追求實際,更在意長期的成功而非短期績效。

    此外,業內人士認為,私募做公募最大的障礙還是在於能否很好的定位,核心優勢是否能做較好延展,如果不能延展,只是為做公募而新建一個公司,那就與現在的新基金公司相比而言就並沒有明顯優勢。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