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郎眼10:我們離幸福還有多遠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5-09-02 08:20
書名:《財經郎眼10:我們離幸福還有多遠》
作者:郎咸平王牧笛 王今
出版社:東方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年9月
作者簡介
郎咸平,著名經濟學家。美國沃頓商學院博士,曾任沃頓商學院、密歇根州立大學、俄亥俄州立大學、紐約大學和芝加哥大學教授。主要致力於公司監管、項目融資、直接投資、企業重組、兼並與收購、破產等方面的研究。
王牧笛,廣東電視臺制片人、主持人。出生、成長在黑龍江畔,求學、畢業於北京大學,獲外交學碩士學位,法學、哲學雙學士學位。
王今,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新聞系。主任記者,廣東衛視“金話筒:節目主持人,全國百家節目主持人。作品連續十年獲全國新聞大獎。
內容簡介
本書從百姓民生角度出發,以社會熱點事件為引子,探討當下中國在價格改革、文化娛樂、食品與環境安全等方面的困境與出路,以“郎旋風”一貫的“毒舌”風格,強調中國在新常態下亟需練好哪些“內功”。
交通擁堵為何越治越堵?誰來保障我們的水安全?公務員該不該漲工資?中國式學前教育體制,弊在何處?我們的高校招生公平嗎?國產電影,是泡沫還是機會?藝術品交易市場緣何大起大落?民生領域該不該市場化?新常態下,“國民家長”郎咸平為你解讀當下最受關注的民生問題,你想知道的,都在這里!
本書共四篇內容,第一篇討論公共生活的文藝領域。這不僅因為文化產業是發展最為迅速的產業之一,並且文化藝術也深刻影響著我們看世界的方式以及對幸福的定義。中國正在形成一個日益龐大的中產階級群體,他們有著較多的閑暇與較高的文藝品位,對高質量的文藝作品有著強勁市場需求。中國文化產業能在多大程度上滿足這種需求,事關產業發展,事關文化傳承,事關軟實力之爭,事關百姓之幸福。
第二篇討論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政府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問題。老百姓(603883,股吧)出門辦事難,公共交通系統擁擠不堪。接連曝光的幼兒園老師虐童事件與“藥兒園”事件,更讓80後家長們陷入集體性焦慮。正是這些瑣碎又具體的“小事”讓幸福感離我們越來越遠,也凸顯了政府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的能力亟待提高。
第三篇討論教育與青少年問題。在中國,教育問題怎么重視都不為過,把下一代培養成為棟梁之材就是一個家庭最大的幸福。對於國內教育,目前最大的問題依然是教育資源分配嚴重不均和高考招生中的地域歧視,教育改革的關鍵是公平問題。寒門學子能否通過自身奮斗獲得一個光明的未來,事關每個普通家庭的根本幸福與國家的根本命運。
最後一篇談食品與農業安全。不可否認,這已經是老生常談了,然而卻是常談常新、始終未能解決的大問題。當務之急,是徹底反省我們在食品與農業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領域對外資的開放模式,重建農業合作社模式,保護小農利益與農業安全,重新找回老百姓的安全感與幸福感。
序言:幸福與公共生活
在這個高歌猛進、一路狂奔的時代,財富的雪球越滾越大,為什么幸福的感覺卻似乎離我們越來越遠?任何有過真實生活經驗的人都知道,所謂幸福,很大程度是與他人相關的。不僅導致幸福的親情、愛情、友情與他人密切相關,並且很顯然,導致不幸的挫折、傷害以及由此而來的焦慮、痛苦等情緒同樣因他人而起。與傳統的熟人社會不同的是,在高速運轉的現代社會中,決定我們幸福與否的“他人”不僅僅是密切接觸的熟人圈子,更包括無數個陌生人。我們與無數個陌生人組成了息息相關的生活共同體,每個共同體成員對他人的幸福都負有責任。這也是本書所討論的主題——公共生活的質量如何決定了我們的幸福。
本書分為四篇,第一篇討論公共生活的文藝領域。這不僅因為文化產業是發展最為迅速的產業之一,並且文化藝術也深刻影響著我們看世界的方式以及對幸福的定義。中國影視行業正進入一個爆發式增長階段,但從電視劇、電影的中外對比我們可以看到,無論從產業規模、標準化生產流程,還是從作品創新性、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上說,我們與美、日、韓等文化輸出大國還是存在相當差距的。同時,藝術品市場亂象叢生,存在嚴重的非理性投資與暗箱操作行為,泡沫嚴重,普通投資者的利益很難得到保障。中國正在形成一個日益龐大的中產階級群體,他們有著較多的閑暇與較高的文藝品位,對高質量的文藝作品有著強勁市場需求。中國文化產業能在多大程度上滿足這種需求,事關產業發展,事關文化傳承,事關軟實力之爭,事關百姓之幸福。
第二篇討論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政府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問題。中國老百姓一生中要辦103個證件,開個雜貨店要辦20多個證件——由於事事都需要與政府部門打交道,導致部分公務員忙得要命,卻實際效率低下;老百姓出門辦事,公共交通系統擁擠不堪,如果選擇自己開車不但停車費高,而且堵得一塌糊涂;送孩子上幼兒園也不放心,接連曝光的幼兒園老師虐童事件與“藥兒園”事件,更讓“80後”家長們陷入集體性焦慮。正是這些瑣碎又具體的“小事”讓幸福感離我們越來越遠,也凸顯了政府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的能力亟待提高。數據顯示,我國公務員的工資水平相對國民收入而言居世界前列,如何相應提高公務員群體的工作效率與服務水平,將是改善公共生活、提高全體國民幸福感的關鍵所在。
第三篇討論教育與青少年問題。在中國,教育問題怎么重視都不為過,把下一代培養成為棟梁之材就是一個家庭最大的幸福。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的出國留學潮至今方興未艾,更有愈演愈烈之勢,並且朝低齡化發展,中學產生為出國留學的“排頭兵”。為了在這個龐大的教育市場中分得更大的蛋糕,歐美高校競相以“開學店”的方式來招攬中國學生。而伴隨著新一輪留學熱而來的,是史上最大“海歸潮”,海歸找工作難再次成為熱門話題。因此,如何在紛亂的教育市場進行理性選擇,也許是望子成龍的家長們應該慎重考慮的問題。對於國內教育,目前最大的問題依然是教育資源分配嚴重不均和高考招生中的地域歧視,教育改革的關鍵是公平問題。寒門學子能否通過自身奮斗獲得一個光明的未來,事關每個普通家庭的根本幸福與國家的根本命運。
最後一篇談環境與公共安全。不可否認,這已經是老生常談了,然而卻是常談常新、始終未能解決的大問題。這其中除了我們自身的食品安全監管問題,也包括在國內市場快速開放、外資大舉進入的背景下產生的新問題。隨著世界水務巨頭相繼蠶食中國水務市場,國內水價節節攀升,而水安全隱患卻層出不窮。洋水務只漲水價,卻不愿投資改善水質的短視行為,已然傷害到老百姓的核心利益,可以說與政府引入外資的初衷背道而馳。在奶制品行業,隨著中國完全融入國際市場,受國際奶價波動的影響越來越大,頻繁出現奶農因鮮奶滯銷而大規模“殺牛倒奶”現象。且不僅是奶業,牛肉、豬肉等肉類產業也在進口產品面前節節敗退,農民個體需要承擔巨大市場風險,農業安全也岌岌可危。當務之急,是徹底反省我們在食品與農業等關係國計民生的重大領域對外資的開放模式,重建農民合作社模式,保護小農利益與農業安全,重新找回老百姓的安全感與幸福感。
我們已經看到,財富增長並不是幸福感的唯一來源,甚至不是最重要的來源。財富在本質上是排他性的,幸福生活卻是必須共同創造與共用的。如何在共同生活中積極創造一個安全、和諧、公正、豐富的公共空間,也許才是真正的幸福之本,也是每一股社會力量——政府、企業、社會團體、個人,應該重新思考的問題。
透過現象看本質:治堵要靠城市建設系統工程
我們有一個錯覺,就是只看到倫敦、東京、新加坡、香港的停車費比我們貴,以為把停車費提高了,就可以像人家一樣解決擁堵。殊不知人家停車費高是有原因的,這些城市都有非常科學的城市建設系統工程,有完善發達的公共交通系統作為基礎。一般人不需要開車去市中心,乘大眾交通(600611,股吧)工具非常方便,價格也低。所以停車場是給少數人停的,停車費高一點對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沒什么影響。我們從來就是一切問題只看表面現象,而不去探討事情的本質。
什么叫系統工程?舉個例子,我們很多城市的高速公路旁邊挨著環城公路,而環城公路上的所有車輛進入高速公路就一個口進入,所以這里非常擁堵。還有,我們的高速路一般都連在環線上,而你要上高速就必須先上環線,造成環線擁堵。而像紐約,市區內就有十幾條公路直通高速路,車輛可以快速疏散到外圍,所以不會造成擁堵。這就是系統工程。
在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中,地鐵、輕軌的運力最大,是緩解擁堵的最佳手段。這也是系統工程的一個環節。廣州、北京、倫敦跟東京四個城市的人均地鐵軌道長度,北京、廣州是最低的,人均地鐵軌道長度在0.02米左右;排第一的又是東京,0.172米,是我們的8.5倍;倫敦0.052米,是我們的兩倍多。
因此,我們的地鐵、輕軌的建設密度是嚴重不足的。這又造成了一個后果,就是老百姓情愿開車忍受擁堵,也不想坐地鐵,因為在北京坐地鐵基本沒有尊嚴可講。網上流傳著很多日本地鐵擁擠的畫面,其實那些都是日本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照片,現在日本的地鐵高峰期滿載率只有95%。至少人和人之間是有空間的,而北京地鐵的滿載率在120%以上。很多人都說,早晚高峰在北京坐地鐵真的是噩夢,人和人之間沒有絲毫距離,要等好多趟才能上車,轉身的空間都沒有,你完全不用擔心自己會摔倒。你想想如果每天要在這種環境下待一兩個小時,誰受得了?
說完地鐵,我們再來看公交車的情況。廣州、北京、倫敦跟東京四個城市的每千人擁有公交車數量。東京又是排第一名,每千人擁有公交車2.4輛,倫敦是1.13輛,北京是1.01輛,廣州最差,是0.84輛。
其實,如果乘公共交通出行非常方便舒適,自己開車出行又花精力又浪費時間,沒人愿意開車。就像今天的日本,大概從10年前開始,擁有汽車的家庭不斷減少,導致公寓停車位空置率持續增高。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日本最高,86.6%,自己開車的人只有13.4%而已;倫敦乘公交出行的人約70%,自己開車出行的人不到30%;廣州,公交出行比例60%;最差是北京,公交出行比例只有46%。這就意味著自己開車出行的人達到54%,這也難怪北京成為“首堵”了。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