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評論:歐元區依然是德國天下
鉅亨網新聞中心
導讀:財經作家凱西(Michael Casey)在MarketWatch撰文指出,雖然德拉吉的債券購買計劃激怒了德國,但是實際上,歐央行並沒有執行這一計劃,而且他們本質上所採取的,也是德國最希望看到的強勢貨幣政策,哪怕這會損害外圍國家的利益也在所不惜。
以下即凱西的評論文章全文:
最終,還是德國人贏了。
六個月前,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不顧德國央行的反對,強行通過了主權債務收購計劃,不啻於捅了馬蜂窩——可是,六個月之后,這一計劃從沒有真正兌現過。
只是,盡管西班牙和義大利這些相關國家的執政者瞻前顧后,沒有勇氣向歐盟正式發出啟動收購計劃的要求,但歐央行可能會介入,僅僅這一誘惑力十足的前景本身就已經推動了西班牙和義大利國債價格的上漲,壓制了其收益率。與此同時,歐元對美元匯率上漲10%,對日元匯率上漲25%。
盡管這復甦確實反映了大家認為歐元區還將繼續存在的信心,但是這並不意味歐洲已經開始擺脫麻煩了。這其實是意味德國央行對強勢貨幣和價格穩定的根深蒂固的重視依然持續在對歐央行生重大影響。這對歐洲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還有待於未來的觀察。
不過,一個問號也就此浮現出來。歐洲其他國家有很多都深陷衰退,僅存的希望就是一場出口引導的復甦,他們對於強勢匯率到底還能忍耐多久?
盧森堡首相、歐元區財長組成的歐元集團主席容克周二打響了第一槍。據報導,容克宣稱歐元匯率“高得危險”。容克的誇張顯然不適用於歐央行的購買力和外貿加權匯率指標,后者實際上是低於長期平均水平,但是顯而易見,容克的吐槽代表了許多處於困境中的歐洲商家的聲音,在他們看來,貨幣的走強正在削弱他們的競爭力。
所有這一切的發生,歐央行全不費舉手之勞。德拉吉宣稱要採取“任何必要手段”來拯救歐元之后的六個月時間當中,歐央行沒有購買任何債券,沒有對利率做出任何調整,他們的資負債表實際上是縮小了。德國的觀察家們曾經對德拉吉進行了各種各樣的抨擊,比如基社盟的多布林特(Alexander Dobrindt)甚至警告說,這位義大利央行銀行家正在成為“歐洲假鈔製造者”,但是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央行實際上是適度收縮了貨幣供應。同期之內,美國的聯儲推出了無限制債券買進計劃,而且發誓在失業率降低到6.5%之前會一直保持零利率,而歐央行卻在執行強勢貨幣政策。
上周,德拉吉再度上演奇跡,憑一個人的力量改變了全球資經理人們的計算公式。歐央行連續第六個月將基準利率穩定保持在0.75%之后,他在每月新聞發布會上宣佈,這是一個全體一致通過的決定,二十三日組成的行長委員會沒有經過任何討論。
這樣的說法隨即引起了懷疑。比如說,西班牙的年輕人失業率已經超過50%,該國的央行行長怎麼可能坐視歐元區的利率繼續高於美國、日本、英國和瑞士?不過無論怎樣,這一消息所傳達出的信息是非常清楚的:歐央行繼續將價格穩定鎖定為唯一的目標,哪怕讓許多成員國因此受到一定的痛苦也在所不惜。
很自然,這樣的強硬態度會鼓舞投資者買進歐元,后者的收益率現在已經明顯高出了被聯儲的超級寬鬆貨幣政策不斷稀釋的美元。歐央行和聯儲不同,他們除了價格穩定性之外並沒有其他的任務,沒有誰要求他們去保證充分就業。
然而事實正是,失業和缺乏競爭力正在蠶食歐元區,尤其是那些處於危機中的外圍國家。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貨幣聯盟的結構性缺陷——各不相同的經濟體被關在一個一視同仁的框架裏面,德拉吉和他的同事們必須為這個框架制定貨幣政策。
至少現在,這政策仍然與聯盟中最大經濟體的利益保持高度一致。可是也正因為如此,那些較為虛弱的成員受到了傷害。(子衿)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