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馬來西亞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個股

中信銀行前員工捲入理財詐騙案 部分資金用於高息攬儲?

鉅亨網新聞中心


每經記者 李玉敏 實習記者 張威發自北京

    昨日(4月16日),鄭州市民胡先生等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反映,2011年6月至10月期間,中信銀行鄭州黃河路支行前副行長郭文雅以及賈芳芳等人以中信銀行“聯合理財産品”爲誘餌,在中信銀行的辦公場所詐騙117名客戶共計4022萬元。


    據受害人介紹,郭文雅等人把以理財名義騙來的錢再高息放出去,最終於2011年10月底因資金鏈斷裂才使得事情敗露。

    在一份由受害人提供的情況說明材料中,賈芳芳稱:“讓我負責樓上的理財工作,條件是業務上由行裏領導。然後把來行裏貸款的客戶介紹給我,把客戶理財的資金以高息貸款借出去。利差收益部分用於支付高息買點完成攬儲任務。”

    昨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聯繫中信銀行鄭州分行以及黃河路支行,不過相關電話未有人接聽。記者隨後致電中信銀行總行,該行相關人士稱,此前網上報道的很多內容與事實不符,此事核實也需要時間。

    此外,昨日有消息稱,中信銀行相關負責人對上述事件表示,2011年在中信銀行鄭州黃河路支行發生的員工私賣“理財産品”事件,目前已經進入法律程式,一切等候法院的判決。

    鄭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專案組一民警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有關中信銀行鄭州黃河路支行的案件已經送到檢察院。

客戶稱銀行辦公室內開私鋪/

    胡先生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經一位元擔保公司的朋友介紹,他知道了中信銀行所謂的“聯合理財産品”。他和妻子在黃河路支行營業廳的一樓貴賓室內,有人給他遞了印有中信銀行的名片,告知這個理財品是用於銀行攬儲和借給需要的企業,有中信銀行作擔保,安全性好,每天利息高達1.3‰。

    胡先生稱:“合同是在銀行2樓辦公室簽的,錢是在郭文雅辦公室裏用POS機刷走的。”拿了兩個月的利息後,2011年10月底,郭文雅因不能兌付本息後事情敗露。胡先生一共投入了49萬元,在追回15萬元後至今還有34萬元血本無歸。

    胡先生被告知,之前的業務員都不是銀行的員工,郭文雅也已離職。這款産品不是中信銀行發售的理財産品,而是給企業的借款合同。合同中也並未有中信銀行的擔保,甚至借款企業的公章都是郭文雅等人僞造的。[NT:PAGE=$]

    據受害者統計,和胡先生情況類似的一共有117人,目前仍有4022萬元尚未歸還。而在受害者中,投入資金最多的高達200多萬,少的5萬到數十萬元不等。多位元受害者均稱,介紹理財産品和簽合同都在中信銀行的辦公室內,多數的錢都是用POS機刷走的。

    據受害者稱,鄭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已經於2012年1月份正式立案偵查。經過半年多的偵查,發現郭文雅、賈芳芳等人利用鄭州當地多家公司名義簽署的貸款合同均爲虛假合同。郭文雅被以“金融詐騙罪”批捕、賈芳芳因懷孕取保候審,相應涉案財産已被查封。

    4月16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撥打了鄭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專案組電話,一位元民警表示,有關中信銀行鄭州黃河路支行的案件已經送到檢察院了,等檢察院走下一個環節。她表示,公安機關在調查過程中,檢察院法院已經提前進入了,共同商討案情。

    隨後,記者撥打鄭州市檢察院公訴電話,但無人接聽,後撥打鄭州市人民法院立案大廳電話,對方表示要瞭解相關情況需拿身份證到立案大廳去查,記者表示身在北京不方便去那邊時,對方告知了服務中心查詢電話,但撥打卻無人接聽。

客戶經理也是“受害者”?/

    在一份由受害者提供情況說明材料中,賈芳芳稱:“到了2011年5月份,中信鄭州黃河路支行攬儲任務很重,巴行長和郭文雅找到我,讓我幫他們完成任務,從擔保公司找幾個業務能力好的業務員到銀行做理財工作。”

    賈芳芳表示:“於是,2011年6月份,我從河南××擔保有限公司介紹了幾個業務員,經郭行長面試,巴行長批准,這些業務員填了入職申請表,進行了銀行業務培訓。對本科學歷的王某錄用爲銀行員工,其他學歷不夠的給一年的試用期,看到時業績決定是否轉正。行裏爲每個人印了中信銀行的名片,全部安排在中信銀行黃河路支行2樓辦公,並準備設立理財二部。”

    賈芳芳的上述說法也得到了曾是“理財客戶經理”的劉明(化名)證實。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前他是一家擔保公司的員工,後來是賈芳芳介紹他們去的中信銀行黃河路支行工作。2011年6月份入職,填過入職申請表並有專門的人給他們做過理財培訓。

    劉明稱他也是受害者。在銀行,他的工作內容就是去拉客戶來買“理財産品”,銀行的要求是根據業務決定是否轉正,爲了能轉正他和很多客戶經理都用自己的錢或者借來的錢去買。他個人也買了將近100萬元,其中絕大部分是借的。[NT:PAGE=$]

    據劉明介紹,他們這些從擔保公司找來的客戶經理並沒有底薪,只有業務提成,辦公地點是在銀行內,除了已經轉正的王某,其他人都沒有工位,簽合同一般是在會議室或者郭文雅的辦公室。2011年10月底,郭文雅事情敗露時,包括王某在內的理財客戶都被中信銀行攆了出來。

    劉明表示:“郭文雅提供一些用款方的資料,讓我們去找理財的客戶,她說是聯合理財,有銀行的擔保,我們也是這麽給客戶說的。客戶的利息有當場返、每個月一返等多種方式。客戶理財的現金要存到郭文雅指定的賬號,或者直接在pos機上刷。”

    據瞭解,郭文雅等獲得的理財資金並未進入銀行,而是拿出去放高利貸。劉明的週邊人員只負責拉客戶,放款的事可能之後賈芳芳參與。

    賈芳芳在上述情況說明材料中稱:“在中信鄭州黃河路支行從事理財的工作中,用於銀行業務給客戶貼息支出1000余萬元,主要用於承兌彙、訂單、高息攬儲買點。”

多人共用一個工號/

    對於中信銀行撇清關係的做法,受害者和此前的客戶經理都表示不認同。一位客戶經理稱:“郭文雅當時是銀行的在職員工,而且還是領導,10多人的理財客戶經理團隊在銀行辦公長達3~4個月,銀行竟然會不知道。”

    賈芳芳也表示:“出事後我感覺是中信鄭州黃河路支行的領導欺騙了我,欺騙了客戶。巴行長和郭文雅爲了完成儲蓄任務給客戶造成了3700余萬元的經濟損失(利息未算)。也給我和業務人員造成了傷害和經濟損失。現在我願意盡一切能力賠償客戶損失,承擔由於自己無知所應承擔的法律責任。”

    另外,在賈芳芳的情況說明材料中,也道出了中信鄭州黃河路支行曾在高息攬儲的情況,其表示:“2011年6月份,在黃河路支行行長辦公室巴行長和郭文雅給我談話,讓我負責樓上的理財工作,條件是業務上由行裏領導。然後把來行裏貸款的客戶介紹給我,把客戶理財的資金以高息貸款借出去。利差收益部分用於支付高息買點完成攬儲任務。其餘的歸我支配,因爲我過去一直和郭行長合作,所以私下郭文雅跟我要20%作爲合作條件,我也同意了。”

    劉明也表示在銀行拉客戶來理財的時候,他也曾在月末以每天1.3‰的利息幫助拉存款。“攬儲有這個專案,錢存到誰的號下面,就算誰的業務,我們都是用郭文雅的工號操作的,高息的錢是賈芳芳安排人給的。每個月攬儲,有多少資金缺口一般都是口頭說,爲了規避檢查,不發文字的東西。”

    在受害者提供的銀行客戶經理名片上,除聯繫方式也都有工號,除已經正式入職的王某工號爲“20000442”,其他人的工號都是同一個,即“20000328”,不過,該工號是不是郭文雅的,暫未獲得證實。

文章標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