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Q3上市突破細分市場邊際 奧迪借勢加碼2015年70萬輛目標
鉅亨網新聞中心
每經記者 劉旭 發自北京
“國產Q3不是要挑戰哪一個競爭對手,奧迪是要做大市場。”一汽-大衆奧迪銷售事業部公關總監盧敏捷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4月2日,國產Q3正式上市,經過此前進口銷售的試水,奧迪希望在緊湊SUV市場續寫國產車型的良好市場表現。
在高檔車領域,奧迪最早進入每一個細分市場,始終擔綱引領者的角色。而國產Q3似乎違背了奧迪一直以來的“慣性”,相比于競爭對手寶馬率先在緊湊SUV市場進行國產化,奧迪國產Q3一年之後才姍姍來遲。對此,一汽-大衆奧迪銷售事業部總經理薄石表示,“我們不會因爲競爭對手的先行進入有所改變。”奧迪認爲,現在是進入這一細分市場的最佳時期。而從Q3開始,奧迪通過國產中小型車提升銷量的做法將更加明顯:按照奧迪規劃,2015年産銷目標爲70萬輛,這意味著奧迪必須持續保持30%以上的年均增長率。
奧迪國產化的新定義/
面對越來越多的國產豪華車,奧迪的先行優勢已經不算明顯,對於來自競爭對手的步步緊逼,奧迪在中國高檔車市場的引領者地位一度備受威脅。此時,奧迪試圖在生産工藝、質量水平以及零部件採購等方面賦予新的國產化定義,而Q3正是其新國產化定義下的代表車型。
國產Q3從産品立項到車型正式上市,歷經三年時間。對於奧迪而言,除了爲Q3重新打造了衝壓車間,以及超越奧迪全球標準的製造工藝之外,國產Q3更是一部期待後發制人的“走量車型”。
一汽-大衆轎車二廠廠長閆明臣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國產Q3的鋁車身是衆多賣點中最值得消費者關注的。目前,鋁車身的開發已經是國家戰略,但是現在這種鋁“全工序生産工藝”,只有奧迪掌握了。
另外,對於業內高度關注的國產化率問題,在奧迪的第四款新車上將進入全新階段。衆所周知,奧迪是高檔車市場最先進行本土化生産的,而“全價值鏈本土化”成爲奧迪在高端車市場的“先發優勢”。
在競爭對手紛紛加大國產投入的背景下,奧迪的國產化更進一步。“對奧迪而言,在中國採購零部件,和在國外沒有區別。”閆明臣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實際上,這已經不是技術和質量的問題,而是如何最大限度進行資源優化配置的考量。[NT:PAGE=$]
“國產初期,我們越不過技術這道坎,所以沒有辦法更多地來做國產化。現在情形已經完全不一樣了,現在這道坎已經看不見了,已經不再是坎。”閆明臣告訴記者,經過多年的磨合,一汽-大衆與供應商之間的默契度已經很高,在零部件採購和供應商的質量要求方面已經完備。奧迪零部件配套體系,已經更進了一步。所有這些都表明,從奧迪整個産品的實力和本土化水平來看,Q3具有相當大的優勢,所以公司對在這個時機推出,以及它未來在中國市場的表現非常有信心。
挑戰細分市場銷量邊際/
“我們希望能夠獲取的份額並不完全限於細分市場,我們所瞄準的是一個大市場概念,不僅包括SUV車型,也包括一些轎車、轎跑車車型等。”薄石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對於傳統細分市場的邊際,奧迪希望有所突破,這也是國產Q3最爲凸顯的特質。以奧迪Q5爲例,奧迪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在Q5上市之初,市場對於中型豪華SUV細分市場銷量預估僅爲每年2萬輛。顯然,國產Q5改變了這一格局。
“奧迪要做的是擴大每一個細分市場的邊際限度。”上述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把蛋糕做大,是奧迪一貫的想法。
實際上,在緊湊SUV市場,車型已經衆多。與此前寶馬X1單獨佔領豪華車這一細分市場不同的是,在國產Q3之後,捷豹路虎第一款國產車型路虎攬勝極光也是主打這一市場。賓士方面,小型SUV的國產資訊也不斷地傳出。而在激進的市場目標背後,輕量化和小型化已經成爲豪華車市場的趨勢,如何在豪華車産品線不斷下沈的環境中,保持品牌高度將成爲豪華車企業面臨的新課題。
在市場策略上,奧迪選擇現在這個時間推出國產奧迪Q3,是根據對於市場的理解,奧迪認爲現在是一個合適的時機。薄石表示:“這不是對競爭對手做出的被動反應,而是根據我們自己産品發展的節奏和戰略做出的決定。”
來自奧迪的資料顯示,今年1~3月,奧迪在中國市場銷量共計10.18萬輛,同比增幅14%左右。對於中國高檔車市場的發展,薄石認爲,將維持謹慎樂觀的看法,此前動輒40%以上的高速增長勢必難以持續。
同時,奧迪強調了2015年70萬輛的銷量目標,和三年前奧迪提出三年100萬輛的銷售目標一樣,面臨衆多市場質疑。薄石表示,“這個戰略的提出是基於我們自己對於市場的判斷和對産品的信心,與競爭對手無關。”
- 掌握全球財經資訊點我下載APP
文章標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