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澳洲房產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時事

香港今年IPO集資上看1500億 有望重返全球三甲 B轉H或成主流

鉅亨網編輯查淑妝綜合報導 2013-01-02 08:39


揮別跌宕起伏的 2012 年,儘管春寒料峭,但市場普遍對 2013 年首次公開招股 (IPO) 審慎樂觀,預計今年股市波動性相對減少,加上大陸鼓勵企業海外上市為 A 股 IPO 「堰塞湖」洩洪,香港有望「執二攤」, IPO 市場勢將谷底反彈。有機構預測今年香港將有 70 至 85 支新股上市,集資 1000 億至 1500 億元 (港元,下同) ,宗數及集資額可較 2012 年分別增 37% 及 68% ,總集資額更有望重返全球三甲。

香港《文匯報》報導,過去幾年 A 股表現由於長期低迷,內地為救市更一度暫停了審批新股,令目前排隊在 A 股市場上市的公司,已經積壓超過 800 間,其總集資額約為 5000 億元人民幣。而 2012 年 A 股市場全年的融資額也不過逾 1000 億元人民幣,這表明即使 A 股 IPO 重新開始審批,仍有大量的集資額很難在 A 股市場消化,因此,市場人士預料,中小規模的大陸企業仍是未來香港 IPO 市場的生力軍。


中國證監會在上月 20 日公布新的境外上市指引,在今年 1 月 1 日開始將內企赴 H 股上市的「456」限制撤銷。「456」限制是指申請在境外上市的內企必須擁有不少於 4 億元人民幣淨資產;集資額不少於 5000 萬美元;每年淨利潤不少於 6000 萬元人民幣,內企境外上市不再設下門檻。安永大中華區高增長市場主管合夥人何兆烽就預計,更多內企將赴香港上市。

其他新股來源方面,有市場人士曾表示香港 IPO 的傳統來源大型國企在過去數年間已完成上市工作,因此香港 IPO 資源日益枯竭。不過,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主管合夥人歐振興則指出,雖然確實已有很多大型國企來港上市,但其中許多均是只分拆了旗下業務上市,集團整體上市的情況並不算普遍。因此,他預計 2013 年,仍有類似今年人保和財險 (2328-HK) 關係般的大型集團整體上市的情況出現。

歐振興亦認為,近日放寬內企的H股上市要求可推動部分已申請 A 股上市企業轉往香港主板上巿。同時由於 A 股和 H 股的估值因 A 股巿場改革而日漸收窄,相信能夠符合港交所上市要求的企業,將有部分來自目前正於深圳中小企業板和上海主板申請輪候上巿的 400 多間公司。

他指,大陸資本巿場改革和放寬 H 股上巿要求,將有助推動 B 股公司轉成H股上巿的主流趨勢,這趨勢勢必成為 2013 年巿場另一主要亮點。大約 40 間同時於 A 股巿場上巿而又可符合港交所上市要求的 B 股公司,可望轉換成 H 股公司。由於這些公司的財務表現多年持續穩健,預料投資者對這類公司轉換成H股上巿均會表示歡迎。

2012 年香港本土品牌翠華 (1314-HK) 和必瘦站 (1830-HK) ,以及 2011 年米蘭站 (1150-HK) 的上市雖然集資額並不大,但均獲得市場的普遍關注。再有本土品牌走向資本市場,或成為 2013 年新股的另一個亮點。

事實上,擁有 30 餘年歷史的「名人飯堂」利苑,數年前已有意上市,或成為其中一顆明日之星。 (接下頁)

[NT:PAGE=$]

另外,未來港交所簡化第二上市程序,將進一步吸引國際企業在港上市。雖然現時香港PE並不吸引外資,不過,相信那些對資金需求較大、希望通過香港上市開拓大陸市場的跨國企業依然選擇來港上市,尤其集中於資源類新股。據悉,其中包括一家外資煤礦商,但該市場人士拒絕透露具體信息。
 
2012 年,香港失去了 IPO 王者的皇冠。在連續 3 年 IPO 集資總額名列全球之首後,更一度跌至第 6 ,惟依靠最後一季上市的人保 (1339-HK) 270 億元的集資額幫助下,以 62 支新股集資 894 億元的成績攀升至第 4 位,略高於深交所的 862 億元,卻遠低於納斯達克的 1753 億元。

回顧 2012 年香港 IPO 市場,與 2011 年 90 間新上市公司和 2714 億元集資額相比分別下降了 31% 和 67% ,為 2009 年金融海嘯以來最差。以人保、海通證券 (6837-HK) 、伊泰煤炭 (3948-HK) 、陽光油砂 (2012-HK) 和復星醫藥 (2196-HK) 前 5 大集資新股共籌 575 億元,較 2011 年的包括嘉能可 (0805-HK) 、Prada (1913-HK) 等在內的 5 大新股合計集資額 1431 億元跌 60%。

2012 年,有超過 5 成的上市項目市盈率 (PE)(本益比) 僅為單位數,這就直接影響新股的定價。 2012 年有 80% 的 IPO 項目定價處於及低於發售價格範圍的中間值,有接近一半的項目定價在發售價格範圍的下限。較 2011 年的 75% 略微有所升高。

此外,環球經濟疲弱,迫使資金從資本市場撤走,在 2012 年新股中,有 39% (2011 年為 31%) 的主板 IPO 認購不足,相對較受追捧的主板 IPO 項目中,有 75% (2011 年為43%) 獲得少於 5 倍的超額認購。當中,與 2011 年以 2179 倍超購,刷新香港超購歷史的米蘭站 (1150-HK) 相比, 2012 年「超購王」中國機械 (1829-HK) 的 57 倍也不過是小巫見大巫而已。

與 2011 年相比不變的是,內地企業依舊是本港新股市場的主要動力。在 62 支新股中,有 42 支大陸新股,佔新股上市總數的 68% ,高於 2011 年的 57% 。從內企集資額來看, 2012 年集資額達到 807 億元,更佔總集資額的 9 成,大幅超越 2011 年的 40%。

然而,原本被各機構譽為「新股新勢力」的嘉能可、 Prada 、新秀麗 (1910-HK) 和歐舒丹 (0973-HK) 等為代表的國際企業,卻只是曇花一現。 2011 年,有 19 家跨國企業來港上市,集資額佔全年總額的 52% ,但 2012 年卻減少 67% 至 3 宗,集資額亦銳減 97% 至 62.7 億元,僅佔總集資額的 7%。

雖然國際企業為香港的貢獻銳減,但 B 股轉 H 股的創新模式卻為香港新股市場帶來新的契機。 2012 年底,中集集團 (2039-HK) 以介紹形式在主板上市,為 B 股改制揭開了序幕的同時,也為後續質素較高、符合港交所上市要求、有國際業務發展需求的大型B股開闢了一個新的模式,成為香港新股市場的一股新動力。

如無意外, 2013 年第一股將被零售股迅捷環球 (0540-HK) 捷足先登。在眾多有意來港集資的企業中,哪些板塊將成為新一年的焦點呢?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主管合夥人歐振興指出, 2013 年將會是以政策為導向的一年,國家「十二五」規劃已度過前兩年的準備階段,進入第 3 年的政策實施落實年度。因此,一些受惠於國家「十二五」規劃的板塊,將成為 2013 年新股市場的焦點板塊。 (接下頁)

[NT:PAGE=$]

「保守初步估計,今年金融板塊有 400 億至 500 億元的集資額,但具體仍要看當時的市場環境」歐振興預測道。在擬來港上市的公司名單中,包括光大銀行、寧夏銀行、廣發行、銀河證券、國元證券香港、泰康人壽、陽光保險等多達 11 家金融機構。

歐振興表示,在大陸政府希望金融業的監管、管理等與國際接軌下,大陸金融業走出去的願望會變得更加迫切。此外,在城鎮化的政策指引下令這個板塊更加有機遇。他預計,大陸政府會加大銀行貸款額度、下調存準率,儘管有機會因此降低貸款利率,但銀行利潤仍有正面影響。現時工行 (1398-HK) 等內銀股 PE 都為約 7 倍,若未來新的銀行來港上市,若 PE 控制在此範圍內,相信會受到投資者的歡迎。

對於券商而言,大陸政府擴大 QFII 投資力度,未來個人資產海外投資也會逐步放鬆,有助於券商擴大金融產品,擴展新的渠道和增加收入。此外,一些城商行受基建拉動,希望擴大業務至跨地區範圍,相信這些機構對融資的需求都非常強勁,在 A 股 IPO 較為停滯的情況下,會有部分選擇轉來 H 股上市。

此外,在大陸城鎮化政策的支持下,房地產相關的基建項目亦會受益,尤其是在二三四線城市有土地儲備的公司,在未來政策的配合下將會有很好的發展契機。而零售消費業也會在人均收入提高、在部分壟斷行業中引入民間投資中會有好的發展方向,成為新股的亮點。

儘管港交所對礦業股審批收緊,短期內對小型公司的確有所打擊,惟長遠來看對行業良好健康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2013 年資源類新股總集資額或不能超越 2011 年的成績 (僅嘉能可一股已集資 777 億元) ,但歐振興預計會比今年的 200 億元情況稍好,約有逾 10 宗資源類 IPO 集資達到 200 億至 300 億元。

綜觀 2012 年,全球 IPO 寶座執位,香港由 3 年冠跌至「梗頸四」。 2012 年集資額排位居首的是紐交所,年內總集資額達 1788 億港元,稍微領先有全球最大 IPO Facebook 上市的納斯達克,重奪失落的寶座。東京證交所則有去年全球第二大 IPO -日本航空重新上巿,令其集資額排位超越港交所。

大陸方面,深圳和上海證券交易所 2012 年與 2011 年的集資額相比大幅萎縮,加上市場轉型和企業業績疲弱導致 A 股 IPO 估值較低,兩證券交易所各自的 IPO 集資額均落後於香港。吉隆坡證交所憑藉兩宗超大規模交易-去年全球第 5 大 IPO FELDA Global Ventures 和第 6 大 IPO IHH Healthcare,超越上交所。

隨著經濟降溫和上市審批程序明顯放緩,只有 154 支新股在深滬交易所上市,籌集 1034 億元人民幣資金,較 2011 年分別下降 45% 和 63% 。新股於深交易所集資 860 億港元 (701 億元人民幣) ,全球排名第 5 ,而在滬交所 IPO 的集資額僅為 409 億港元 (333 億元人民幣) ,全球排名第 9。 (接下頁)

[NT:PAGE=$]

■2012 年新股集資前 5 名

企業      上市日期  集資額 (億港元)

中國人保 (1339)  12月 7日  267

海通證券 (6837)   4月27日  144

伊泰煤炭 (3948)   7月12日   70

陽光油砂 (2012)   3月 1日  45

復星醫藥 (2196)  10月30日  40

■2012 年新股超購前 5 名

企業       超購倍數

中國機械 (1829)   57

必瘦站 (1830)    31.5

瀚洋控股 (1803)   19.6

中國人保 (1339)   16.5

中國城軌 (8240)   14.8

■2012 年全球 10 大 IPO 市場

排名 交易所   IPO集資額 (億港元)

01.   紐約證交所   1788

02.  納斯達克    1743

03.  東京證交所   978

04.  港交所     894

05.  深交所     860

06.  吉隆坡證交所  589

07.  墨西哥證交所  503

08.  倫敦證交所   491

09.  滬交所     409

10.  新加坡交易所  322

註:數據不包括封閉式投資公司、封閉式基金和 SPAC 所籌集的資金。

資料來源:香港文匯報/德勤


Emp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