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icon
anue logo
熱門時事鉅亨號鉅亨買幣
search icon

科技

科技業高估值並非意味股市泡沫 但仍需警惕

鉅亨網新聞中心 2014-12-30 19:21


導語:美國《華爾街日報》近日撰文稱,雖然當今科技行業的估值高企,但並不意味股市泡沫。不過,其中仍然有一些令人警醒的地方。

以下為文章全文:


第一次科技泡沫時,很多分文未入但依然獲得天價估值的創業公司,在一夜之間消失得無影無蹤。自那以后,投資者一直都對科技公司保持警惕。不過,如果你所謂的“泡沫”指的是股市泡沫,那麼科技行業肯定沒有出現泡沫。

但這並沒有改變創業公司屢獲資金青睞的現實,他們也的確在大手筆地花錢,有的給員工開出了天價薪酬,有的則在舊金山等地租下了豪華辦公樓。

“有很多令人難以理解的地方。”風險投資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管理合伙人斯科特·庫珀(Scott Kupor),“我相信肯定有一些估值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老天,我真不知道人們怎麼算出這個數的。’”

與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高峰期相比,2014年的不同之處在於這些資金進入企業的方式。龐大的資本(包括機構投資者和主權財富基金)都希望在利率接近於零的環境下取得回報。他們發現,方法之一就是趕在企業上市前,在它們的發展初期入股。對於Uber這種獲得天價估值的企業來(其估值約為400億美元),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簡單地解釋背后的原因。

風險投資的傳統模式是:有限合伙人將所有資金交給風險投資家,寄希望於通過后者的各種專長獲利。

而現在,所有人似乎都認為自己是專家,可以準確判斷哪家科技公司具有價值,以及價值幾何。庫珀表示,傳統風險投資在退出時會獲得巨額收益,以彌補他們多數項目遭遇的虧損。但如今的大型機構投資者卻很樂意接受略高於股市的投資回報。正因如此,導致了行業的資金激增。

正如Upfront Ventures的風險投資家馬克·蘇斯特(Mark Suster)在今年7月在博文中所,對沖基金、共同基金甚至大型企業都在展開pre-IPO投資,從而擴大了創業公司的資金來源,對傳統風險投資形成了擠壓。

小型投資者也在通過種子輪投資參與這一游戲。得益於美國《創業公司支持法案》的規定,這番趨勢還有可能加速,因為該法案允許所有人參與創業公司的早期融資。

很多創業者認為,融資是搶在對手之前奪取市場的必備元素,因為他們都在爭相營造品牌認知度,爭奪狹小的手機主屏。但這同樣意味,即使這些企業獲得了巨額營收,依然可能虧損不斷,因為他們必須利用手中的資金不斷奪取份額。這便是2014年與2000年的最大差異。

事實上,其他方面也都體現出了兩個時期的差異:當今的几乎所有企業都堅稱,如果他們想賺錢,隨時都可以。他們對自己和投資者,根據“單位經濟”來看,他們並非每筆交易都在虧錢。但他們卻在其他領域不斷虧損,包括銷售和營銷費用以及資本開支。

“錢現在的確在追逐增長。”風險投資公司Accel合伙人布萊恩·奧馬裏(Brian O"Malley),“並不是盲目的增長,他們的確在乎單位數據,但企業增長的確是最重要的因素。”

這正是我所質疑的地方。我所能想到的每一家科技公司,從“分享經濟”巨頭Uber和Airbnb,到Hortonworks(大數據)和Lending Club(P2P融資)這樣的企業和金融技術公司,都面臨可能導致他們現有估值崩塌的威脅。這些威脅包括監管和競爭,但其中最大的卻與以往並無二致:是否有足夠的人或企業願意購買他們的品或服務。

其中一些公司所依賴的市場甚至正在大幅萎縮,例如辦公室租賃創業公司WeWork。

其中很多企業可能會在2015年IPO。Box、Uber和另外數十家公司都表示正在研究IPO事宜,或者出現了類似的傳言。根據道瓊斯風險資源的統計,美國的pre-IPO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私有公司達到創紀錄的48家。其中少數將被上市公司收購,但很多最終都必須通過IPO來回報股東。

牛市最終會轉熊。有“末日博士”之稱的經濟學家魯裏埃爾·魯比尼(Nouriel Roubini)曾經預言,這可能會發生在2016年。他接受雅虎財經採訪時,科技和社交媒體股票受到的影響將尤其之大。

但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投資者都認定科技創業公司將創造持續的價值,認為他們可以在經濟衰退中存活下來——或者,至少pre-IPO投資者可以在衰退到來前變現離場。

並不是我不相信這些革命性科技公司的早期投資者。我認同社會理論家傑裏米·裏夫金(Jeremy Rifkin)的觀點,他認為,我們正處於“第三次工業革命”,而這些公司正在為此打基礎。只不過,我不確定這些pre-IPO投資者的中短期利益,是否與那些最終會甩掉這些公司的“笨錢”投資者一致。

正因如此,我才急切地呼籲所有關注這些公司的人,在任何階段都應該提高警惕。如今,經常會聽到一家創業公司能否與同類企業比肩的討論,包括營收和開支。但這些指標都源自一個本就過熱的市場。一旦市場開始糾偏,首當其沖的便是誇大市場的公司。(鼎宏)

文章標籤


Empty