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義桅:中國的朋友圈為何越來越大
鉅亨網新聞中心
文章來源:《國關前沿通訊》公眾號
習主席在新年賀詞中說:“我們只有一個地球,這是各國人民共同的家園。這一年,我國領導人參加了不少國際會議,開展了不少外交活動,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參與了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等國際事務。世界那么大,問題那么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看到中國方案,中國不能缺席。面對身陷苦難和戰火的人們,我們要有悲憫和同情,更要有責任和行動。中國將永遠向世界敞開懷抱,也將盡己所能向面臨困境的人們伸出援手,讓我們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習主席的這番話充分展現了大國領袖的大胸懷、大視野、大擔當,闡明了中國在新的歷史時期積極參與國際事務、引領全球治理,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與擔當。
在習主席的領導下,中國特色的大國外交以天下為己任,鼓勵各國走符合自身國情的發展道路,積極提供國際公共產品,受到國際社會的歡迎。中國倡議成立的亞投行,開啟了國際金融治理體系變革的大幕,57個創設會員國的良好開局見證了世界對中國領導作用的積極肯定。在 “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戰略對接協議,開展國際產能合作,從高鐵、核電到電信等裝備制造業的合作方興未艾,合作開發第三方市場蓄勢待發,中國成為國際合作的引領者。
在習主席的領導下,中國積極解決人類與各國的共同關切,在新舊國際秩序間起到協調、紐帶作用。中國提出援非十大舉措,讓非洲領導人激動不已——“非洲想到的,中國提出了;非洲沒有想到的,中國都想到了”。中國是第二大經濟體、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新興國家,為此能在新舊國際秩序中扮演橋梁與紐帶角色,促成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的成功。人民幣被納入imf一籃子貨幣,是國際金融秩序對中國份量的認可,推動了國際金融格局變革。
在習主席的領導下,中國積極倡導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及人類命運共同體,反映世界人民心聲。習近平主席去年秋季訪美和聯合國總部,踐行中國大國擔當,推進新型大國關係與新型國際關係,使合作共贏成為21世紀國際關係主旋律。從減貧、經濟增長和維和等各個領域,中國的世界貢獻有目共睹、舉世稱贊。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平均貢獻超過三成,高出美國一倍。因此,中國的和平、發展、合作理念得到廣泛認可,加入oecd發展中心是標志之一。土耳其g20峰會,被稱之為中國“十三五規劃”的國際版。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召集發展峰會、婦女峰會,應者云集,交響稱贊。推而廣之,中國的和平、安全、外交理念、網絡治理觀也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認可與認同。
今天,中國全面升級對外關係,目前已同67個國家、5個國際組織建立起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中英達成構建面向21世紀全球全面戰略伙伴關係並開啟黃金時代,產生良好的激勵效應。“一帶一路”倡議得到6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積極響應,20多個國家與中國簽署了國際產能合作備忘錄,中國周邊外交全面升級。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及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七十周年,中國舉辦大閱兵,49國政要出席,五大洲都派方隊參閱。中國成功舉辦中非合作論壇與中國-中東歐領導人會晤,非洲5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中東歐16國領導人悉數出席。
此外,中國成為設置國際議題、解決國際熱點問題、影響國際秩序走向的關鍵因素。中國援助非洲應對埃博拉疫情,可歌可泣。繼亞投行完成組建,今年將正式運作,上海合作組織的新發展銀行也將年掛牌。在中國等積極斡旋下, 伊朗核問題去年達成全面協議,有力推進了全球核不擴散進程。
總之,世界對公共產品日益增長的需求與落后的供給能力之間的矛盾,正是中國的世界期待;積極回應世界的中國期待,為解決人類共同關切和世界各國人民面臨的問題服務,是中國朋友圈越來越大的根本原因。
(作者是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